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29|评论: 8

[转帖] 2024年中国的科技成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5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军事技术井喷:
1,福建号航母。
2,歼35隐身机。
3,歼15T舰载机。
4,空警600舰载预警机。
5,076两栖舰下水。
6,运油20.
7,成飞下一代歼26首飞。
8,沈飞下一代战轰机首飞。
9,彩虹7无人机。
10,九天无人机母机。
11,利剑11隐身无人机。
12,MD19高超声速隐身无人机。
13,空警3000新型预警机首飞。
14,鸣镝-MD19:是一款临近空间高超音速宽域飞行器,其射程超过1万公里,配合7马赫速度,在48小时直达全球。
15,机器狼小队亮相。
16,中国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
17,中国幽灵雷达探测潜艇
中国科学家利用高能微波合成技术成功在天空中形成射电发射源,在潜艇探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款雷达的重要意义,是可以发现水中的潜艇。
18,激光雷达
中国雷达研究团队对水下探索的深入研究,获得国际期刊《应用光学》今年的奖项。这个研究方向和前面有区别,一个是利用微波,一个是利用激光。
19,美军的“梦想子弹”已经被中国科学家攻克。
中国海军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一种动能武器智能外壳,这可能会重塑军事格。所谓梦想子弹,其实就是可以自己修正轨迹的子弹,普通子弹每前进1公里至少偏离目标9.8米,而这种智能子弹在同样情况下只会偏离0.2米,有它,狙击手打中目标更容易。这个项目可以延伸到炮弹,美军和中国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20,中国“云飞”高超音速巨型喷气式飞机原型机试飞成功,速度超6马赫。
中国科学家让一架体型极其庞大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翱翔天空,最高速度6.56马赫,其速度可在两小时内飞越从北京到纽约的距离。未来大型客机以6马赫速度飞行!如果改造成轰炸机、运输机或者加油机呢?现有防空武器全部沦为废铁。特别说明一下,该飞机试飞成功三年,因为保密原因,本月才解禁公开。
二,太空航天技术进展
1,成功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八号乘组顺利返回地球。先后完成天舟七号(载货量达7.4吨)、天舟八号2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完成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2次载人飞船发射和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2次载人飞船返回任务。
2,长征六号丙、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引力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创造,多项纪录;力箭一号、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捷龙三号、谷神星一号、朱雀二号改进型运载火箭均顺利完成发射任务;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实施一次发射。我国多个大规模星座发射组网。
3,中继卫星,新一代飞船。
鹊桥二号
是一颗中继通信卫星,其主要功能为探月四期工程执行月球背面的月球样品采集任务提供公共中继星平台,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等四次任务提供中继支持,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与鹊桥二号将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年3月20日8时,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4月8日—9日,鹊桥二号中继星与嫦娥六号探测器(地面状态)开展对通测试。
2024年4月12日,鹊桥二号中继星已完成在轨对通测试,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
4,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
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光谱、大范围、定量化探测等特点,可实现污染气体、内陆水体、陆表生态环境、蚀变矿物、岩矿类别等要素的综合探测,能够为我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气象等行业应用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的高光谱数据,特别是可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国家航天局2024年1月23日宣布: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5,天行一号02星
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行一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等试验。
三,时速1000公里的超级高铁。
中国时速1000公里“超级高铁”将支持5G。
四,核聚变,风能,太阳能突破。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尤其在核聚变能源的开发上走在世界前列。2024年,中国首次成功实现稳定的核聚变反应,这是全球能源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核聚变技术的突破,不仅为未来提供几乎无穷无尽的清洁能源来源,还有望显著减少全球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与此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取得重要进展。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和智能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
五,智能工厂系统。新型球形机器人等。
智能制造领域,中国通过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2024年,中国推出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和智能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中国企业还开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供应链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和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减少资源浪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智能制造注入新的活力。2024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在精度、速度和智能化程度上都达到新的高度,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的重要推动力量。
六,AI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进展: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第三代“香山”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
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令人瞩目。中国在AI芯片和大规模模型训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出性能卓越的新一代智能芯片,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能够以更高效率和更低能耗支持复杂的AI运算。中国的人工智能算法研发也实现新的飞跃,领先的科技公司推出具备更强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AI助手,为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提供更为智能化的服务。这不仅使中国的AI技术走在全球前列,还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研制出的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是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
第三代“香山”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转角氮化硼光学晶体原创理论与材料等。
七,重型燃气轮机。
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完成总装、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具有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等特点,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八,量子技术突破。
2024年,中国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新一代量子计算机,其计算速度和稳定性相比之前有大幅提升。这台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极大推动材料科学、化学模拟等前沿领域的研究。祖冲之3.0量子计算机可与谷歌Willow相媲“祖冲之3.0”,这是一款105量子比特的量子处理器,这使中国在打造世界最强大量子计算机的竞赛中与美国并驾齐驱。
