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省革委规定:工矿企业招收固定工,可以从农村劳动锻炼一年以上的城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按招工条件,经过贫下中农讨论推荐,在国家批准新增人员的指标内招收。自此,全区知青通过招工、招干、参军、升学等形式,开始陆续调离农村回城市安置。当年,全区安置知青最多的苍溪县有1900名知青回城安置,25名知青参军。次年,全区11088名知青调离农村,回城安置工作。
1972年,大学、中专恢复招生。按照国家下达的招工、招生、征兵(当时称“三招”)计划,经当地贫下中农和生产队、大队、公社推荐,由招工、招生、征兵单位按计划和条件、要求招收。当年,全区12县(市)“三招”知青共18551人。次年,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在全区招收752名知青入学。1975年,随着知青安置政策的调整和省革委“三招”可以从“在农村上山下乡两年以上的知识青年中招收”政策的落实,南充地区知青回城安置人数开始逐年增加。1975年至1977年,回城安置的知青分别为3525人、5469人、6424人。1978年,中共中央《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召开。南充按计划对已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通过招工、招干、参军、升学、补充职工退休、退职、死亡补员等渠道,由地区和各县(市)劳动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回城就业。当年,全区14758名知青回城安置。3957名重庆知青回重庆安置。
1979年,按照地委的计划安排,全区7789名知青回城安置。对417名1972年以前到南充未得到安置的重庆知青,南充地委、重庆市委制订了南充安置173人,重庆招回安置236人,外地安置8人的安置计划,对他们进行了妥善安置。随后,在南充的1307名重庆知青全部回重庆安置。
1980年,根据地委安排部署,对全区1439名尚未回城安置的知青进行了安置。对已在农村结婚安家,自愿留在乡下的知青,采取安排在区、乡供销、粮食、商业等部门工作的方式进行安置。当年,全区知青安置工作基本结束。
从1970年知青开始回城镇安置,到1980年安置工作基本结束,全区共安置回城镇知青8万多名(不含升学、参军和安置在区、、乡工作的知青)。
编者注:本文是由罗永师同志撰写。选取时有删改。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再次感谢罗永师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