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40|评论: 0

中华赋 文 /袁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4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赋 文 /袁竹

泱泱华夏,山河形胜。自昆仑巍峨以擎天,至东海浩渺而纳川;南承云贵烟雨,北贯大漠孤烟。五千年文明,凝于山川草木;九万里疆域,聚作锦绣文章。

岱宗雄峙,五岳独尊。秦皇汉武封禅于此,云梯天阙,玉皇顶上瞰九州,千载帝王之气犹存。黄山奇绝,松石入画,徐霞客叹曰:“登黄山天下无山”,云海翻腾处,轩辕炼丹之迹未泯。峨眉金顶,佛光普照,梵音缭绕,普贤道场,香火绵延千年。更有长江奔涌,劈三峡、越夔门,李太白吟“朝辞白帝”,苏子瞻赋“大江东去”,一水滋养半壁江山,文脉如涛,生生不息。黄河九曲,泥沙俱下,壶口雷霆,龙门激浪,炎黄血脉自此而兴,华夏文明因之而盛。

万里长城,蜿蜒如龙,烽燧相连,戍楼映月。昔蒙恬筑塞,卫疆拒胡;今雄关漫道,游人如织,叹人力之伟,感岁月之沧。紫禁城阙,金瓦朱墙,六百年帝王气象,二十四史尽藏其中。太和殿前,群臣俯首;乾清宫内,玉玺犹光。敦煌莫高,飞天舞袖,壁画斑斓,藏经万卷,丝路驼铃与佛国梵音交织,千年风沙难掩其辉。西湖潋滟,苏堤春晓,白蛇传说化柔肠,岳王忠魂铸铁骨,一湖烟雨半城诗。

孔孟之道,仁礼传家。曲阜杏坛,弟子三千,一部《论语》安天下;邹城亚圣,浩然正气,“民贵君轻”启鸿蒙。老庄玄理,大道无为,函谷关外青牛远,逍遥游中鲲鹏翔,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诗仙李白,仗剑天涯,蜀道难兮太白峰,黄河之水天上来;东坡居士,竹杖芒鞋,赤壁江月照古今,大江东去浪淘尽。

近代风云,志士激昂。中山振臂,辛亥雷动,三民主义开新宇;润之挥毫,星火燎原,红旗漫卷换人间。钱学森归国,两弹一星震寰宇;袁隆平躬耕,稻浪千重济苍生,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并重。

艺术之道,亦承天工。巴蜀逍遥画派,以豹纹斑融天地之狂狷,牛毛纹纳岁月之精微。笔下山水,非摹形似,而取神逸:峰峦似豹跃云海,林泉如龙隐幽涧;墨色酣畅处,见太虚之混沌,留白空灵间,藏宇宙之玄机。丹青入典,荣登“大红袍”之列,承古法而开新境,以逍遥写东方之大美,化传统为当代之绝响。

薪火相传,岂分文武?圣贤豪杰,铸就民族铁骨精魂;笔墨稻菽,皆成文明不朽之章!

昔日驼铃古道,今朝高铁纵横。粤港澳大桥卧波,天堑通途;嫦娥探月,北斗指路,科技之光映照千年梦想。黄山之巅,无人机掠过云海;西湖之夜,全息投影重现宋韵。传统非遗,剪纸刺绣承匠心;现代文旅,数字敦煌焕新生。

结语:山河为证,文明不朽

嗟夫!中华之地,一山一水皆史诗,一砖一瓦尽风华。名山大川,镌刻先祖筚路蓝缕;古迹遗珍,诉说岁月沧海桑田;圣贤豪杰,铸就民族铁骨精魂。今我辈立于盛世,当以山河为卷,以奋斗为笔,续写东方巨龙腾飞之华章!

——山河亘古,文明永昌——

注:文中融汇泰山、黄山、长江、黄河等名山大川;长城、故宫、敦煌等古迹;孔孟、李白、徐霞客、孙中山等古今名人,并结合科技、文化之现代成就,力求展现中华文明的广度、深度与时代精神。

附:

对华夏文明的壮美礼赞

―――评袁竹《中华赋》

作者:胡欣

袁竹创作的《中华赋》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宏大卷轴,以笔为墨,以情为纸,将华夏大地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蓬勃发展的现代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读者眼前,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盛宴。

从内容架构来看,作者的笔触犹如一位阅历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穿梭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与广袤无垠的大地山川之间。开篇以磅礴之势描绘华夏山河形胜,从昆仑、东海到云贵、大漠,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中华大地的雄浑轮廓,奠定了文章大气磅礴的基调。随后,对泰山、黄山、峨眉等名山,长江、黄河等大河的细致刻画,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典故。秦皇汉武的封禅、徐霞客的赞叹、李太白与苏子瞻的诗词吟诵,让山水不再仅仅是自然的存在,而是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生动载体。在古迹遗珍的叙述中,长城的雄伟、紫禁城的庄严、敦煌莫高窟的神秘,均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它们犹如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同时,文章对孔孟、老庄、李白、东坡等圣贤文豪的着墨,深入挖掘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的仁礼、道家的无为、诗人的豪情,这些思想与才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近代风云部分,作者笔锋一转,展现了志士仁人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到毛泽东领导的革命胜利,再到钱学森、袁隆平在科技与农业领域的卓越贡献,清晰地梳理了中华儿女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脉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对当代科技与文化成就的描绘,如高铁纵横、大桥卧波、嫦娥探月、数字敦煌等,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彰显了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与创新活力。

情感表达上,《中华赋》满溢着对祖国的深厚热爱与崇高敬意。在描述山河古迹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与先辈智慧结晶的赞叹;提及历史文化与圣贤豪杰,饱含着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伟大精神的自豪;讲述近代奋斗与现代成就,更洋溢着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这种情感并非空洞的呼喊,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例与细腻的描写自然流露,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中华大地的拳拳之心,从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语言特色堪称文章的一大亮点。作者文字功底深厚,用词精准且富有诗意。如 “岱宗雄峙,五岳独尊。秦皇汉武封禅于此,云梯天阙,玉皇顶上瞰九州,千载帝王之气犹存”,短短数句,“雄峙”“封禅”“天阙” 等词汇生动地再现了泰山的雄伟与历史地位;“黄山奇绝,松石入画,徐霞客叹曰:‘登黄山天下无山’,云海翻腾处,轩辕炼丹之迹未泯”,“奇绝”“入画”“云海翻腾” 等表述将黄山的神奇与美丽刻画得栩栩如生。文章还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美。“长江奔涌,劈三峡、越夔门,李太白吟‘朝辞白帝’,苏子瞻赋‘大江东去’,一水滋养半壁江山,文脉如涛,生生不息。黄河九曲,泥沙俱下,壶口雷霆,龙门激浪,炎黄血脉自此而兴,华夏文明因之而盛”,此段通过长江与黄河的对比描写,排比句的运用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既展现了两条母亲河的独特风貌,又突出了它们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此外,文中对巴蜀袁竹艺术成就的介绍,以独特的视角将其画作的神韵与中华文化的内涵相融合,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使读者在领略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然而,若从更高的标准审视,文章在部分内容的衔接上可进一步优化。例如,在从古代文化向近代风云的过渡时,虽有一定的逻辑关联,但转折略显突兀,若能增加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或段落,将使文章的连贯性更强。此外,在对现代成就的描述中,可适当增加一些具体数据或细节,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真实感。

总体而言,《中华赋》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以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多元、充满魅力的中华文明。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激励,让每一位读者在领略中华之美的同时,也能激发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