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96|评论: 2

[成都教育] “树德号”智能体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成都树德中学以人工智能为教育双向赋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226141912.jpg
AI“冲击”大学,中小学还远吗?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教育生态的浪潮中,成都树德中学于2月24日将该校“树德号”智能体正式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校方认为:“这一举措不仅为树德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满血动力’,更开创了‘AI+教育’的深度实践新范式。”

>>>强强联合
“树德号”智能体接入DeepSeek-R1
作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先行者,成都树德中学始终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赋能。此次接入的DeepSeek-R1大模型是国内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已在金融、医疗、制造等行业展现出强大的认知与生成能力。“树德号”智能体依托DeepSeek-R1的底层技术支撑,将实现两大核心赋能——
1.探索智能体支持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基于学生认知特征与学习习惯,智能精准推荐分层作业、拓展资源和实践项目,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赋能;
2.跨学科融合创新:借助大模型的跨领域知识整合能力,构建“人文+科技+思政”融合课程体系。
下一步,“树德号”智能体将进一步探索个性化在线学习服务,为学生量身制定学习计划,针对学习薄弱环节探索提供在线辅导支持,助力学习更加轻松。在智能助教方面,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全流程,为教师备授课提供智能化支持,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形式,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助力课堂更加有趣高效。
成都树德中学党委书记胡霞表示:“接入Deepseek大模型是树德号从‘工具辅助’迈向‘认知协同’的关键跃升。未来,‘树德号’智能体将深度参与教学全流程,成为教师的教学伙伴和学生的成长导师。”

>>>创新之路
从先行者到引领者的树德实践
成都树德中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探索,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2021年,被成都市教育学会人工智能分会评为“成都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基地”;2023年,被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评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2025年,入选成都市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
“发展人工智能是筑牢强国根基的必然要求。”成都树德中学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在树德的转化和落地,人工智能教育团队与多学科共同打造的“融创学习课程课例”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者,与历史学科打造的《将军秋点兵》被中央电教馆评为“全国典型课例”;与思政学科共同呈现的融创课例《修本草纲目》在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评“典型课例”最高荣誉,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专访报道。
微信图片_20250226141903.jpg
2024年10月,成都树德中学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站,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树德基础学科教育,率先开展了人文学科教育智能体的建设。
微信图片_20250226141858.jpg
2024年11月20日,由工信部指导,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市经信局主办的首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由成都树德中学承办。大会颁奖典礼上发布了基础教育校级智能体“树德号”,标志着该校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探索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据悉,教育智能体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智能体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旨在通过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同时还具备智能评估、智能推荐学习资源、智能辅导与答疑等功能,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师生及时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秉承“整全育人、智能驱动”的指导思想,成都树德中学“树德号”智能体在应用初期阶段,选择了部分班级与个别学科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效果和学生反馈,在逐步推广至多学段与多学科、多细分范围,“从人文课堂的三星堆人文类智能体,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智能体,再到心理健康等特色学科智能体,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力求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细化管理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综合“成都树德中学”官方微信、教育导报)
“树德号”智能体DeepSeek-R1 使用方法:
手机用户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一步完成接入
微信图片_20250226141918.png
论坛用.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2-26 16:0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AI进入校园,可以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资源和途径。
宽基础活模块的专业和课程组合,需要熟练运用AI教学辅助工具的教师,适时参与激励、评价、调整活动,随时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向导服务。
所以我们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是智能时代现代教育指导思想。

发表于 2025-2-26 17:4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AI进入学校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确实经历了显著的转变,以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以下是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再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绝对主宰,而是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师不再只是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从单一的评价者转变为多元的评价者: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
        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终身学习者:教师意识到自己的知识有限,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因此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与学生共同成长。
        从教学的孤立者转变为合作的伙伴:教师不再孤立地进行教学,而是与其他教师、家长、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技术的旁观者转变为技术的运用者:教师积极拥抱现代技术,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将其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关注学生的共性转变为关注学生的个性: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潜力。
        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从教育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的创新者:教师不再只是执行教育政策和规定,而是积极参与教育创新,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这些转变体现了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也反映了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