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1|评论: 0

[转帖] 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研究和我最近的美学思考 罗国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0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研究和我最近的美学思考
                        罗国正
                           20251月于广州)
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18971014日—198636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早年就读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长期讲授美学和西方文学。他被很多重要单位邀请去讲授美学的课、授予他大量的荣誉称号。他留下大量的作品和翻译专著。主要的成就在美学思想、文艺美学方面。
朱光潜给我的印象,他是充满书生、学者意气、走学院路线的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求学、教学、写作、翻译中渡过,在人生最后的时候,是在拿着笔写作中逝世的。他一生有三个座右铭:第一个是在香港大学求学时立的“恒、恬、诚、勇”;第二个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期间立的“走抵抗力最大的路!”当时他的导师侃普史密斯教授(是著名的康德哲学专家)竭力反对他研究美学,认为美学是个泥潭,太玄了(事实上,无数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曾想过摘取人类思想高峰皇冠顶上的明珠——美学,结果都战败在山中间),但朱光潜不听导师的劝告,就立下这第二个座右铭;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他学有所成后,立第三个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这就是朱光潜所信奉的“三此主义”,很多人深受影响,意思是:“此身应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这都体现了朱光潜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和行动力,尤其是在美学道路上努力学习、探索、研究、创作的坚毅意志。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核心要点有四大方面:第一,他主张把美学与美学思想区分。美学应从鲍姆加登开始,而美学思想则涵盖了更广泛的美学探讨。第二,对美的本质理解。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而是心物交融后的产物。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因为无我即无由出形象;直觉属于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第三,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提倡“人生艺术化”,主张艺术超乎利益关系而独立的意象活动和美感活动。强调情趣在境界生成中的作用,认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在人生。第四,中西美学融合。他致力中西美学相结合形成“新的美学”。体现了他学术理念具有世界主义和中国立场。他以人文主义作中轴,结合现代心理学,尤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与克罗齐美学的直观和明理的“知解”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于文艺研究,把审美同情与道德同情作出区别揭示。明确审美同情可以消除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将瞬间经验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主体“迷失在客体中”,排除了理性在审美同情的地位。他维护文艺的独立自足性,强调文艺表现人生和在怡情悦性上的功用。
下面简约介绍朱光潜一生三个阶段的主要美学观点:
