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64|评论: 0

[焦点关注] 九旬老人余盛钧,用赞诗为奥运健儿喝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旬老人余盛钧,用赞诗为奥运健儿喝彩
一、九旬老人的奥运情
在四川内江,有一位令人尊敬的九旬老人余盛钧,他宛如一颗闪耀的星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奥运赛场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明亮的光芒。
余盛钧老人出生于 1922 4 23 日,四川隆昌县是他的家乡。早年,他在会计领域深耕,1939 9 月踏入重庆市上海众华职业学校会计班,1944 9 月又就读于重庆市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此后,他担任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内江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还成为四川省会计学会第一、二届理事,更是荣获四川省职工劳动模范等殊荣。
虽在会计界成就斐然,但余盛钧老人自幼便对书画诗词情有独钟,是内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份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成为他退休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寄托。从 2008 年北京奥运,到 2012 年伦敦奥运,再到 2016 年里约奥运,每一届奥运会期间,他都如同一位虔诚的守望者,守在电视机前,密切关注着赛事动态。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影,深深触动着他的心弦。或为中国选手冲金时的惊心动魄,或为逆转夺冠的热泪盈眶,每一个激动人心的瞬间,都化作他笔下的灵感源泉。他不顾年事已高,颤颤巍巍地拿起笔,将心中的澎湃激情凝于诗句之中,为中国的奥运健儿们写下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赞诗。这些诗作,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位老人对奥运精神的深刻领悟与真挚敬意的体现,承载着他对年轻一代拼搏奋进的无限期许。
二、里约奥运,诗韵激昂
DSC_0661_副本_看图王_看图王.jpg
(一)26 首赞诗的诞生
每况愈下,可他心中的奥运之火却熊熊燃烧,未曾有一丝减弱。为了不错过健儿们的每一场精彩较量,他强忍着病痛,每日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赛事的紧张氛围、运动员们的拼搏画面,让他沉浸其中,完全忘却了自己的病躯。
每见证中国健儿斩获一枚金牌,老人的心潮便澎湃难平。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笔,用颤颤巍巍却又无比坚定的手,在纸上书写。有时,病痛袭来,他不得不停下笔,稍作喘息,额头上布满汗珠;但稍一缓解,他又继续伏案创作。从首金获得者张梦雪在女子 10 米气手枪决赛中沉稳夺冠,到中国女排姑娘们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力挽狂澜,每一个夺冠瞬间都被他定格为诗篇。就这样,在里约奥运赛程中,他为我国夺取金牌的奥运健儿写下了 26 首赞诗,用笔墨为健儿们摇旗呐喊。
(二)赞诗背后的故事
创作这些赞诗时,余盛钧老人所处的环境并不安静舒适。家中偶尔会有访客的声响,窗外市井的喧嚣也会传入,但他沉浸在自己的奥运世界里,心无旁骛。他的灵感源自运动员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看到运动员们冲过终点线时的振臂高呼,或是在赛场上摔倒后又毅然起身继续奋战,他的脑海中便会闪现出诗句的雏形。
有一次,子女担心他的身体,劝他休息,别再熬夜看比赛、写诗了。可他却目光坚定地说:我虽不能像健儿们一样在赛场上拼搏,但我要用我的笔,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风采,这是我能为奥运做的一点事儿。夜晚,灯光下,他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地书写,反复斟酌词句,只为用最贴切的文字展现健儿们的英勇。每一首诗,都是他与奥运健儿心灵的对话,是跨越年龄、跨越赛场的共鸣,承载着他对体育精神的崇高敬意与对祖国荣誉的拳拳深情。
三、赞诗风采,英雄华章
DSC_0607_副本_看图王_看图王(1).jpg
余盛钧老人的赞诗,犹如一扇扇通往奥运赛场的艺术之窗,让我们透过文字,领略健儿们的飒爽英姿与拼搏精神。且看这首为张梦雪而作的赞诗:奥运首金落我家,梦圆里约绽芳华。手枪精准惊环宇,巾帼英雄举世夸。开篇奥运首金落我家,直白而有力地宣告了中国在里约奥运夺得首金这一激动时刻,一个字,仿佛金牌是从天而降的璀璨星辰,精准地落入中国怀抱,尽显自豪之情。梦圆里约绽芳华,既点出张梦雪的名字,又描绘出她在里约赛场圆梦夺冠,青春绽放光芒的画面,芳华一词,将年轻运动员的朝气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着重刻画比赛场景,手枪精准惊环宇精准一词高度概括了射击运动员所需的关键素质,惊环宇则将张梦雪夺冠带来的震撼效果扩大到全球范围,凸显其卓越表现。巾帼英雄举世夸,直抒胸臆,称赞张梦雪如同古时巾帼英雄一般,凭借非凡技艺,赢得全世界的赞誉,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位年轻冠军的钦佩与歌颂。
