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该书从存量视角展示了1978年到2022年连续45年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以更立体、更细颗粒度的方式,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变迁,也为当下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供了基础数据的支撑。
从社会存量净财富的角度,该书的数据显示,中国社会净财富由1978年的2.1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773.9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4.4%。2008年以来,中国的存量(财富)赶超明显快于流量(GDP)赶超。不过,该书认为,随着近年来中国GDP增速趋缓,存量赶超也将放慢,需要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实现持续赶超,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从财富分配来看,该书认为总体上呈现“藏富于民”的态势。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居民财富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居民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78年的13.0%,到2000年首次超过50%,再到2022年的62.4%,呈现出“藏富于民”的宏观分配总体格局。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净资产由1978年的1.4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290万亿元,其中国有股权占比由1978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50%左右。中国政府部门财富在全社会财富中的占比,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是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但2022年仍超过三分之一,这既反映了我国制度性优势,即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和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也意味着未来的宏观财富分配存在着优化提升空间。
从负债角度看,该书发现,中国资产积累与负债积累呈现同步特征。1978—2022年中国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5%和15.9%,体现出资产-负债扩张的同步性。虽然负债增速略高于资产增速,但总资产远远大于总负债,从而最终保有较大规模的净资产。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中国资产-负债扩张也可能出现分离。“同步”意味着负债积累的同时有相应的资产积累,因此不必过于担心债务风险。“分离”则意味着传统发展模式到了转型的时候,大量负债积累可能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因而并不对应着资产形成,或将导致债务风险加大。为此,该书建议需要建立起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模式。
另外,该书也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分析了房地产财富的长期演进规律。通过对长时段的各国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对比分析,该书认为,自18世纪以来,房地产(房产+地产)价值占社会净资产的比重大体处于攀升态势。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房地产价值占社会净资产比重基本在50%左右,甚至更高,而中国还不到40%。
因此,该书认为,考虑到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中国人对于“有家得有房”的思想观念,以及数字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发展或将推高土地要素相对价格,中国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空间,中国房地产“顶峰论”站不住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