第一阶段,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主要受西方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政治家贝奈戴托克罗齐(1886年2月25日—1962年11月20日)和德国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尼采以及英国人经验美学等影响,早年深信尼采的酒神精神融合于日神精神之中,以审美代替道德的解释,以方便达到他的“魏晋人”理想,并按照他们的美学思想贯通一起来构建自己的美学体系。他强调艺术的独立性,认为艺术应超越社会、政治、道德等现实因素,成为一种纯粹的审美体验。主张艺术应帮助人们超脱纷扰,达到理想的心灵安慰,这是艺术的超然性,也是艺术价值判断不应基于善恶、是非,不应为道德服务,而是基于美与丑,追求纯粹的美。他认为美感经验属于直觉的活动。直觉是突然间心里见到的形象或意象,其实这是创造。他说:“形象便是创造成艺术”。美不仅在物,又不仅在心,而在心与物的关系之中。美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出情趣。凡是美须经心灵创造。美是情趣意象化或意象情趣化时心中觉得恰到好处的快感。创作是由情趣而意象而符号。欣赏则是由符号而意象而情趣。美的内容指情趣,美的形式是意象。美是艺术的特点,美即艺术。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提升精神、怡情养性。艺术是“有道德影响而无道德目的”。能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使人的气质、思想产生了积极的道德变化。美育是德育的基础。通过艺术体验激发人的同情、理解等感情,所以是德育的根基。艺术美不同自然美。自然美一般是指生理快感,或起实用的观念。自然主义和理想主义错在把艺术美与自然美混同。
第二阶段,是在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朱光潜对美学的基本问题有了新探索。他认为“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自然美是雏形的起始阶段的艺术美,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美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酝酿发展的结果。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去解释美学问题时,对自己的主体性美学理论进一步系统性突围。认为美不是孤立的静止面的一种属性,而是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既改变世界又改变自己的一种结果,是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审美的首要根据是作为物的客观存在,作为不可或缺的感觉素材,是美的条件,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关系。劳动创造是一种艺术创造。美感与生活劳动一样具有社会性。对象的丰富性创造着人的感觉力的丰富性。朱光潜还探讨了艺术的社会历史性、非历史性的单数私人生活,摒除孤立绝对状态,坚持“人民性”,拒绝自语的唯我论独白和优选者的天才意识,承认大众的平等地位。艺术的掌握方式是从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发展起来的。他认为艺术或美感的反映经过两个阶段,第一是一般感觉阶段,是感觉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第二是正式美感阶段,就是意识形态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第三阶段,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又有了重大变化,他认为对于人而言美是一种价值,研究美不能离开人。他提出了“意象”作为美学的核心概念,“意象”是美感经验和心理事实的存在,对审美和艺术活动有重要意义。他借鉴了克罗齐的“形象的直觉”说,将“意象”定义为审美心理学意义的美感经验,即“形象直觉”。他还赞同人与自然(我与物)的统一,人的全部身心两方面的本质力量统一。他指出形象思维和客观存在及其在文艺中的作用。主张从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这关键来研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和结合问题,并提出艺术的“超道德”特性。一流的艺术家大半都是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的。强调美育在德育中的基础作用。一个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也有道德修养,“美与善在最高境界上根本是一致的”。
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和当时科学认识能力及人对物质运动、生命发展感悟程度的影响,在我所知道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们(当然也包括朱光潜)都不完全明白到人类的美感、审美、美学须依靠着以下的基本事实和演进逻辑发展起来的:
