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老兵不死!将头条,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与不朽精神[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冯站长之家 [color=var(--weui-LINK)][url=]冯站长之家[/url]
2025年02月17日 04:50 湖北
[color=rgba(0, 0, 0, 0.9)]
[backcolor=var(--APPMSGCARD-BG)]2025年2月17日今日聚焦,冯站长之家,5分钟[color=var(--weui-FG-2)]#新闻连播(冯站长之家)2025年2月17日4个内容
文|丰 詹
当今世界,美国枪声未息,中东战火纷飞,一些国家政局动荡。
而中国的土地上,孩子们安心读书,老人悠然散步,青年追逐梦想。
这份安宁从何而来?
回溯历史,答案藏在一场刻骨铭心的战争中——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用鲜血与生命捍卫祖国尊严的缩影,也是爱国主义精神最悲壮的注脚。
山河无恙,因有人负重前行
彼时的越南,曾是中国“同志加兄弟”的邻邦。
中国曾倾力支援越南抗法、抗美,甚至将本国紧缺的物资优先送往越南前线。
然而,胡志明逝世后,越南倒向苏联,反华排华愈演愈烈。
越南甚至宣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不断袭扰中国边境,炮击平民列车,造成34名中国军民伤亡!
1979年2月17日,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中,奋起还击!中国军人誓言:
“教训越南小霸,捍卫边疆安宁!”
血染南疆:英雄的抉择与牺牲
战场上,地雷密布、竹尖陷阱林立,越军依托地形负隅顽抗。
解放军战士用血肉之躯开辟道路。
彝族班长安忠文,面对雷区进攻受阻,高喊“不要靠近我”,纵身滚向雷区。
右手炸断、双目失明、血肉模糊,他仍用残躯向前翻滚,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这样的壮举,是无数战士的缩影。
战士傅平山,在掩护部队突围时孤身吸引上百越军,周旋六天五夜。
最终,越军以手榴弹群攻杀害了他,遗体被浇筑于水泥中,头颅历经艰险才回归故土。
他们本可享受青春,却在20岁的年纪选择以命相搏。
正如老兵回忆:
“许多战士连男欢女爱的滋味都没尝过,便永远倒在了异乡。”
战场上,解放军以“牛刀杀鸡”之势迅速突破防线。
东线攻克高平、谅山,西线直取老街、柑塘。
仅一个月便威逼河内,摧毁越北工业设施,打乱苏越战略布局。
然而,胜利的代价惨重——近8000名战士牺牲!
母亲的眼泪与无声的思念
战争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
2010年,95岁的滕清莲老人扑向广西烈士陵园中儿子的墓碑,哭喊:
“儿啊,31年了,娘可算看到你啦!”
她的儿子田拥华1979年牺牲,因信息闭塞与经济困难,这场母子“重逢”迟到了整整31年。
他们的青春,定格在战场。
而国家当时的抚恤仅500元(战士)至800元(干部),烈属却无一句怨言。
如今,我们是否给予了足够的补偿?
那些仍在无尽思念中的母亲妻儿,是否被社会真正关怀?
铭记:一个民族的良心与未来
英雄的血,不会白流。
对越自卫反击战暴露了军队训练的不足,也推动了中国军事改革,催生了现代化军队建设。
更深远的是:
这场战争为改革开放扫除了边疆威胁,开启了国家发展的新纪元。
有人问,为何要重提战争?
因为,遗忘是对英雄最大的背叛!
一位参战老兵痛心道:
“许多人甚至没听说过这场战争!”
当娱乐至死成为常态,当历史被篡改、英雄被污蔑,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将岌岌可危。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过去46年,但烈士陵园中的墓碑依然沉默矗立,诉说着“愿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安忠文、傅平山、田拥华……
这些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牺牲构筑了今日中国的和平根基!
老兵不死,精神永存
军人不期望霸屏头条,但他们害怕被遗忘,更怕被侮辱。今天,我们以文字铭记历史,以行动传承精神。
正如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所写:
“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
一个国家若忘记英雄,便没有未来。
让我们将头条留给中国人民解放军,留给那些用生命换来岁月静好的老兵。
他们的血性与忠诚,将永远镌刻在民族复兴的丰碑上。
老兵不死!精神永存!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冯站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