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兴蛴蟆节是四川南充顺庆区共兴镇的民俗活动,起源于当地传统习俗,人们通过举行相关活动祈求平安健康。在节日期间,通常有众多民众参与,场面热闹非凡,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起源传说:一种说法是明末清初张献忠屯兵川北,因战生瘟,得道人点化,送蛴蟆灯避害祈福;另一种说法是曾经有一只蛴蟆精,祸害嘉陵西河流域,有高人点化众人,送瘟驱害;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康熙年间,共兴镇周围近百里发生了一场大瘟疫,许多居民在瘟疫中病故,有人说是得罪了蛴蟆神,于是从这一年开始,共兴镇附近的老百姓自制 “蛴蟆灯”,在正月十四的夜晚将 “蛴蟆灯” 送到附近的溪河中,让河水将 “瘟疫” 带走,以此祈求村民平安。
扎蛴蟆灯:每年正月十四,家家户户都会扎 “蛴蟆灯”。人们将挑选好的竹子锯成两米多的长度,把顶端平均破开编成圆圈,固定成椭圆形,再用彩纸糊在竹圈外部,将短截的蜡烛固定在竹圈内。灯纸颜色多样,有白纸、红纸、绿纸、黄纸等,或几种颜色拼在一起。除了传统样式,还有人根据生肖等制作形式多样的蛴蟆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