1、宇宙间任何很小或很大的物质,其内部都有更小的物质,和其外部都有更大的物质,物质与物质之间,在任何层次中的大小,都存在着阴与阳、正与负(如正负电荷等)、互相排斥或吸引、或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运动,这种充满矛盾又依存的运动,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物质的本性,或称为物理上的感应。从可知的极小的物质微粒,如中微子、强子、重子、质子、中子、夸克、电子、光子、电磁波等,或原子到分子、高分子链,以至蛋白质、细胞都有物质与物质之间的感应现象。其实中国古人早就有了这方面的朴素感悟、认识。例如,《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等就有涉及这方面事物的对立统一类似的表述。但一大批中国的所谓大师、学者们,不去领悟,而只去崇拜西方所谓“成体系”的美学,并将西方各美学体系中的碎片,机械地拙劣拼凑自己的美学体系,完成斑驳杂乱的文或图中,却能渡过衣食无忧、荣耀夺目的一生,还有众多的信从者。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如果物质没有这种本性和相应的运动,或物质与物质之间如果不存在感应的能力,就不会演进到较高级的动物也有美感的现象,以至发展到人类有本能和自觉的美感、审美能力,更谈不上有美学了。正因为物质与物质之间存在感应的互动,这才是人类美感最基础的物理现象(当然其中也有化学上的反应)。
2、物质运动在我们星球上演进到产生单细胞的生命,单细胞内与外的物质也是互动感应的。演进再上一层次,就出现多细胞组成的生命体。就不只是细胞内外的物质感应,还有细胞与细胞之间对生命的内外联系形成复杂的连动互感。这已初步反映出较高生命美感在细胞层面上的一些反应原理了。
3、生命继续向高层次演进,各种生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经历无数岁月的本能地趋吉避凶 的适应或淘汰,能留下来的,就形成以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物种,并进化出各有优势能力、专长的生命种类。例如:八爪鱼善走出迷宫,鹰的眼睛可以看得很远,狗的鼻子嗅觉特别灵敏,雁能定向远程飞行,有电觉能力的沙鱼在海洋称霸,乌龟长出硬壳保护身体而长寿,蝙蝠、海豚、鲸等能回声定位等等,这些都是它们各自在千百万年的世代遗传与变异中适应自然而形成的特长、“专业”能力。它们体内外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条件反射、反应。这与每个动物的细胞内的物质感应、细胞与细胞之间、尤其是神经细胞与其它细胞之间的连动反应,体内与体外相关条件造成的反应,这样就出现了多级多层次、千丝万缕的本能联系,达到了本能感知阶段,进入了形成由感知基础上,具备产生美感的先决条件。
4、生命演进到具有本能感知阶段后,主要在这几个方面进一步促使其演化:(1)经常须要本能地避开对自己的威胁走入可以脱险之处;(2)对痛感和舒适感的分辨和选择;(3)对食物口味的挑选;(4)较准确地寻找适当的配偶和进行交配;(5)对同类的死伤产生惊恐;(6)选准栖息、活动的空间;(7)用较正确的方式养育后代;(8)本能地寻找到适当的食物、或药物和环境治疗自己的病痛等等,这些都是多方面促使感知能力的提升后,有部分动物已具备美感的萌芽,或者说已有最原始的美感。
5、当生命演进到有本能美感时,如有些鸟类等,这阶段人类的本能美感就更为丰富了,人类的本能美感只有形象的、或称为具象的美感。人的感情因素也随着对具象、实物的感觉、美感、感知的增多而拓宽、深入。有本能美感能力,是产生一切美感的基础。人如果没有本能的美感能力,其它的美感是不能发生、发展的。这是由物质的结构、本性具有感应的功能加上人、或一些动物的自身结构、本能所拥有的功能所导致产生的美感。生命有了美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是生命千百万年趋吉避凶地适应环境、满足自身需要、逐渐演进而成的。是简约和优化生存和发展的本能选择程序,节约时间和能量,及时把握有利的机会,争取更好的生存条件,快速、准确地回避风险,强化生命的适应能力、核心竞争力、丰富和美化生存的质量的“法宝”。
6、人类在有了丰富多样的本能、形象、实物的美感后,感觉、感知、感情形式和内容也丰富起来。这阶段由于人与人之间在生活、生产、社会活动上有了分工、合作,需要互相交流、配合来实现相关目的,就产生了语言、使用了记事符号,发明了文字,产生了艺术活动等。这就强而有力地促进人类从较发达的本能美感发展到有自觉的、抽象的、理性的美感和审美活动。本能和自觉的美感、审美判断在这时已涉及到人类的一切领域和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在这样博大的内容里,美感具有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哲学家们常强调美感的普遍性、艺术创作则注重个别性、唯一原创性。在欣赏者里,则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完成的美学理论令人信服的难题,正因如此,显得有趣,问题或迟或早都须要解决的。人类的感情生活也因此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文艺创作、活动、伦理关系的建立,各种各样的审美等等,分门别类地形成了。情感在人类之中具有其普遍性,而美感、情趣的差异性、每个人的个性则越来越明显。