再品为中国女排写的赞诗:女排拼搏战群雄,逆转乾坤气势虹。十二春秋磨一剑,里约再奏凯歌声。起句女排拼搏战群雄,直接切入主题,点明中国女排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与各国强队激烈角逐的状态,拼搏二字,正是女排精神的核心体现。逆转乾坤气势虹,描绘出女排在比赛中多次逆境翻盘的震撼场景,逆转乾坤极具画面感,让人联想到比分落后时队员们咬紧牙关、一分分追回的紧张画面,气势虹则用如虹气势,展现出女排姑娘们必胜的决心与昂扬斗志。十二春秋磨一剑,巧妙化用十年磨一剑,道出女排多年来默默训练、积累实力的艰辛历程,十二年的坚持与付出,只为在奥运赛场这一刻绽放光芒。尾句里约再奏凯歌声,回归到里约赛场,宣告女排夺冠的胜利结果,再奏一词,勾起人们对女排往昔辉煌战绩的回忆,同时也为此次里约夺冠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整首诗将女排精神诠释得酣畅淋漓,令人读罢热血沸腾。
四、体育与文学的共鸣
体育与文学,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以其激烈的竞技、矫健的身姿,展现着人类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勇气与力量;文学则凭借细腻的文字、深邃的思想,抒发着人们内心的情感、对世界的认知。在余盛钧老人这里,二者完美融合。他的赞诗,既是对体育赛事的生动记录,更是对奥运精神的深度剖析与深情礼赞。
从文学的视角看,体育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奥运赛场上的每一次冲刺、每一回跳跃、每一场拼搏,都是那般震撼人心,充满了戏剧性与张力。运动员们在巅峰与低谷间的跌宕起伏,胜利时的狂喜、失利后的落寞,这些丰富的情感与曲折的经历,成为文学创作的富矿。余盛钧老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瞬间,将之化为诗中的意象、韵律,让诗作充满生命力。
反过来,文学又为体育注入了灵魂。老人的赞诗,通过优美的词句,把运动员背后的艰辛付出、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娓娓道来,让人们看到金牌背后的汗水与泪水。他用十二春秋磨一剑诠释女排精神,让读者体悟到那份持之以恒的坚韧;以巾帼英雄举世夸彰显女性运动员的风采,使人们对体育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当今时代,如何进一步促进体育与文学的融合。或许,作家们可以更多地深入体育赛事现场,与运动员近距离交流,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体育赛事组织者也可开展体育文学创作活动,鼓励大众用文字抒发对体育的热爱。当体育与文学携手共进,它们必将碰撞出更绚烂的火花,为人类文明添彩,让奥运精神在岁月长河中永放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梦想奋勇前行。
五、赞诗的深远影响
DSC_0686_副本_看图王_看图王.jpg
余盛钧老人的这 26 首赞诗,宛如投入奥运文化之湖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7 1 月,这些饱含深情与敬意的诗作,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这无疑是对老人创作的极高认可。中国体育博物馆作为宣传和研究中国体育文化的前沿阵地,藏有众多珍贵体育文物与资料,余盛钧老人的赞诗能够跻身其中,意味着它们将同那些见证体育历史发展的实物一样,成为奥运精神传承的载体,供后人瞻仰、学习,让更多人知晓在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的风采以及一位老人炽热的奥运情怀。
奥运冠军张梦雪与老人之间的互动,更是传为一段佳话。老人赠送自己所著书籍、亲笔信等礼物给张梦雪后,张梦雪备受感动,不仅通过个人微博晒出礼物向老人致谢,还特地从北京寄来亲笔信和签名照片,委托内江日报社转交给老人。信中感谢余爷爷的厚爱,我会继续努力,也祝您身体健康这寥寥数语,满含感恩之情,跨越了年龄与地域的界限,实现了奥运冠军与民间支持者的温暖互动。这份互动,借由媒体报道与网络传播,感染着无数民众,让大家看到体育精神在赛场外的延续,激励着更多人关注奥运、传承体育精神,也让余盛钧老人的赞诗被赋予了更多情感价值,成为连接大众与奥运、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DSC_0613_副本_看图王_看图王.jpg
六、传承奥运精神,续写赞歌
余盛钧老人用赞诗为奥运健儿助威的举动,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人们心中对奥运精神传承的热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拼搏奋进的殷切期许,看到了对奥运精神矢志不渝的坚守。
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向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目标奋进。就像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挑战极限一样,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上,也要敢于攻坚克难,突破自我。
让我们以余盛钧老人为榜样,传承奥运精神,关注奥运健儿的成长与拼搏。在未来的奥运征程中,继续为中国健儿摇旗呐喊,用各自的方式书写对奥运精神的礼赞,让这股拼搏奋进的力量在中华大地生生不息,助力中国体育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昂首迈进,让奥运之光永远闪耀在人类追求卓越、携手共进的道路上。
新建文件夹 (2)00107_看图王.jpg

DSC_0692_看图王_看图王.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