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反映集采仿制药的质量不稳定,“血压不降、麻药不麻、泻药不泻”后,北京政协委员、朝阳医院主任医师卢长林也直言集采药品存在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
然而,对此,相关部门一直都有坚定而明确的回复:集采仿制药都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做了生物风险性试验,疗效与安全性值得信赖。
由于这两天关于集采仿制药的争议不断升温,不少网友居然在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网站,发现公开的几家药企的一致性评价的数据竟然一模一样,疑似造假!
1月24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更正说明:经核实,系在2019年和2021年公开相关产品信息时,由于编辑错误导致上述问题。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我中心深表歉意。后续我中心将加强公开信息的审核力度,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只要做事不可能不出错,工作人员有时也会出现编辑错误,但药监局这个解释太苍白无力了。
按理想的情况,仿制药要想通过一致性评价纳入集采,需要与原研药对比,做生物等效性试验,确保药品服用后在人体中代谢的数据基本一致才算合格,绝不能是“雷同”或“完全一致”。因为每一次参加试验的人不一样,每个人的代谢情况会有所差别,即便是同一个厂家同一批次的药品,两次试验出来的数据也只会接近,不可能完全一致。
然而,在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网站,居然有几个药品规格不同,生产厂家不同,临床试验机构不同,被试对象不同,试验年份也不同,试验数据竟然完全相同——这如何做到的?
对此,药监局药审中心说这是“编辑错误”,应该指复制粘贴的“编辑错误”。然而,为何关于某药的数据,空腹试验的数据完全一致,到了餐后试验的数据却又出现了明显不同?一半雷同一半不同,这能说是复制粘贴导致的编辑错误吗?
更令人不解的是,有人称,1月24日晚上9点,访问药监局药审中心网站,发现药品一致性评价相关的全部公开文件已经无法下载。昨天,药监局在“更正说明”中说“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如今网友连药品一致性评价相关的公开文件都下载不了,如何“监督”呢?
1月24日,财新网发问说:这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雷同,在真实试验环境中罕见。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性评价是保证仿制药疗效的底线,如今是否存在底线被击穿的可能?
吴钩不懂医学,略知逻辑和常识,我不知道是否存在底线被击穿的可能,但我觉得药监局自己公开的数据都经不起考验,又不让你下载监督,这无法用“编辑错误”四个字搪塞过去的。何况集采药的质量牵扯到14亿人的健康问题,药监局如此轻描淡写的回复,这不但把百姓当傻子,又与草菅人命何异?!
药监局犯了“编辑错误”?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