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29|评论: 0

[推荐] 趣说节气|冬至福至,诸事顺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的说法,冬至夜,大多有着早归的习俗,举家团聚,吃上一顿热腾腾的团圆饭,其乐融融的氛围,驱走了冬日的萧索与凉意,赶走一身的疲惫和辛劳。
合家团圆,包住幸福味道
冬至这一天,在南北方的厨房里,都会有“包”这个动作。北方“包”饺子,包住的是丰富多样的馅儿,猪肉酸菜、韭菜虾仁、荠菜猪肉……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用羊肉辣椒馅儿的“祛寒娇耳汤”治冻疮的佳话开始,饺子这种晶莹剔透的吃食,便再也无法撤下中国人的餐桌。北方人对饺子爱得过于深沉,一年四季,无论什么节气都吃饺子,正所谓无饺子,不过节。
而在南方,“包”的是圆滚滚的汤圆。“汤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在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因此合家围吃汤圆,又叫做“添岁”。冬至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人们用糯米粉和面,包上豆沙等馅儿搓成汤圆丸子用于祀神祭祖。在南方各地,这一颗小小的糯米圆子却有着各种各样的称呼。在潮汕,当地人把汤圆称为“冬节丸”,但它没有馅。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到了台州,汤圆又换了一个名字——擂圆。糯米粉和水揉成粉团,搓成乒乓球大小的圆球,轻轻压扁入沸水煮熟,再在黄豆粉里滚一圈,这样的动作在台州方言里叫“擂”。老台州人常说,吃完“擂圆”,冬至夜就不会冻一夜了。
九九消寒,冬尽春来
冬至过后进入数九寒天, 古人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习俗——“数九”。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从二十四节气“冬至”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当数到九个“九天”,便是春耕的时候了。数九的习俗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也具有一定的生活智慧。通过数九的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冬季的时间,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也为来年春耕及时准备。
到了明代,士绅阶层又发展起“画九”的风俗。据明代刘侗、于奕正同撰的历史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记述,在冬至当天,画一枝墨色梅花,上有九朵,每朵花开九瓣,一共是81瓣。每天用红笔着色一瓣,等到全部花瓣都染红,就出了“九九消寒图”,意味着寒冬已过,春天到来。另一种文字版的“玩法”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画,共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归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宣告完成。
《九九消寒图》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当下依然焕发着民俗魅力。在河北武强,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武强年画富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在其所推出的年画中有一幅“九九消寒图”,除画面布局协调、匀称的“六子争头”游戏图外,左右底部空白处填满了十二属相和吉祥物,上面印刷民间广泛流传的“九九歌”,充满农家生活的情趣。
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早在周朝,冬至是个很热闹的日子,被当作新一年的开始,称为“亚岁”。到了汉朝,冬至成为一个官方的节日,被称为“冬节”,官府要举办祝贺仪式,称为“贺冬”。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又被称为“履长节”。古时,晚辈要给长辈敬献鞋袜,称为“荐袜履”。三国时期,曹植曾在冬至给父亲曹操献上了七双精致鞋子和若干罗袜,并附上《冬至献履袜颂表》。其中说道:“亚岁迎祥,履长纳庆”《中华古今》中记载:“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随着时间的推移,赠鞋给舅姑的习俗逐渐演化为舅姑赠鞋帽给外甥。古时鞋帽常有精致的手工刺绣,送给女孩的,鞋子刺绣多为花鸟,帽子多做成凤形;送给男孩的,鞋子刺绣多是猛兽,帽子也多做为虎形。“冬至一阳生,送鞋保安康”,送出的是一份顺遂平安和吉祥如意的祝福。
时至冬至,合顺之意尤为浓厚。家家户户围炉而坐,共享美食,情感在欢声笑语中融合,是对过往岁月的温情回望,是对现在生活的热情分享,也是对来年团圆的美好期许。愿所有人在这个冬日里,能够欢愉常乐,顺遂平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