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097|评论: 0

春天的多重奏鸣 ―――评王守槐《春天的吟唱》组诗作者:袁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4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天的多重奏鸣:在时光褶皱中寻找存在的诗意

―――评王守槐《春天的吟唱》组诗

作者:袁竹

《四川日报》社川观新闻2025年3月3日文化栏目发表的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德阳市罗江区作协副主席王守槐的《春天的吟唱》组诗,犹如一部复调交响乐,在春光的表层意象下,涌动着中年生命的深层暗流。诗人以柳丝为指挥棒,在季节轮回的琴键上弹奏出存在主义的哲思,让每个春天的意象都成为折射生命本质的三棱镜。

一、时光褶皱里的双重镜像

在《春光抬头》的油菜田与旧年红灯笼之间,诗人搭建起时间的回廊。"稻草人骨瘦如柴"的荒诞意象与"柑子树红灯笼"的温暖记忆形成镜像,这种时空错位的修辞策略,恰似普鲁斯特的玛德莱娜小点心,在春茶的氤氲中,蛰伏的不仅是泥土里的草根,更是记忆深处未及言说的生命体验。旌湖边的柳丝不再是单纯的春之使者,而成为存在主义的拷问者——万缕如涤的枝条在唤醒肉身的同时,也在抽打着被日常麻痹的灵魂。

二、自然剧场中的存在独白

组诗构建起独特的自然剧场:雨水是液态的时间容器,承载着"中年的疲惫"与青梅酒的微醺;春郊烟雨成为存在困境的布景,在"无处安放的半城烟柳"里,宋词的韵律与现代人的精神漂泊产生量子纠缠。最惊艳的当属《杨柳风》中"纸质书诚惶诚恐"的隐喻,当人工智能的深度求索与人类诗意栖居产生碰撞,诗人用"满面菜色"的长短句,在数码洪流中坚守着语言的体温。

三、生命诗学的解构与重构

在桃花与梅花的辩证中,诗人完成对传统春意象的颠覆性书写。梅花不再是孤傲的象征,其"吐蕊的声音"兼具唤醒与沉醉的双重功能;桃花烙则成为记忆的伤疤,在"要么暖,要么疼"的存在抉择中,将古典的"人面桃花"解构成后现代的创伤叙事。这种解构在《春天的吟唱》中达到高潮:"越搓越细的麻绳"既是时光的具象,也是对线性时间观的消解,在清晨与黄昏的晾晒中,平庸获得了诗意的加冕。

当"月亮村的梅花"与"面具之城"形成空间对位,王守槐完成了对春天意象的拓扑学重构。这些诗篇不再满足于伤春悲秋的抒情传统,而是在季节轮回中开凿出通向存在本质的矿道。那些飘落的樱花与炸裂的花蕾,最终都化作语言的星尘,在诗歌的宇宙中重新排列组合,为每个在春天里寻找意义的灵魂,绘制出独特的认知星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