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夜幕降临,李村夜市客流熙熙攘攘,摊主们热情地招徕着顾客,摊位上各类美食琳琅满目,香气四溢。杨通和陈晓双是众多摊主之一,两年前,二人来到这里摆摊卖奶制品小吃,经历过销量“低谷”,现在每天卖麻糍,流水最高达到四千多元。2月19日,记者走近这对“95后”小情侣,倾听他们为爱创业的故事。
在青岛上学时,杨通与陈晓双相识相恋。2023年初,为了和女友陈晓双离得更近,杨通从老家济宁来到青岛。“带了一身衣服就来了,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创业,不想上班,就打算尝试一下投资稍微少点的,女朋友很支持我,决定和我一起摆摊。”经过综合考虑,杨通和陈晓双就在李村商圈找了个摊位。杨通介绍,虽然家里人起初并不看好,但还是借给了他“启动资金”。
最早,二人卖过牛乳饮品,后来也尝试售卖一些奶制品小吃,直到现在的“网红”麻糍。“经历过一天卖几百块,我不想这样,太浪费时间了,所以一直在研究新品,让自己忙碌起来。”杨通说道,最近麻糍销量可观,周末客流高的时候能卖到四千多块钱。
“打奶油这些精细活都是她来做,我就搬东西。”杨通介绍,出摊的每天上午,他去市场采购新鲜的水果,下午四点来钟到夜市后,一般能忙到晚上九点多钟。“当初借爸妈的钱已经还上了,一开始家里人是不支持的,感觉我年轻,不应该摆摊,应该去干点儿别的。现在他们都挺支持的,每天还在家里帮我做麻糍皮。”
从购买食材到布置摊位、制作小吃,两人分工明确,配合得十分默契。下午四点半,两人刚将摊位上的食材摆放整齐,就有好几位顾客上前购买。“扫码下单就可以,现在开始做1号的了。”陈晓双对购买麻糍的顾客说道。她熟练地往麻糍皮里加上奶油和水果,制作完之后,再交给杨通打包。
“我是‘00后’,男朋友是1997年的,大学的时候做过兼职,毕业后,我就和他来摆摊了。”回想摆摊两年多来的经历,陈晓双表示,经历过低谷期,“有苦也有甜”。她介绍,平时也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介摊位小吃,不少顾客就是从网上刷到视频前来购买。“虽然直播间有的时候人多,有时人少,但知道有这么个小吃,就会来夜市品尝一下。现在卖得挺好的,有点超出预期了。”陈晓双笑着说道,“累并快乐着”。
“有想法就去干,如果总是犹豫的话,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多去做,有了经验之后就会越来越好。”陈晓双说道,为了研制新品小吃,两人经过了很多次尝试。“希望以后两个人能开个小店,就不用风吹日晒了。我从小在青岛生活,我们俩特别想在这里结婚买房,这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面对未来,杨通和陈晓双都表示,想一起实现在青岛扎根的梦想。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