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4|评论: 0

启示录:从护安镇拍地看广安土地市场的转型之路,解码1462万拍地背后的城市发展逻辑

[复制链接]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2-1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启示录:从护安镇拍地看广安土地市场的转型之路,解码1462万拍地背后的城市发展逻辑


[color=rgba(0, 0, 0, 0.3)]

                                     谢歌说事


        近日,广安区法院一则土地使用权拍卖公告引发市场关注:护安镇2010-20-A-1号地块以1462.9万元起拍,成为区域土地市场的新焦点。 640

         这起标的以1462.9万元起拍,折射出广安土地市场的现实温度,暗含广安房地产行业和城市发展模式开始向深度调整。
那么,在此背景下,广安如何通过土地资源配置撬动经济动能,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命题。

          近三年来,广安土地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主城区商住用地平均溢价率达12%,前锋区工业用地流拍率却高达40%;2022年核心地段地块频现“熔断价”,而远郊地块多次遭遇“零举牌”。这种土地市场冷热不均的背后,是城市空间扩张与产业转型不同步的直接体现。以本次拍卖的护安镇地块为例,其所在区域虽属前锋区重点规划的物流产业带,但周边配套不足、人口导入缓慢,导致开发商持观望态度。反观广安东南片区,随着高铁站前商务区建设提速,2023年土地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8%,印证了“基建先行、土地增值”的经典逻辑。

           财政依赖与风险对冲的博弈

           土地出让金长期占据广安财政收入的30%以上,这一比例在川东北城市中处于中游水平。但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隐患已然显现:2022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3%,直接导致部分新区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链紧绷。值得注意的是,广安近年尝试以“定向出让”破解困局。例如,将枣山片区地块与产业招商绑定,要求竞得企业同步引入至少两家规上企业。这种“土地+产业”的打包模式,使该片区2023年工业用地溢价率提升至8%,较周边区域高出5个百分点,显示出广安从“卖地生财”向“以地促产”的转型探索。

            未来趋势: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广安土地市场正经历三重转向:一是空间逻辑,从“摊大饼”转向“填空隙”。2024年计划出让的47宗地块中,73%位于建成区存量地块;二是功能定位,从单一住宅开发转向复合利用,如官盛新区某地块明确要求配建人才公寓与科创孵化器;三是价值评估,从“价高者得”转向“质优者胜”,环保承诺、智慧社区等指标逐步纳入土地出让评分体系。护安镇地块的拍卖条件中,“竞得人须承诺建设绿色仓储设施”的条款,正是这一趋势的微观注脚。

            土地经济再定位:城市经济发展的破局之道

            面对土地财政依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张力,广安亟需构建新型“土地-经济”关系。其一,可借鉴宜宾“长江工业园区”经验,通过土地弹性出让(如先租后让)降低企业初始投资压力,目前广安经开区已试点该模式,使装备制造用地成交率提升25%;其二,需强化“轨道+土地”联动开发,借助西渝高铁广安站建设契机,提前收储沿线地块,复制成都TOD模式的增值效应;其三,应探索生态资源资本化路径,将碳汇指标、水系修复等生态价值纳入土地出让评估体系,推动绿水青山向“发展动能”转化。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广安土地市场已不仅是简单的资源交易平台,更成为城市能级跃迁的“调节阀”。护安镇1462万地块的拍卖,恰似一扇观察窗口,它既映照出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也预示着变革的萌芽。

           后期值得关注的是,当土地资源配置真正与产业升级、人口集聚、生态保护形成共振,广安或将在川东北城市群的竞争中,走出一条“以地兴城”的特色路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