中国还在量子通信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推出新一代量子通信网络系统,显著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速度。这一成就有望在未来大幅提高金融交易、国防信息等领域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量子云算力集群。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团队联合完成,实现五块百比特规模量子芯片算力资源和经典算力资源的深度融合,总物理比特数达到590,综合指标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超导量子计算机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匹配本源第三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真正落地量子芯片的批量自动化测试。“悟空”搭载的是72位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中包含72个工作量子比特和126个耦合器
九,海基二号
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国内首次在超过300米的水深海域设计、建造固定式海洋平台。高度428米,重量超5万吨,成为亚洲最高的海上油气生产平台。
十,“深海一号”
中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该船不仅可为“蛟龙号”深潜作业提供合适的水下、水面支持,还具备数据、样品的现场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还拥有专门的“蛟龙号”维护保养机库。
十一,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在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中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是中国核电机组发展的主力堆型,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是中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2024年1月6日,“华龙一号”4号机组内穹顶吊装就位。
十二,玲龙一号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是中国核工业集团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堆型,是继“华龙一号”后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024年4月10日,“玲龙一号”首台DCS(数字化控制系统)机柜就位并启动安装调试工作。
十三,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世界首个实现模块化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对推动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能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先进堆型。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
十四,超越硅基极限的二维晶体管
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邱晨光研究员团队构筑了10纳米超短沟道弹道二维硒化铟晶体管,创造性地提出“稀土钇元素掺杂诱导二维相变理论”,并发明了“原子级可控精准掺杂技术”,从而成功克服了二维领域金属和半导体接触的国际难题,首次使得二维晶体管实际性能超过业界硅基10纳米节点Fin晶体管和国际半导体路线图预测的硅极限,并且将二维晶体管的工作电压降到0.5V,室温弹道率提升至所有晶体管最高纪录的 83%,研制出国际上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二维晶体管。
十五,耐碱基因AT1
中AT1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员科研团队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主效耐碱基因AT1,显著提高高粱、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上的产量,且在改良盐碱地的综合利用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为我国粮食安全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十六,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首次发现
首次发现在14 GPa压力下达到液氮温区的镍氧化物超导体。这是由我国科学家率先独立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十七,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
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落成启用
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是解决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答案之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完成的逐日工程—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SSPS地面验证系统,阐述了欧米伽SSPS创新设计方案、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工程实现及实验结果。逐日工程突破的远距离高功率微波无线传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在太空,可助力构建空间能源网、空间充电桩,破解空间算力、星上信息处理、空间攻防及超远程探测的供电难题。在陆海空,可为空中飞艇、无人机群、海上移动平台、灾害及边远区域无线供电。
十八,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落成启用
空间太阳能电站(SSPS)是解决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答案之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完成的逐日工程—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SSPS地面验证系统,阐述了欧米伽SSPS创新设计方案、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工程实现及实验结果。逐日工程突破的远距离高功率微波无线传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在太空,可助力构建空间能源网、空间充电桩,破解空间算力、星上信息处理、空间攻防及超远程探测的供电难题。在陆海空,可为空中飞艇、无人机群、海上移动平台、灾害及边远区域无线供电。
十九,科学家阐明嗅觉感知分子机制
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乾研究员团队合作,应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TAAR家族成员之一的小鼠TAAR9(mTAAR9)受体在4种不同配体结合条件下与Gs/Golf(嗅觉特异性Gα)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进一步结合药理学分析揭示了mTAAR9感知配体后被激活的分子机制。同时,该研究也提出嗅觉受体“组合编码”识别配体的结构机制,阐明了II类嗅觉受体独特的激活方式。
二十,爱达邮轮
是中船邮轮旗下全能力邮轮运营公司——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邮轮自主品牌。
2024年1月1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顺利开启首航。2024年1月21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三次商业航行 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在青藏高原取得找矿重大突破,新发现铜矿资源量2000余万吨。
在青藏高原形成玉龙、多龙、巨龙-甲玛和雄村-朱诺四个千万吨级的铜矿资源基地,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青藏高原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菊兴:铜作为真正的关键金属,在绿色能源开发以及利用方面尤其重要,像太阳能、陆上风能、海上风能,还有新能源汽车等需要大量的铜。这些铜矿的勘察增储,对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我国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深部也新增铜资源量365万吨,该轮铜矿找矿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铜资源保障能力。下一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持续加大矿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力度,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摸清铜矿资源家底,着力打造一批新的大型铜矿资源基地,形成现代铜矿资源产业经济示范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菊兴:依托深地探测以及矿产勘查国家重大专项来为铜矿的勘查增储以及找矿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像透视地球探测资源和绿色利用,部署一大批项目来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我们想在新的地区,像浙、闽、粤、赣、辽、吉、黑以及天山阿勒泰的这些陆相火山岩区,来开辟新的铜矿找矿的战场。

