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士丹利发表一份梳理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的百强名单显示,绝大部分由中美两国公司所占据,且两国在各环节互有优势。
大摩在研报中,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区分为大脑、身体以及集成三大核心环节,覆盖全球共计100家上市公司。
报告中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分类下包括基础模型、数据科学和分析、模拟和视觉软件、视觉和计算芯片、存储芯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等子项。大摩认为,拥有领先的操作系统可能会主导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的方向。
这其中有英伟达、微软、谷歌、Meta 等科技巨头,以及 Arm、新思科技、凯登思等22家上市公司公司。而中国的上市公司则有2家,分别是百度(基础模型)和地平线机器人(视觉和计算芯片),以及台湾地区的台积电(芯片制造)。
人形机器人的“身体”主要由传感器、驱动器以及电池等组成,外部通常由铝合金和塑料混合制成,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重量。该分类中,全球共计有64家公司上榜,其中中国公司24家,北美公司包括英特尔等19家,剩余21家则由意法半导体、三星等全球其他地区公司组成。
“身体”环节具体24家中国公司中,“驱动器及驱动器零部件”企业最多,包括双林股份、汇川技术、绿的谐波、双环传动、三花智控、拓普集团、中大力德、雷赛智能、埃斯顿、兆威机电、鸣志电器 、金力永磁、北方稀土、北特科技、恒立液压、韦尔股份以及台湾地区的上银科技 、和
其余子分类则有柯力传感、速腾聚创(传感器 );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电池);韦尔股份(模拟芯片);旭升集团、拓普集团、三花智控(身体/线控/散热)以及鸿海精密(多样化自动化)。
在第三核心环节“集成”中,大摩则将汽车、消费电子公司以及互联网和传统的机器人公司,共计全球22家公司分类其中。
这22家“集成商”里,除鸿海精密,有9家中国公司上榜,分别是腾讯、比亚迪、广汽集团、小米集团、阿里巴巴、小鹏汽车、美的(库卡)优必选科技、 埃斯顿。而北美地区则有特斯拉、苹果、亚马逊等4家公司在列。
根据大摩的名单,人形机器人“大脑”研发主要集中在北美,而“身体”部分则是中国公司的强项。另外,在“集成”领域,有77%的集成商来自亚洲,且中国公司同样占比过半。
大摩认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的进展令人瞩目,初创企业将受益于中国成熟的供应链、本地应用机会和政策的大力支持。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总量近6000万台。
中国机器人专利世界第一。优必选科技有效专利数量上以763件的成绩,击败老牌企业本田,拿下全球第一。
2015年以来,中国相关技术专利申请增速显著;2016年,中国专利申请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721件);2022年,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总量(6596件)超过日本(6058件)成为全球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