大年三十缺席五年,奇葩世界的无厘头焦点
[color=rgba(0, 0, 0, 0.3)]
谢歌说事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每一天都上演着让人啼笑皆非的剧目。最近,“未来5年都没有大年三十”的话题竟然冲上了热搜,点击高达数百万,引发了一场全民狂欢式的讨论。
不禁要问,这真是一个奇葩的世界,大年三十的存在与否,与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何干系?值得花那么多的精力去研究? 不得不说,如今的一些专家们,他们在专业的事上很扯淡,却在扯淡的事上很专业。还记得过去的那个被撤销了的“假日办”么?年年研究怎样放假,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物力,甚至专门成立一个机构去研究到底大年三十放几天假,除夕当天放假不放假,足足研究了数十年,累不累啊?
这些年,咱们底层群众都被专家们忽悠成啥样了?专家们都是他们是时代的精英,没有他们的忙碌,就没有这个时代的精髓么?
更奇葩的是,如今一些被忽悠的底层,似乎也把自己当成了专家,整天不问油盐柴米姜醋茶,跟着专家们一起变得忧国忧民起来了。在一家菜市场,两位卖菜的大妈聊天说,这些年钱难赚,都是美帝给害的,电视节目不好看,一切责任都在美方。恰好在这时,菜场里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城管来了。话音刚落,两位大妈撒腿就跑的无影无踪了。刚刚过去的疫情期间,一位被隔离的老者无不忧心忡忡:“不担心被隔离,最担心的是美帝趁机打进来”。
一个人的思维往往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巴金大师的那句惊世名言振聋发聩。
未来5年没有大年三十的问题为何能轻而易举地抢占舆论高地,而那些真正关乎民生福祉的问题,如食品安全、教育、房贷、就业等,却常常被专家们晾在一边?
大年三十,这个承载着无数家庭团圆与温情的日子,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可有可无。人们开始担忧,没有了大年三十,年味会不会变淡?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会不会因此缺失?然而,这些担忧背后,是否折射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过度依赖,以及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对精神慰藉的迫切需求?但话说回来,大年三十是否真的那么重要,以至于需要全民瞩目、专家热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早已超出了负荷。而“大年三十缺席五年”这样的话题,无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注意力游戏。它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纽带,以及对新奇事物的猎奇心理,成功地将公众的视线从那些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上转移开。
相比之下,食品安全问题却屡禁不止,毒奶粉、地沟油等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依然明显;房贷压力让无数年轻人喘不过气来,成为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沉重负担;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人数十的缺席更加紧迫、更加值得关注?现实却是,专家们往往对这些真正逐年攀升,而就业岗位的增长却远远跟不上需求。这些问题,哪一个不比大年三关乎民生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解决方案。他们似乎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那些看似高大上、实则虚无缥缈的话题中去,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学识和地位。
大年三十“消失”,是专家们的“深邃”还是我们的“浅薄”?大年三十“缺席”五年,是文化的“失落”还是专家的“失智”?大年三十“隐身”五年,是专家们的“远见”还是我们的“短视”?大年三十“不在场”五年,是专家们的“研究”,还是我们的“瞎忙”?是专家们的“高谈阔论”,还是我们的“生活琐碎”?那可是他们对真正民生问题的忽视,以及我们在无关紧要事情上的过度投入啊!大年三十“失联”五年,这和我们有关系吗?
“害虫”只有几种,农药却用了一百种,成本都是民脂民膏。你的灾难不是来自于不够善良,而是来自于对邪恶认识的不够深刻,以及防备不足。在这个奇葩的世界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但请记住,生活的本质不在于那些虚无缥缈的节日仪式,而在于我们如何解决那些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真正需要关注的地方,用我们的行动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为,大年三十的缺席,并不会影响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