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熏腊肉和讲逻辑
谢歌说事
本来,熏腊肉和讲逻辑八竿子扯不到一起的。但昨天在本平台后台收到几条私信很咬卵,就简单弄来说一说。近日,某地熏腊肉罚款的事儿有点热,上了热搜不说,就连央广网都来凑了个热闹,还配发了评论。
事情就这么个事情,当然,事情过了也就过了,舆情已逐渐降温了,中国人对任何的人和事都和那大江大河的鱼儿一样,反正都只有7秒钟的记忆两天,新的热点一出来还不就都给忘了,哪会一直“记仇”?再说,挨打要立正,这事儿,怪不得别人。而且,这个事情引发舆情之后,我当着我的领导“承诺”过,再也不拿这个“说事”。可这位网友留言说,在舆情还”没有出来前,社区就已经把钱给退了”。还说,单据上根本就没有“罚款”两个字。听到这一说我就笑了。感觉其逻辑混乱,不值一驳。然后我问他,那,那个保证书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假的?他不作答。我又问,你是不是全程都到过现场并与相关人员交流过,他说没有。我又问,你见过未回应的最原始的回复内容原件么?他说也没有。我说,我见过,而且一字一句我都看过,还修改过,至少确保“回复”发出不引发“次生舆情”。不是我要去参与,而是这个事情出来后人家邀我帮忙斟酌一下。他这才就此打住。然后,我说,凡事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信口开河,正所谓“为赋新词强咬卵”,拉低智商和水平,又还不肯承认,就不对了。
其实,这网友看上去并不坏,只是不太懂逻辑,所以才常常给人一种就连思维都有些混乱,我料想这家伙百分之百没有学习过逻辑课,才会呈现看问题总是偏执,这叫偏执型人格,落在生活中就叫“咬卵犟”,和他对话,一是着急,而且是有理也说不清。现实中的很多人和事,就和这熏腊肉差不多,根本就经不起推敲,一推敲就露出白屁股。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人家,君不见就连很多大学这些年都取消了逻辑课了,要的就是培养更多的脑残的效果。我还见过一位熟读历史的博士,虽然其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的人和事可以信手拈来,但却也是个脑残,又咬卵。所以根本没法交流,鸡同鸭讲。到最后,干脆就不讲,生活中也很少打堆,都好些年没有任何联系了。
不再说熏腊肉,说多了有个锤子用,只管到过年的时候吃腊肉喝酒看春晚就行。下面顺便聊几句,请别在你并不擅长的领域“咬卵”。比如,就连写文章也是要讲点逻辑的,免得人家叫你是个“疯儿洞”。
文章作为知识传播和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其逻辑性的重要性也和熏腊肉包括平时在一起喝茶吹牛逼都一样一样的,不言而喻。众所周知,一篇文章的观点必须要有充分的论据去支撑才行,否则就是硬伤,倘若经不起推敲,就会造成逻辑混乱。逻辑是文章结构的骨架,也是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传递的关键。一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文章,能够按照合理的顺序展开论述,使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作者的观点。通过逻辑性的安排,才可以清晰地划分出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主题展开,避免内容杂乱无章。这种条理性不仅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还有助于读者快速把握文章的核心要点。比如,对一个事件的说理,必须在论述过程中,有不违常识且合理的推理与论证,才能使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可以运用因果关系、对比关系、递进关系等逻辑手段,来加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读者更加信服。同时,逻辑清晰的文章还能够有效反驳反对观点,通过逻辑上的辩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观点立场。倘若做不到,就属于逻辑混乱,给人胡说八道的感觉,平时就算跟朋友聊天也如此,因为,写评论性的东西不是写散文。
再者,在评论性文章中,如果缺乏逻辑性表述,就很容易导致读者产生误解或歧义。不说文章的整个谋篇布局和整体结构,单说语句之间的衔接不当和概念的界定等都不可模糊,不然就会使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产生偏差。而逻辑严密的文字则能够通过精确的表述和严谨的论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避免误解和歧义的发生。由此可见,逻辑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关键要素。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和丰富的素材,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来支撑,不仅关乎内在质量,还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文章的传播效果。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注重逻辑性的构建是提升文章质量的重要途径。
记得前些年,我有一篇“也说官员作家和作家官员”,对某些滥竽充数的所谓文人进行过戏谑。因为写文章和做官是不同的。做官是个技术活,你在位时,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老百姓都会记着。但写文章和做官不一样,需要的是真本事。不然,时间一长,就又会被小孩指“那个人没穿衣服”。
如今,官员中的南郭先生甚多,现在的名词叫不作为的干部,喜爱合奏,轰轰烈烈,不胜热闹。这还不算,而且如今个个都长的是相由心生:整天嘴上一套,背地一套,脸部看上去也是极其扭曲。
写作,对于中国人而言并不仅仅是停留于作文,而是对文明的传承。历史传承下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信仰,而文学作品乃是传承的一个媒介。我们的先人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等众多的文学形式,传承的不仅仅是历史底蕴的积淀,更是个人修养的提升。可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是各种领导们的“兼职”。喜好文学本身是没有错的,通过研读经典修身养性更是好事一桩。但是,当官员打着文艺的幌子时,其所谓的“修身养性”似乎就变了味道。文人转头就成了带着官味的“蠹虫”,这样的落差只会带给文化传承更多的“阴霾”。我们的时代,需要真正懂得文学的人们来带动文学的传承和发展,而不是所谓的“阿谀”出来的官员“作家”。文学应当从“雾霾”中解放出来,真正地回归和谐的文化传承和风清气正的风气。无论是“经国之大业”,还是“不朽之盛事”,文苑之地都应该保持清静干净,这才是真正的“草堂”。
所以,讲逻辑很重要,是因为逻辑能够带给人条理清晰的印象、增强说服力、避免误解和歧义,以及提升文章质量。作为写作者,应该在写作过程中时刻关注文章的逻辑性,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和严谨的论证推理,来确保文章的质量和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引发思考,进而在信息的海洋中脱颖而出,成为读者心中的佳作。要不然,时间一长,白屁股就又给露出来了,好不好得?
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