 楼主| 发表于 2025-1-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转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WZ9“神雕”无人机预警机试飞。
是沈飞研制的WZ-9“神雕”无人机,根据公开资料,这型无人机采用独特的双体结构设计。它的性能极为强悍,最高飞行高度能达到2.5万米,续航时间35小时。飞行时速高达979公里。装备多块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采用双波段雷达,可在X波段和UHF波段工作,具备360度无死角的早期预警能力,其UHF波段被认为具有反隐身能力,据说可在500公里外发现F-22。内部武器舱可搭载大量精确制导武器以及远程巡航导弹。
作战优势:与载人预警机相比,它能飞到更高的高度进行俯瞰式预警,而隐形战机一般是针对地面远程警戒雷达或空中预警机设计,较少考虑上方的隐形问题,所以“神雕”有可能使F-22等隐形战机暴露。其双体结构可部署更大面积的雷达阵列,甚至可使用米波雷达或搞成双波段雷达,比载人预警机上的厘米波雷达更适合探测隐形战机。
最重要的是,它具备独一无二的“反隐身预警”功能,装备中国国产的、极为先进的“低频反隐身雷达”,可以360°无死角反隐身预警。它可以作为空警系列预警机的有效补充,针对的正是F-35、F-22这类隐身战斗机
神雕无人机是中国研发的全球首款专用反隐身预
F-22战机最高飞行高度是1.6万米,是全球最为先进并且飞行高度最高的隐身战机之一,可神雕反隐身预警机却能达到2万米以上,最高甚至能够达到2万5千米的高度。
(美国B-21隐形轰炸机)
这意味着美国F-22、F-35、B-21的天塌了,他们的隐身效果会被神雕无人机给破解。美国在未来战争中必然会丧失优势。

发表于 2025-1-8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自信,才能文化自信!
正本清源华夏科技史,坚定文化自信

 楼主| 发表于 2025-1-12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cpfxs 发表于 2025-1-8 13:04
科技自信,才能文化自信!
正本清源华夏科技史,坚定文化自信

可转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1-1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1-19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cpfxs 发表于 2025-1-8 13:04
科技自信,才能文化自信!
正本清源华夏科技史,坚定文化自信

2024年中国造船业全年数据正式发布,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世界第一。
首先,2024年最新数据:
2024年中国造船业世界市占达55.7%,意味着2024年全球交付的船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国制造。
2024年,我国手持订单量占到全球市场的63.1%。
新接订单量也非常高,2024年我国接到全球市场74.1%的新造船订单,意味着后续所造的船中有七成以上是中国制造。
第二,高端智能绿色化加速推进,中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到国际市场份额连年增长。从2021年的31.5%逐年增长到2024年的78.5%。很多船企已经在液化天然气、氢燃料和氨燃料预留动力等方面开始技术储备,为以后有订单就能接单做准备。
第三个亮点就是在全球18种主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的新接订单位居世界首位。
多用途船、汽车运输船、集装箱船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都位居世界首位。哪4种船型还没有拿到世界首位呢?液化石油气运输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拖船和邮轮。其实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经完成全船主体贯通,相信随着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我国与全球供应商的合作更加紧密,一定能创造更好的成绩。
最后一个亮点,2024年我国船企挣得更多。中国船舶工业利润总额和利润率从2021年的负数逐年回升,截止到2024年的11月,中国船舶工业的利润率已经达到7.52%,利润总额有471.8亿元。
船厂能挣到钱,也就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开发新技术,有新技术也就能获得更多的订单,相信中国造船业在2025年也一定会勇往直前,再接再厉。

 楼主| 发表于 2025-1-2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