到这阶段,只凭直觉的形象、本能的反应已无法解答、解决人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也为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多种多样的艺术创作和相关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各种专业、研究、实验、教育等相继形成、进行和发展。社会从原始主义的审美观念、标准,进入了古典主义作为社会审美主流的飞跃。后来,已处在“我注六经”,再进一步到了“六经注我”的时期。自觉的美感,在迅猛地发展。再后来,社会主流观念、审美标准相继出现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感悟主义,到今天,早已有部分先导性的人物进入了和谐主义、天人合一主义的美学理念了。本能美感、通过感官传达直觉的、具体的、质感的形象与自觉的、在大脑中抽象的符号、概念、程序、或抽象的精神,在不少人之中产生了矛盾、冲突,甚至有的人部分、或全部形成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所产生的信念、审美思想和标准,已与人的本能的、直觉的、有质感的美感产生了矛盾、冲突,身心的感受与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规章等产生了矛盾、冲突。或身与心因美感而产生思想、言行不一致的矛盾冲突。这都须要从美学的高度看待,并正确运用相关学科、相关措施妥善处理、解决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引发人格分裂、精神错乱等现象。这涉及到个人、家庭、工作单位、民族、不同信仰群体、区域习惯不同的人群、国家之间的不同审美习惯、层次、标准等问题。也是美感的同一与差异须研究的课题。这都证明了人类的每次进步,应一分为二地清醒、合理地看待和正确应对。人类要注重正确运用美感和审美标准,是严肃、合理对待人可能产生异化、非人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力争本能美感与自觉美感取得协调、和谐完善的结合和发展。本能美感相对减弱,这已是社会现实,但不能无限减弱,如何取得合理平衡,这也是美学须探索的课题。
7、人类将进入新的伟大时代的美感、审美活动阶段,美学也将在这个阶段逐步形成较完整、合理、符合现实逻辑的体系。人们已跨过了门槛,进入了“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的美感殿堂的前厅,冲破了很多信息的封闭、迟滞的藩篱,有效地运用手机、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设备、或机器人、各种精密的仪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思想、思路等等,帮助人们从微观、宏观到宇观在更大范围、更方便、更精准、更深入、更立体动态、更节约时间和精力地获得所需的信息、知识、感受、美感、审美判断,应用手段和方案。一方面既促进个人、家庭、群体、以至各行各业、各门学科、各个层次有利地预测、实现愿望和发展,同时又反过来成为人们的美感享受和美学发展的新源泉、新能量和推动力。“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是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走向伟大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产物,是从以师带徒的家庭私塾中脱颖而出,是从着重个人的修行、体验、感悟中走进开放包容、集古今中外的智能,用具有综合先进能力的“机”作辅助,服务于全人类大多数人。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的美感、审美能力、美学境界等必定跃升上全新的更高境界。这是处在伟大时代里的重要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体现。但是,人们不应只沉醉在美好之中,而忽视居安思危,要清醒认识到有潜伏的危机。因为当先进的物质条件和理念出现后,现实还有很多配套因素未完备,人们还未适应新生活的到来,此时过分地依赖客体的“机”的辅助,甚至“机”在现实中出现反客为主的现象,必然导致新的矛盾、冲突发生,也很容易因此大量减少人自身的本能美感和自觉美的使用率,造成人的本能美感、自觉美感、多种器官功能的减弱、或退化,形成了人为造成的对人自身的异化力量。这是必须认真警醒和作出有效的对策,以防范于未然。
以上七个美感层次及相关的表述,可以简约如下:
物理现象的物质之间相互感应(人们可通过较常见的一些机械性、或金属“疲劳”、或电磁方面的感应、冷热的传导现象来感悟)物质演进到单细胞生命的反应→多细胞生命的连动互感→出现众多具有专长的本能感知能力的生命→一些动物具有美感的萌芽→较高级的一些动物已具有基本的简朴的本能美感→人类从本能的、形象的、实物具象的美感发展到具有自觉的、抽象的、具有逻辑性、概括性的美感(其中语言、文字等人与人之间交流起着重要作用)→人类的美感进入较系统的艺术化(常因感物生情、借情成趣,体现物我关系的互动性,人们自觉地按美的相关原理、规律打扮自己、去布置环境、进行生产建造等,社会组织的变化、发展、完善,规范了不同行业、层次的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很多人在追求更高的美学境界)→“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美感的最高形态。
