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27|评论: 0

一首抒写罗江的历史长歌与自然诗篇 ‌ 文 /刘念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3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袁竹先生的笔下,《诗画罗江》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是一首未竟的自然诗篇。袁竹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罗江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以诗与歌的形式呈现给了世人。
歌词开篇即以“千年蹄印踏过金牛古道的月光”为引子,瞬间将听者拉入了一个时空交错的历史长河之中。金牛古道、白马关、万佛寺……这些历史遗迹在袁竹的笔下不再是冰冷的石头和沉默的墙壁,而是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生命的鲜活存在。它们与罗纹江水、奎星阁的檐角、倒湾古镇的巷口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一幅幅生动而又富有哲理的画面。
袁竹在歌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的诗化处理手法,将罗纹江比作“蘸墨写春秋”的巨笔,将梨花与秋月喻为季节流转的见证者,这些意象不仅强化了歌词的抒情性,也使得罗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在听者心中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袁竹还以“纹江的鳜鱼跃出《醒园录》的篇章,贵妃枣的甜酿成岁月窖藏的佳酿”等句,将罗江的非遗美食与文化生命力紧密相连,赋予了乡土以更加深远的哲思。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袁竹在歌词中不仅展现了罗江的历史与自然之美,更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对家乡的深情厚谊融入其中。他以“李调元的笔锋,袁竹的逍遥墨浪”为喻,表达了自己对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双重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书画作品之中,更在这首《诗画罗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从歌词的高度与广度来看,《诗画罗江》无疑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与广泛共鸣的艺术佳作。它不仅仅是对罗江这片土地的赞美与歌颂,更是对中华大地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深情回望与未来展望。袁竹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将罗江的历史长歌与自然诗篇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这首歌词在听者心中激荡起无尽的波澜与思考。
《诗画罗江》是袁竹先生艺术才华与深厚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它以诗与歌的形式展现了罗江的历史与自然之美,同时也传递了袁竹对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的执着追求。这首歌词无疑将成为引导更多人走进罗江、了解罗江、热爱罗江的一扇窗口,也将成为袁竹艺术生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附:
诗画罗江
作词:袁竹
千年蹄印踏过金牛古道的月光,  
白马雄关锁住烽烟,落凤坡上谁在凝望?  
万佛寺的钟声敲碎时光的褶皱,  
观音岩下,梵音流淌成江。  
罗纹江水蘸墨,写一卷春秋沧桑,  
万安驿的马蹄声,还在青石板上回响。  
奎星阁的檐角挑起唐宋的诗行,  
倒湾古镇的巷口,藏着蜀汉的斜阳。  
醒园的炊烟里,调元煮一锅川香,  
函海书页翻动,字句皆是故乡。  
大井村的梨花,落满春日的衣裳,  
秋月爬上潺亭水城,画舫摇碎一池星光。  
啊,罗江——  
你是历史的针脚,缝合巴蜀的苍茫,  
是诗与剑的碰撞,在古道旁生长。  
李调元的笔锋,袁竹的逍遥墨浪,  
古韵今风交织,铸成你眉间的光。  
逍遥画派落笔处,泼墨山河入卷狂。
纹江的鳜鱼跃出《醒园录》的篇章,  
贵妃枣的甜,酿成岁月窖藏的佳酿。  
谁在玉京山上,把调元的诗篇轻唱?  
千年一瞬,归入万佛寺的暮鼓晨霜。  
罗江啊,你是一首未写完的诗,  
一半刻进古道的石,一半随风化作鹤翅。  
春花秋月里,大井村的炊烟未止,  
而我,只是你千年长卷中,一滴墨色的痴。  
创作解析
1. 历史与自然的交响:以金牛古道、白马关、万佛寺等为时空坐标,串联三国烽烟、唐宋诗韵与明清文脉,展现罗江作为“蜀道活化石”的厚重。  
2.人文哲思的凝练:李调元的“醒园”象征文化传承,袁竹的“逍遥墨浪”隐喻艺术创新,二者交织凸显古今对话的深意。  
3. 意象的诗化处理:将罗纹江比作“墨”、梨花与秋月喻为季节流转,强化抒情性;潺亭水城的“画舫星光”与奎星阁的“唐宋诗行”形成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美感。  
4. 地域符号的升华:以“贵妃枣”“纹江鳜鱼”等非遗美食暗喻文化生命力,赋予乡土以哲思。  
歌词通过密集的意象群与时空跳跃,既呈现罗江的具象风貌,又抽象为“千年长卷”的文化符号,契合用户对“高度、深度、抒情”的要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