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超重和肥胖人群情况如何?
四川成年人血脂异常率35.1%,超重率34.6%,肥胖率13.8%,中心型肥胖率32.3%,超重和肥胖人群约3000万人;儿童青少年超重率13.5%,肥胖率8.9%。
据统计,2023年,四川省人均预期寿命78.50岁,较2018年(77.10岁)提升1.4岁。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23年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显示,全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达13.5%,肥胖率达8.9%。
省疾控中心相关数据显示,最近一轮(2018年度)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显示,四川省成人(18岁及以上居民)吃猪肉、牛肉等红肉较多,油盐重,蔬菜和水果偏少;血脂异常率为35.1%,超重率、肥胖率、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34.6%、13.8%、32.3%(成人超重和肥胖人群大约3000万人),全人群超重和肥胖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超重和肥胖问题,已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表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半数的成年人面临超重和肥胖的困扰,这一现状亟待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干预。综合防控,体重管理成为慢病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抓手。
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起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提出,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部分人群超重肥胖状况得以改善。
超重肥胖人群应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和合理用药
如何诊断肥胖症,哪种程度需要医疗干预?指南对此明确,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基于体重指数、体型特征、体脂比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症诊断标准四类。其中,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8(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为肥胖症。
专家强调,多数超重肥胖由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来使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教授胡雯建议,超重、肥胖人群应合理控制能量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保持规律运动。具体每日能量摄入量可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单位:kcal每天),在此基础上平均降低30%至50%或降低500至1000kcal。
科学运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主任医师邓颖表示,现在很多人喜欢健走,健走要注意四点,一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二要步幅合理,最合理步幅应为身高×(0.45—0.5);三要保持适宜的速度节奏,一般中等强度健走每分钟平均110步左右;四要走前充分热身,走后充分拉伸。
药物治疗也是控制肥胖的重要手段。张雨薇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博士后钟玲表示,目前,中国共有5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的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贝那鲁肽、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
专家提醒,当面临肥胖问题时,及时咨询专科医师以获取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切勿盲目使用减重药物,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断碳水、吃益生菌有用吗?权威指南教你减肥
大家口中的“我太胖了”和肥胖症是一回事儿吗?吃减肥“神药”、断碳水、吃益生菌可以一劳永逸吗?究竟怎么减肥才健康持久?
“我胖了”和肥胖症是一回事吗?
说到减肥,身边总有人说,我最近又胖了。大家口中的胖了和肥胖症一样吗?
医学上衡量肥胖的标准叫体重指数,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体重指数的正常范围是18至24。《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根据肥胖症国际分级标准及亚洲人群特征,对肥胖症患者进一步分级:
体重指数达到28且低于32.5为轻度肥胖症,达到32.5且低于37.5 为中度肥胖症,达到37.5且低于50 为重度肥胖症,达到或超过50 为极重度肥胖症。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骨关节炎等200多种疾病相关。肥胖症的病因复杂,且常合并多种相关疾病,《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提出,应当积极倡导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以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干预和治疗方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症防治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 张忠涛:其实我们医院里面很多科室都治疗肥胖,患者到了医院他不知道该看哪个科,所以我们这个指南,提出了肥胖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希望在各个医院都建立这种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这样就可以一站式地为患者提供这种个性化的治疗、一站式的治疗。
肥胖成因各不相同
减重也要因人施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特别指出,肥胖的成因各不相同,有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疾病和药物因素、环境和社会因素等,不同因素导致的肥胖症在减肥时也要因人施策。
专家建议,在制定减重方案时须因人施策,所有患者均应接受营养、运动、心理指导作为全程基础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 张鹏:治疗能否成功,患者的依从性、接受度和能否长期坚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提出医患共同决策模式,给患者提供一个自己能接受的、能坚持的可落地的减重方案和代谢疾病的治疗方案。
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在减重过程中,需关注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建议每3至6个月,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可设定为在3至6个月之内,至少将体重降低5%至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5种减重药获批
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肥胖症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时,可联合应用减重药物治疗。目前,我国共有5种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
专家介绍,当超重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并发症,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时,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减重药物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纪立农:新一代的减重药出现之后,它的减重效果确实是比既往的第一代第二代的减重药物要明显提高,比如说它可以使体重下降大概超过10%,甚至现在新开发的减重药物,体重可以下降超过20%,不但可以减轻体重,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但是减重药物的使用还有很多局限性的地方,比如说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主要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使用减重药物的患者停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反弹。肥胖症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无法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减轻,也就是体重至少下降5%的目标,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停止药物治疗。
目前,我国尚未批准用于治疗遗传性肥胖症的药物,也没有批准用于儿童或青少年的减重药物。
科学减肥、提升体能
青少年如何健康减重?
目前,我国没有批准用于儿童或青少年的减重药物。对于青少年的减重,本次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特别提到,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是首要的手段。而在北京大学,有一门叫《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的课程,目的就是让超重或肥胖及体质测试成绩不达标的同学科学减肥、提升体能。
健身房里、田径场上、攀岩墙上,他们大汗淋漓,为的是燃烧脂肪降低体重。这不是减肥特训营,而是北京大学专门为本科生开设的减肥课。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助理教授 张晓圆:开设这样的一个课程,是我们发现在体测不合格的人群中,大概有73%的人群是超重肥胖的。我们2022级以后的学生,他们体测不合格的话就不能够拿到毕业证了。
在理论课之外,有7位专业老师教授运动训练课,涉及健身、柔韧性、跑步、攀岩等领域。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助理教授 张晓圆:大家除了上课的运动量之外,每周还有额外至少4次的课外锻炼,每次是30分钟以上,这其实是底线的要求。
在过去的两年里,至少1/3参与课程的同学减重5%以上,最高纪录是一学期减重30斤。但在张小圆眼里,减肥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开始。
北京大学学生 罗宇:减肥不仅是身体要去运动,也倒逼我去把学习生活安排好。
断碳水、吃益生菌
这样减肥可行吗?
营养治疗是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基础疗法,主要包括限能量饮食、高蛋白饮食、轻断食模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式。近年来,在一些社交媒体上,通过阻断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减肥方式广受追捧,也有人说不做运动,吃益生菌就可以减肥,这些方式真的管用吗?
专家介绍,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分解后会产生葡萄糖,这种人体必需的营养一旦摄入过量,无法消耗掉的葡萄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低碳减肥”是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后,人体由从碳水化合物获取能量转变为将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但是专家不赞同采取阻断碳水化合物的方法减肥,因为这样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肥胖防治应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既满足减重的需求,又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陈伟:因为我们很多重要的脏器,比如大脑、心脏,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类。保证一天至少有不低于三两的主食是必由之路,但是为什么大家那么恐惧糖呢?其实那个糖是我们指的添加糖或者叫额外的糖,过多的添加糖会对于肥胖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所说的少吃糖,不是少吃主食,而是少吃这些精致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添加糖。
近年来,一些网络平台宣称,不需要做任何运动,只靠吃益生菌就可以减重。对此专家认为,肥胖人群定量补充益生菌有利于改善肠道功能以及促进脂肪代谢,从而发挥减肥的作用,但患者不能过分依赖益生菌减肥。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陈伟:绝大多数益生菌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是两个途径,第一个,它在肠道里作用,减少了一部分高能量的吸收,让你吃进去但是不吸收太多。第二种是通过肠脑轴发生作用,让你的大脑主动不太想吃东西,饱腹感比较强,并不存在真正的说吃了就瘦的菌,而只是存在通过吃了益生菌又找到适合你的肠型的益生菌,能够让你的代谢发生变化,适应性地少吃,才能真正地做到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