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关于集采药效果不好,要求恢复进口药能进医保报销的呼声很高,多是上海和北京的大主任在发声,还是政协委员的头衔,可能也就是非党人士,顾忌少,因为纪委监委管不了。 正好上周,一顾客说他家娃娃感冒了,在三甲医院做完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给家长说医院没有进口药,去外面药店买进口的吃,效果好。家长没同意,然后医生开了五块钱一盒的国产药。家长出医院后到医生推荐的药房问了下进口药价格,28一盒。
我问家长吃了国产药怎么样,家长吃了两天也没事了。家长还笑着说,检查费两百,药费五块钱。
看到有网友说进口药确实好,就拿这个娃娃来说,或许进口药不用两天就好了,但是20%不到的价格,能达到70-80%的效果,用国产集采药的性价比也还是不错的。
2001-2004年,我在国内某大医药企业四川销售公司呆过,期间也接触过很多做药代的同行,所以对这一行也算了解一些。
药品流通环节中间环节多,所以中间费用也比较高,以前是企业到省代,再到市代,然后到各医药公司和连锁公司,最后到药店和医院。不少小厂的药,是药厂到私人代理,到各地医院公司,再到药房和小医院。所以这些年的集采就是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中间费用,毕竟价格低了对患者还是有利的。
经历了三年疫情,核酸和疫苗已经严重掏空了医保账户,再说进口药过了专利保护期还不愿意降价,退出医保报销也是正常操作。毕竟咱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即使降价后的销量和利润还是可观的。当然降价后,灰色费用就没有了空间,也就会动了一些人的蛋糕。
个人觉得,其实主任们说集采药效果差,应该指名点姓哪些药品,拿出具体的数据出来,给药监局提供证据,然后倒逼药监局去查处那些偷工减料的药企。药效问题归药监局管,所以说主任们不应该找医保局。
但到目前,主任们还是在对医保局喊口号,而没有拿出什么实际证据来。所以集采药的真相到底如何,还是要等等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