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牌坊贯蜀中之陈祠堂牌坊
邛崃的祠堂,又称家庙、祖祠,是供奉与祭祀族人祖先的场所,是巴蜀四大古城——临邛古城儒家传统文化代表性的象征物之一。
祠堂的前生是宗祠,据说在周代就有了。但宗祠开始是皇室专有,后来扩大到上流社会层。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倡家族祠堂,即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四龛祠堂,祠堂才从上层进入寻常百姓家。
家族祠堂,为男方一姓人祖祖辈辈共有,是凝聚家族团结的场所,一般由年长且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宗长或族长,管理全族事务。邛崃北街有一座古民居大院,本为张家大院,主人姓张,在往年打造大北街时,不知什么原因起了个名字“张白祠堂“,对外宣称为張性丈夫和白性妻子共有,违背了祠堂本义,是不可能的。虽然“张白祠堂“因是异类引人眼球,我们也欣赏为其取名之人为吸引游客作出的努力,但觉得其违背历史文化传统,最好更名。
由于祠堂的特殊性,它往往是家族中具有一定规模、装饰华丽的建筑载体,体现着中华传统家族文化的精华。财力丰厚条件许可的家族祠堂,多在祠堂门前筑一牌坊,与祠堂主建筑相辉映,成为一方独特的人文景观,记录着家族曾经的辉煌。
邛崃旧志记载的家族祠堂,出现在明代以后,以“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为宗旨,为各姓族人敬祖议事、教育族人、弘扬社会价值观的场所。祠堂的建筑位置,讲究风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祠堂内设牌位,供奉祖先;一些大家族建宅时,也有先建祠堂的。大的祠堂有独立的建筑群,有的门外建祠堂牌坊。普通的祠堂,只有一间正厅设龛,内供祖宗牌位(称神主牌),龛前放一长桌,摆放供奉祖先的祭品。
至今邛崃尚保留有一座祠堂牌坊,即天台山陈祠堂牌坊(清),位于原天台山镇紫荆村,祠堂已毁,仅存清代祠堂石牌坊一座。牌坊坐西向东,三重檐仿木结构牌坊式石质建造,平面呈马鞍形。石牌坊建于红砂条石砌筑的台基上,台基横长3.5米,宽1.6米,高1.1米。牌坊三间四柱,宽2米,通高3.2米。坊两侧有八字形梢间,总宽3.5米。石坊当心间两根石柱直通上层,柱上做仰斗形楼身,刻戏剧人物三幅,其上覆石檐,刻瓦垄、檐角。檐上立高大的“山”字形宝顶,高约0.8米,宝顶左右刻鸱吻,中间圆形图案中刻天官一身,其上刻宝瓶。两次间各立石柱一根,在当心间斗拱楼身之下结成第二重檐。左右第二重檐檐脊外端各刻鸱吻。檐下石枋做斗形,刻人物、山水花卉。当心间和两次间门额石枋之上做匾额,额枋下口做镂雕石刻花牙。当心间和两次间各嵌石碑一通,记载陈氏祖先名讳等。当心间额枋上竖匾一块,周刻花卉,中心竖行阴刻“宗庙致敬”四字。左、右两次间横匾分别阴刻“钟灵”“毓秀”字样。四柱分刻联两副,当心间联楷书阴刻“文克经邦,武克定乱,勋犹过开元宰相;忠以扶主,哲以保身,理学推大宋名儒。”次间联“脉发天台山,狮子白马双对舞;祠建吉祥地,凤凰黑龙并口飞。”联文分别点出了陈氏历史人文精华和卜居邛南山水胜地之概貌。
作为邛崃唯一保存下来的清代天台山陈祠堂牌坊,对研究邛崃古牌坊及家族祠堂所含历史文化意义十分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