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奎作品:微型文本诗剧·杏花泉 . 台词 涓涓小溪,不停歇的河水。它们想通过河道,汇入大海。杏花女,来自大山,她的起点,是绕过山脚的河湾。 ——选自李玉奎著诗剧《杏花女》 . 杏花泉 山路还是那样弯曲,像绕山的河水一样情切。这一湾河水,源于家乡山顶的几股山泉。每年春天,三月,同是杏花开放、凋谢的季节。欢快、清凉的泉水,落满白色、粉红的杏花。因此,杏花女的出生地,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方圆几百里,都知道杏花泉这个村子。那是一个被大山、森林封闭的古老部落。小时候,老人常说:千条江河归大海。在杏花谢落的日子里,杏花女总喜欢来到泉边,看那些白里有几点粉红,在水面上流动的花瓣。心想,早晚有一天,它们会漂进大海。那时候,杏花女没见过海。 ——选自李玉奎著诗剧《杏花女》 . 诗/杏花女 我热恋大海,渴望一睹海的容颜, 来到海边,害怕惊涛骇浪的幽暗。 没有壮观,没有蔚蓝, 海面有灯火,可是夜航的小船。 ——选自李玉奎著诗剧《杏花女》 . 作品简介: ..... 4.现代诗剧的发展: -中国现代诗剧始于胡适于1917创作的《人力车夫》,它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剧作品。 -随后,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和朱培均的《最后的一夜》等作品,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现代诗剧的创作。 5.实例分析: -以李玉奎的《杏花女》为例,这部作品通过诗剧的形式,塑造了一个虚构的正能量社会女性形象,她的生活阅历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杏花女》中的台词全部采用诗的句式,情感浓烈,节奏鲜明,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诗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以其诗意的对白、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而广受欢迎。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摘自·词语查询·词语大全·诗剧。 . 作者简介: 李玉奎,男,内蒙古丰镇人,长期从事高中数学教学,教师,中教高级职称。06年以来创作的文学作品,依次被新华、人民、搜狐、新浪、红网等网站推荐,加精且置顶。作品迅速传播,被一个广大的群体欣然接受。2013年由感恩教育之父张鸿超筹划并担任总编,诗集《我用痴情听红叶》,在海外出版发行。2015年,线装书局出版《杏花女》。 2019年应邀出席《第五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诗剧《杏花女》获成果银奖,聘为由贺敬之等担任顾问的文化机构高级研究员。部分章节,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化机构,颁发的特等奖,2024年,获特等金奖。授予新中国75周年先锋文艺家。且入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赤子情——中国行业精英荟萃》、《新时代实干者风采》,并收录《中国高层次人才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