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期间,两次参观位于城南邛窑遗址公园南边临山之处的年前新启的邛窑博物馆,受益匪浅。 展品分布在展馆的三层楼里,文字部分:“蜀郡重镇”介绍了临邛古城自秦并巴蜀后蜀守张若在此建筑临邛城后的2300多年的历史地位和拱卫成都、控扼西番的军事重镇。丰富的盐铁资源使临邛成为西南地区富贾云集的商贸中心、蜀郡重要的手工业城市;四通八达的交通使之成为"南方临邛之地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文贤风华”简述了临邛文化兴盛,涌现出:精于《易》理的胡安、道家学者严君平、博学多闻的林阁等文贤,更有才识过人的卓文君、文韬武略的司马相如等辈出人才为后世留下了深厚的文脉根基。依《史记》所载,讲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之凤求凰和司马相如出使、平定西南夷、增设郡县、广开商道的故事,让临邛成为汉王朝开发治理西南夷的重要据点之一。“邛州物阜”则从隋初的蜀郡、临邛郡在成都平原开启新的发展,唐、五代、两宋时期,临邛作为邛州治所,地处交通节点,城市百业兴旺,琳琅多姿的邛窑瓷器,因"万担茶乡"而闻名的邛州茶,写入诗词的"临邛酒",成为蜀地最知名的产品,勾勒邛州商贸繁盛的景象;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等都曾抒写邛崃风物,文苑留香;以邛崃石窟、龙兴寺为代表的佛教艺术更见证了邛崃此期多元融会,繁盛的城市历程。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临邛经“瓷业肇兴”至“多彩邛窑”所走过的“彩瓷之路”:两晋南北朝时期邛窑创烧后,融会南北方先进瓷业技术而迅速发展瓷器生产窑场;隋代,邛窑青瓷、白瓷生产碗、盘、瓶、罐等各类日常瓷器而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邛崃南河之畔的邛窑为中心的多个瓷器窑场,逐渐形成了瓦窑山、大渔村、十方堂、尖山子、柴冲、黄鹤、官庄等(现存遗址)一个面积广阔、产品多样的古代瓷业业生产区域。经不断延续、兼收并蓄而创新发展的釉下彩瓷和邛三彩烧造技术,不仅闪耀着天府之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慧与光辉,还在中国陶瓷史上书写了悠长而生动的一页。 展厅除了用出土文物紧紧围绕前述内容展示相关文物外,还以生动形象的实景雕塑展现深井采卤煮盐、烧炭冶铁铸件、相如持节出使西南夷和茶马古道等栩栩如生的情景;或以绘画、影视等方式再现“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凤求凰”“邛崃石窟”等场景。 出土文物中,最值得一看的自然少不了:仅此一件的褐彩“临邛”文字杯和十方堂窑区5号窑包出土的阴刻荷花莲蓬纹样印模,印模一面铭刻"乾德六年(公元924年)二月上旬造官样杨全记用"字样。这是前蜀王衍统治时期,邛窑产品进入前蜀官府或宫廷的实证;这两件器物均属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再有众所周知的"蜀中夹瓷盏"——“省油灯”,则是邛窑瓷质灯具中最独特的品种。既有多盏实物,又有影像图解。古代夜间照明用蜡烛、油灯。唐宋时期,瓷质灯盏的数量激增,因其坚固耐用、传热性低而备受喜爱。 龙兴寺的遗址和出土文物更上精品颇多,另列专题,这里不再赘述。 展厅还壁书多位著名诗人的诗作,讴歌“八百年窑火点染了蜀地生动繁华的生活,号为‘邛州贡茶’的黑茶传承千年,临邛美酒从诗人笔尖流进历史的河道,勾勒出2300多年绵延不断、厚重璀璨的邛崃历史文化,更抒写了‘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的瑰丽篇章。”(邛窑博物馆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