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啃老族”,相信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毕竟艰苦奋斗才是我们国人的主旋律,那种靠父母供养、吃父母老本的行为是非常不光彩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啃老族”不仅越来越多,还衍生出了另一种新型的啃老方式——
什么是“新型啃老”?
啃老,通常是指年轻人依靠父母生活,主要依靠的就是经济方面,简单来说就是“花父母的钱”。
而新型啃老,“啃”的不止是钱,还有生活的各方面:
比如“求学型啃老”:是指一些年轻人在完成学业后(一般指大学)不愿意进入社会工作,然后以考研、考公等理由宅在家里,本该工作养家的年纪却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学生的自由和舒适,但实际上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假努力罢了。
比如“创业型啃老”:别人创业都是从0开始,新型啃老的年轻人创业则是从父母口袋里拿钱。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王健林”“马云”“比尔盖茨”,但实际上却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没有经验、没有计划,凭着自己一腔热血横中直撞。至于父母给的钱呢,“反正最后也是给我的,不用还。”
比如“陪伴型啃老”:说好听些是陪伴,实际上却是各种在“薅”父母羊毛。一起住家里,这样房租就省下了,还有人帮着打扫卫生;一起吃饭,这样饭钱就免了,还不用每天考虑吃什么;一起生活,结婚后还能帮着带小孩……
甚至有些人就算有稳定的工作,但仍然需要父母的接济;想要买房买车,却直接向父母伸手要钱的……
如此这些,都是“新型啃老”的典型案例。
也许会有人说,孩子向父母求助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有必要上升到“啃老”的高度吗?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句话用在父母和儿女的关系上同样合适。
既已成年,且本身有能力,却还要依靠父母,不仅剥夺父母的金钱,还有时间,甚至是精力和自由,这才是“啃老”最不能让人接受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新型啃老”如今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物价,以及下一代的教育费用都高的令人发指,且不断有上涨的趋势,而年轻人的收入水平却与之严重不符。
所以为了维持生活,很多年轻人不得不继续依靠父母的援助和补贴。
2、家庭因素
因为当初的生育政策,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里备受宠爱,长期以往,这使得他们形成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受心理,也不会主动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于孩子的宠溺并没有减弱,这也让孩子他们更心安理得的享受父母的付出和牺牲。
3、个人因素
社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年轻人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早只满足温饱,到如今的重视生活品质,所需要的经济要求也在提升。
但这种生活和他们的收入能力却不匹配,在他们不想努力或是说当下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寻求父母的帮助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如何避免孩子啃老?
首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观念上改变孩子的想法,从小就要让他们认识到,“啃老”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其次,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我们父母当然不可能说从小就培养孩子赚钱的能力,这里的“独立能力”指的是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决策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自己解决,这样在进入社会后,我们的孩子才会有足够的自信心和能力。
此外,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也非常重要。
理财观念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零花钱、压岁钱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生活中可以更好的规划自己经济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除了以上几点,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展示出独立、勤劳、节俭等优秀品质,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受熏陶和影响。
同时,也要多和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其沟通,给与关爱和理解,在孩子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以给与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当然,这些只是几个可能有用的小建议,并不能保证彻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健康、平衡和相互尊重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明白独立生活的重要性并且愿意迈出自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