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冲击”大学,中小学还远吗?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教育生态的浪潮中,成都树德中学于2月24日将该校“树德号”智能体正式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校方认为:“这一举措不仅为树德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满血动力’,更开创了‘AI+教育’的深度实践新范式。”
>>>强强联合 “树德号”智能体接入DeepSeek-R1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先行者,成都树德中学始终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赋能。此次接入的DeepSeek-R1大模型是国内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已在金融、医疗、制造等行业展现出强大的认知与生成能力。“树德号”智能体依托DeepSeek-R1的底层技术支撑,将实现两大核心赋能——
1.探索智能体支持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基于学生认知特征与学习习惯,智能精准推荐分层作业、拓展资源和实践项目,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赋能;
2.跨学科融合创新:借助大模型的跨领域知识整合能力,构建“人文+科技+思政”融合课程体系。
下一步,“树德号”智能体将进一步探索个性化在线学习服务,为学生量身制定学习计划,针对学习薄弱环节探索提供在线辅导支持,助力学习更加轻松。在智能助教方面,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全流程,为教师备授课提供智能化支持,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形式,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助力课堂更加有趣高效。
成都树德中学党委书记胡霞表示:“接入Deepseek大模型是树德号从‘工具辅助’迈向‘认知协同’的关键跃升。未来,‘树德号’智能体将深度参与教学全流程,成为教师的教学伙伴和学生的成长导师。”
>>>创新之路 从先行者到引领者的树德实践 成都树德中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2021年,被成都市教育学会人工智能分会评为“成都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2023年,被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评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2025年,入选成都市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
“发展人工智能是筑牢强国根基的必然要求。”成都树德中学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在树德的转化和落地,人工智能教育团队与多学科共同打造的“融创学习课程课例”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者,与历史学科打造的《将军秋点兵》被中央电教馆评为“全国典型课例”;与思政学科共同呈现的融创课例《修本草纲目》在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评“典型课例”最高荣誉,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专访报道。
2024年10月,成都树德中学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站,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树德基础学科教育,率先开展了人文学科教育智能体的建设。
2024年11月20日,由工信部指导,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市经信局主办的首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由成都树德中学承办。大会颁奖典礼上发布了基础教育校级智能体“树德号”,标志着该校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探索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据悉,教育智能体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智能体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旨在通过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同时还具备智能评估、智能推荐学习资源、智能辅导与答疑等功能,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师生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秉承“整全育人、智能驱动”的指导思想,成都树德中学“树德号”智能体在应用初期阶段,选择了部分班级与个别学科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效果和学生反馈,在逐步推广至多学段与多学科、多细分范围,“从人文课堂的三星堆人文类智能体,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智能体,再到心理健康等特色学科智能体,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力求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细化管理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综合“成都树德中学”官方微信、教育导报)
“树德号”智能体DeepSeek-R1 使用方法: 手机用户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一步完成接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