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金牛社区发展基金会在新桥社区举办“近零碳社区建设实践与探索研讨会”,来自政府、企业、高校、公益组织、社区的多方代表受邀参加。据悉,作为全市首批近零碳试点社区,在成都市金牛社区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新桥社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减排潜力研究报告》和《近零碳社区建设规划》最新发布,以切实的举措和清晰的路径告诉身边更多人:“双碳”目标并不遥远!降碳减排,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先天优势+“后天”努力 近零碳社区建设成效受肯定 新桥社区位于沙河源头地带,府河穿流而过,生态本底良好,辖区面积1.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余人,三级绿岛穿境、五大公园连片,公园面积占比近40%。如果说拥有良好生态本底、楼宇较新、没有工业,让这个“长在公园里”的新型城市社区具备建设“近零碳社区”的先天优势,近年来新桥社区的持续探索,也在不断丰富社区发展治理的近零碳内涵:一是建机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街道级创建工作方案,构建近零碳社区创建基层大脑;二是优设施,新增社区节能型设施设备,引入社会资金,助力社区再生资源回收;三是搭阵地,整合社区公共空间资源,构建完善社区碳普惠机制,利用“金角银边”,推动社区近零碳场景多点呈现。
在此基础上,成都市金牛社区发展基金会选点新桥社区,委托包括中铁成都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内的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降碳减排测算,并形成《新桥社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减排潜力研究报告》。根据该报告,选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住楼盘、安置小区、中心幼儿园、公园等5类场景,分别从建筑和废弃物处理两个方面对二氧化碳、甲烷等在内的温室气体展开本底核查,两年间,通过降低建筑和环境的能源消耗,同时尽可能增加可再生能源等“两降一补”手段,仅从间接碳排放的年度变化数据来看,“可以判断新桥社区温室气体排放已呈现下降趋势”。以新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屋顶安装的光伏板为例,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经稳压器传输点亮照明等设施,该自循环电力系统在2024年为新桥社区节约了8000多元电费。
近零碳社区建设初见成效,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刘新民给予充分肯定。
>>>将推进8项行动 最大程度发动多元主体广泛参与 降碳、减污、扩绿……“十四五”是落实我国“双碳”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而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在此背景下,1月18日,近零碳社区建设实践与探索研讨会在新桥社区召开。成都市金牛社区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任大林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深入研讨和交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新桥社区近零碳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在研究报告发布的同时,《新桥社区近零碳社区建设规划》提出社区减碳消碳措施、培育发展环保类社区组织、党群服务中心零碳营造、零碳校园计划、居住小区零碳场景营造、社区低碳生活教育、近零碳服务中心建设、建设运营零碳基金等8项近零碳社区建设行动。规划还显示,将加强能源、交通、环境、照明、垃圾回收和居民服务6大模块碳排放管理,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资源循环利用。
新桥社区“近零碳社区”探索实践得到了居民支持。在现场,居民康雪玲向去年12月成立的“新桥社区源基金”捐赠5000元。社区三家企业代表共同发出“低碳办公联合倡议”,以绿色办公的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洞子口职业中学以“零碳校园建设”为主题,分享了学校把育人与零碳实践相结合的做法与探索……
在后续减污降碳协同实践中,新桥社区将最大程度发动社区居民、家庭、企业与机构等多主体广泛参与。新桥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张静说:“一笔一笔算好减碳大账,一点一点减碳消碳。希望在未来三年里,社区居民进一步增强低碳意识,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尚。”
<相关链接> “双碳”目标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最高峰值不再增长,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碳汇、碳捕集、碳封存等技术实现等量吸收抵消,我国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低碳绿色转型路上,“低碳-近零碳-零碳”排放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必要过程,而近零碳被视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过渡阶段。根据统计,自2022年《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印发以来,有着“公园城市”美誉的成都,已遴选出近零碳排放区场景建设单位74个,其中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新桥社区为全市首批10个近零碳试点社区之一并首批通过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