自从人类有了自觉的、抽象的美感之后,本能的美感的使用率相对减少,美感越发展到后期,使用率会相对更小,而自觉的美感使用率则更大。这须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这很容易引起人的器官和本能美感的退化,现实中已有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个问题的存在。在防止人的器官和本能美感退化的相应对策、措施上,人们还须着重思考和合理处理好人本能中的人性与兽性两者的矛盾、冲突,既要强化人性美好的一面,又要消除兽性野蛮的一面,又要使本能的美感合理地存在,并力争去除人的身上丑恶腐朽低俗的习气,在用进废退,用过则损的正确平衡中,建立好完美的人格。这就有高深的人生美学,是一门高级的生活艺术。也是人类面对现实的矛盾运动中,须长期深入研究,发现更多真、善、美的课题。当历史发展到“人‐机合一的天人合一”阶段的美学境界时,须注意人们的美感过份地依赖“机”的辅助,甚至“机”反客为主,以至全面地对人的异化。这都充分说明适当使用美感之间、人与机之间比例的重要性。对审美疲劳、选择多少时间、什么时段、什么审美对象、审美标准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里既有普遍规律、也有特殊规律、还有个别的、偶然的现象。无可否认,正确的审美观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能量。
作为美学家,他们选择美学某一方面、或美学思想发展史某一段来进行研究,并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著作,或写出普及美学知识的文章,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如果他们的灵魂“落户”在传统的西方观念主义哲学的学院派上去扎根,深耕美学,而又不知道人类美感是如何形成、来龙去脉的发展情况,又不知道美感、美学的在将来大致的走势等等,只将其中一段、或一项“断章取义”式的单独、孤立地表述、或讲解,这就非常容易出现很多谬论。更何况他们很多连一些动物已有美感、人的本能美感是自觉美感的基础都不明白,有的甚至认为除艺术之外就没有美学问题存在。从根本上不明白到人类美感的大海洋,艺术只是这海洋中的一个重要小岛。他们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脱离实际去讲美学,而他们所选择的书本是西方传统观念主义学院派的哲学,是将美学作为哲学下面的一分支,是用来解读文艺的一种艺术附庸,并一下子跳过美感、美学思想发展必经的多个阶段和环节,就直接去搞他们称之为的“艺术哲学”(即美学),其观点、理论不漏洞百出才是怪事!由此也证明,我早年提出的二十七维时空观、四十二维时空观应用于美学的研究、分析也是非常之有效果的。美学应从现实、艺术的多维体验、欣赏中升华出具普遍性理论。也有一些重再现的画家、或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远不如自然景物的美,又远不及照片的美;另一些重表现的画家、或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没有技术含量,又没有思想内涵,只是为追求经济利益,吹得天花乱坠。这些都是既干扰人们的本能美感,又混乱了自觉的美感,忽悠了很多人呵!早在中国唐代柳宗元就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影”。这话说明了人有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标准的重要性,人、美感是在美学思想中的核心地位。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那瓷器活”。正所谓“风起于清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很多时起初是由于美感、审美判断的混乱、或错误,就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错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家庭纠纷、族群、信仰团体的冲突、社会出现不正常的思潮、以至整个经济形势出现起伏(股市就很讲持股人的判断力)、社会的动荡、甚至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历史和现实都有大量这方面的例子。对这类问题不应轻视。如果长期积重难返,后果难以设想。所以,进行广泛、正确的美育是很有必要。
理解我以上讲的道理,大家就更容易解读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了,因为他的思想涉及美学多方面、丰富博大(他一生的著作约有六百多万字),他的美学思想也在逐步转变,后面变化很明显,下面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他对美学、美育事业的贡献很大,影响也广泛和深远,这是众所周知的,我就不多作介绍了,这里选几个我认为是朱光潜有明显偏差的问题作一些解读:
