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还在路上畏缩不前,药品安全又上路了。
最近,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药品集采对降低医保和老百姓负担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老百姓、医院和医生感受到的情况是“抗生素过敏、血压不降、麻醉药病人不睡、泻药不泻”。
1月21日,新京报发表了评论文章《“阿司匹林实验做不成了”的困惑需要答案》。文章说1月初,来自北京某知名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表示,高中化学一个必做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令他困惑。该实验涉及一款知名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
据其表述,在2020年到2021年,学校用的是拜耳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实验现象一切正常:药品水解前,加入氯化铁后,溶液并不变色,经过水解后产生大量水杨酸才能变色。
但拜耳阿司匹林价格偏贵,自2023年起,学校开始购买个别国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做实验。结果发现,这些药品在水解前就发生了变色,无法像以往一样进行水解前后的颜色对比。
按照医学常识判断,在一般的试管实验中,如果肉眼都能看到变色,说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游离水杨酸含量已经比较高了,可能存在更大的问题。
比如,为何原研药和有些仿制药不会出现颜色变化,但有些仿制药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这样的颜色变化是否表明,相关药物会对人的肠胃产生刺激,并造成药物不良反应?
还有,一些仿制阿司匹林肠溶片做不成化学实验,是否具有与原研药一样的药学等效和生物等效?仿制阿司匹林是否还有药效,能否防治疾病?
全国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这一常用药物的效果问题,关乎着无数患者的健康问题,搞清这些问题绝不是小事!
一方面通过集采,将疗效好的原研药进口药挤出采购名单,然后将价格低廉的国产仿制药采购到医院药房,通过此种方式来节约医保资金,固然不错,但国产仿制药的副作用、药效能与进口原研药一样吗?
人人皆知,看病的目的是要把病看好,而且,副作用越小越好或没有。如果我们一味的一刀切,把原研药挤出,给老百姓用疗效差,副作用较大的仿制药,恐怕会是病没有治好,还会产生另外的疾病。特别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这会出事的,真能节约资金吗?
清华教授孙立平说: “在医药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于种种人为的原因,人们却不得不吃那些低效甚至有极大副作用的药,用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不合格的医疗用品,实在是说不过去。药价可以低廉,可以昂贵;费用可以自负,可以福利,但最基本的一点是,这药得管事,得有效,得治病,这是最最最基本的底线。如果这个底线突破,引起的将是一场空前的医疗信任危机,那样的话,导致的将不仅仅是医保的塌陷,而且是医疗的塌陷。可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公立医院只用国产仿制药,避免使用进口原研药,似乎古今中外都没有这种先例。何况公立医院是普罗大众健康的最后保障。
虽然嫦娥、北斗、天问、天和、C919大飞机、航母等大国重器固然重要,但我们如果做不好一粒合格的阿司匹林,必为这个时代最大的耻辱!如果原研药统统退出公立医院,非要给老百姓用仿制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更是老百姓的“噩耗”!
3分钱一片确实便宜,等到阿司匹林实验做成了再挤出原研药也不迟嘛!否则,这与“谋财害命”何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