第一阶段,他首先认为直觉是突然间心里见到形象或意象,其实这是创造。他说:“形象便是创造成艺术”。我认为,这对于一些艺术家偶然出现这种情况,是可能的,但不具有普遍性。一般情况下,人的本能就具有反映直觉见到的形象,连很多动物的本能也能反映出直觉的、可见到的形象,怎能说这是创造呢?大脑连接器官其中一个重要的本领就是本能地反映出形象,这种对实物的映象或形象的反映,在众多生命里是基本雷同的。而艺术创造,只有人运用主观能动性、审美能力,在接受过一定艺术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构思和创作活动才能产生出具有原创的、唯一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来。没有这些特性,是谈不上艺术创造的。第二,朱光潜主张:创作是由情趣而意象而符号,欣赏则由符号而意象而情趣。我认为他所说的只是一方面的情况,不能绝对化。事实上,还有其他情况,如创作也可以由符号而意象而情趣的,欣赏也可以是有情趣而意象而符号的。人的思维活动是可以非常灵活的,不只是单向活动,还可双向、多向,以至跳跃式进行的。如由符号直跳到情趣等。美感应该是既有本能和自觉的形象,也有自觉的、抽象的情趣。第三,他认为:美即艺术,艺术是“有道德影响,无道德目的”。我认为,艺术作品的事实早已告诉人们,艺术既可以表现美善,也可以表现丑恶。通常表现丑恶,是为了达到暴露、抵制丑恶的。艺术作品的内容,也常反映出作者具有表现真、善、美的目的。人们只能这样理解:艺术形式本身是无道德目的的。第四,他认为自然美一般是指生理快感或起实用观念。据我所知,常去旅游观光的人,或到大自然或对人体进行摄影、写生的人都明白到,自然美对人的作用,远不止快感、实用这么简单。常言道:“道法自然”,人们从中可以得到的收获,是可以有很多方面和多个层次的。
第二阶段,朱光潜认为“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他这些观点显然忽视了生命有本能的美感。其实人类的本能和自觉的美感和审美,象大海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切领域、所有的层次,艺术的美感、审美只是这大海洋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小岛。人类认为的美、或美感,既有须依赖于对象客体,我称这种为:由外引发的美感。也有人主动移情于客体,而产生美感,我称为:移情美感。同时在特殊的情况下,人无需有特定的客体对象,自身就可产生美感,美在自己心中,我称之为:内生美感。还有一种美是残缺美。朱光潜还忽视了审美疲劳,人随年龄、遭遇、心情、利害关系等影响,对待同一事物,也会产生审美判断的变化。甚至有的原来觉得非常美好的东西,后来却认为是非常丑恶的东西,所以,只是通过艺术的审美活动,就想全部把握到美、美感、审美、美学的真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阶段,朱光潜认为“意象”是美学的核心概念。我不赞成这个观点。“意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梦里都常出现,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的“意象”,在哲学、文学、心理学、思维科学、大脑科学、宗教、绘画、雕塑、建筑、电影、电视、园林设计、房屋装修等等等等,都有“意象”在起作用。如果将“意象”作为美学的核心概念,如何才显出美学自身的特性呢?“意象”只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未能统率、规定、或引导美学这么多现象、或概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里,朱光潜的逻辑已混乱了。我认为“美感”才是美学的核心概念,没有美感,就不会有美学。美学中的一切现象、问题、概念、原理、规律等等,都直接、或间接与美感相关联。
以上只选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讲解一下,肯定言犹未尽,受篇幅所限,点到即止,我相信读者们能举一反三,我就不多说了。
除前面所讲的原因外,还值得大家商榷的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朱光潜的很多美学观点出现偏差:
第一方面,他沿着西方有些哲学、美学家们的习惯思路,认为美学研究需从文艺活动或其作品中得出结论,然后反过来指导文艺创作。这显然不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美感、审美活动为重点,而是以人所创造的客体作为美学研究的最重要对象。他的研究对象集中在文艺上,美学成了文艺的附庸,其结果是哲学的分支,即艺术哲学。他将对某一时代文艺的认识、理解,作为对应该时代的美学。他并强调,事实上,不少著名的西方美学家,首先是文艺评论家。朱光潜不明白到,查实西方这批哲学家、美学家、或文艺评论家,自己是清楚地知道在美学领域是知识和经验缺乏、智慧不够、底气不足的,但又不肯放下“架子”,只能用抽象的、哲学的思路、逻辑去推理隐约朦胧、高深莫测地自制术语去拼凑出似是而非的美学理论。朱光潜被这批鼎鼎有名的“大家”震住了,沿着他们的方向、路线走去。把人类几乎无处不在的美感、审美活动被人为地局限在文艺这个小范围内。将人类的堂堂三大体系之一,搞成象用很多旧碎片布缝接而成穿在蓬头垢面者身上的外衣。多可怜啊!
第二方面,他在接受西方哲学家、美学家将美学作为哲学下面的一个分支的基础上,认为美学是一种“认识论”,自然就导致要研究美学,须从哲学里的认识入手。他还强调美学在西方的大学里是设置在哲学系里的。他承认鲍姆嘉登的观点,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这样,又成了哲学的认识论附庸了。美育的开展,也只能在哲学的翼下了。人们应清醒地知道,美学研究是需要很多知识、经验、感悟等辅助,其中也包括认识论、心理学中的感性认识等等,这不等于美学就是哲学认识论的附庸。这道理本来就很显浅的。
第三,他又认为美学是自然科学里的一个分支。他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如达芬奇、歌德等不仅是文艺方面优秀作者,还是科学家。如人们研究艺术时常得运用心理学方面的实验等等。这样,朱光潜又把“美”的体系归入“真”的体系下面的自然科学里,又成为“真”下面的分支中的小分支。其实,真与美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独立体系。当然,真、善、美三大体系,各自为了更好地研究、表述、开展活动,会互相借用方法、例子等等,更何况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正能量。
第四方面,朱光潜缺少在书法、绘画等艺术方面的严格、丰富的训练,多是从事文字、语言的表述,主要是从理论到理论,或从文字、语言表述到文字、语言表述,是重在哲学、文艺方面的文章阅读,或写文章,通过这些来推理对艺术、对美的见解。显然,这些对一般的美学爱好者是有广泛的影响。但对有丰富艺术创作经验,并对美学较深入研究的人来说,会感到他的美学观点原创性较少,不够深刻,缺少亲切感。这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不少哲学家、美学家们在美学思想上的一个通病。人们也可以观察到这样的情况,不少人只是在专业的艺术院校里学习到艺术技巧,平时的努力创作,也只是将技巧熟练地表现而已,作品还是没有创意、个性。他们应该从美学的高度,由技进乎道,将自己有新意的灵魂融入作品里,这才是对艺术美的深入理解。也就是说:表述艺术的美学,需要丰富的艺术创作实践,才能言之有物,才能产生言之有情有理的美。
大量的事实都可以证明,人类先有本能美感才有自觉的美感,先有美感、审美经验、有由美感中产生的那种感知之后,才产生文艺,才有哲学、各种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人们可以试设想一下,如果人类没有本能和自觉的美感、审美经验和判断,各门学问、学科能发展起来吗?很多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在美学方面的认识的逻辑次序已混乱了。他们一方面知道美学的非常重要性,但又被时代、科技、生产水平所局限,他们知识和悟性的“工具箱”里,缺乏大量解决问题的“工具”,只能自以为是地、但又有些胆怯地相信自己的哲思,竭尽所能去猜想,甚至强把美学的研究范围缩小,只在艺术围栏之内的小花园里,而置万紫千红的广大世界不顾,只有这点能耐,还幻想要登上美学的最高峰,而他们的思路一直都游离于“美”本身之外。尽管如此,无可否认的是,他们为后来者攀登美学境界铺平不少道路,这里面也有朱光潜一份很大的功劳。他在美学领域辛勤地耕耘了几十年,投入大量的心血,在很多人处于“美盲”的时候,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意识,对美学的重视,作用是很大的,令人对此产生崇高的敬意!
人们要掌握“美”的真谛,不能只从书本到书本、或只从美学史里进行,这些虽然对“美”的理解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一不小心也可能被引入歧途。人们应努力践行实事求是,首先要弄清楚物质运动是如何演进到有生命的,物质与物质之间的感应为什么是生命产生美感的基础物理条件。人们应重视到人本身、人的本能和自觉美感的形成,多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对美与丑的感受中,从文艺的学习、创作的实际体验中,由技进乎道的努力修炼里,从观察、研究、感悟自己和人们众多对美与丑的反应、发展过程里,再加上美学方面正确的原理指导和与美学相关学科、知识的辅助,逐步完善人格的魅力,提升美学的境界,既有艺术技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又能透彻认识各类美的特质、本质,尽量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的美学、艺术成果,避免哲学家型的美学和艺术家型的美学以及一般人对美的“盲区”这三者存在的缺陷、偏见,从而升华出优秀的、系统的美学思想,稳步地去摘取人类精神一的皇冠顶上明珠——美学,打造出我们伟大时代的完整、完善、具有新质的优秀美学体系,为人类提供出优质、丰富、长久的精神粮食,确立美学本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让人们更好 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发挥出美学在世界、在社会中的综合正能量的最大价值,更好地守正创新,为人类有更多的真、善、美贡献出强大的力量。

责任编辑:詹邓  严建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