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就是好,它主要好在鼓励网民发扬民主、自律精神,用文明语言发表自己对人对事的不同意见,不支持粗俗用语、恶言相向、制造混乱。例如,近日掀起的“全红婵保送暨大引争议”热议。 社交网站截图 近日,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全红婵,拟保送暨南大学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有人质疑全红婵只有“小学学历”,不符合大学录取标准。 请问质疑者,在1966年发动文革运动时,数以近千万计之多的年仅12岁至14岁的小学生,不是在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后,各地便立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高潮吗? 从此,“知识青年”们便在农村“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他们战天斗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直到1977年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他们中约94万名由基层组织推荐制的大学生(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有的还保送到清华、北大顶级学府就读,如今不是各及党政干部和各界精英也是出于其中吗?为何全红蝉就不行了呢? 再说据校方预计,全红婵9月将正式入学,成为大一新生,就读运动训练专业。面对校方的解释,一些网民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有人说全红婵小学时确实成绩不好,三年级还不会乘法运算。而且她从小就投入跳水训练,根本没有时间去校园里读书,高中学历也是通过上网课取得的。可是文革时期的许多“知识青年”连初中网课都没上过。 2025年2月24日,暨南大学发布《2025年优秀运动员保送拟录取名单》,跳水奥运冠军全红婵被保送入选。然而她的保送资格引发了公众热议。部分网民质疑:“全红婵明明就是小学学历,为何能保送重点大学?甚至,有人认为此举损害教育公平。” 对此暨南大学回应称,保送流程“符合国家政策”。按照相关规定,保送的大学生需得具备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而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后已落户广州,并且被广东实验中学录取,经过四年网课学习,已取得高中学历。 全红婵保送暨大引争议(社交网站) 全红婵于2007年3月28日出生于广东湛江,7岁时接触跳水,2021年东京奥运会摘得金牌;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实现卫冕,包揽女子单人、双人10米跳台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最年轻的“三金王”。 全红婵保送事件之所以引起争论,被认为根源在于教育体制造成的。中国的体育运动员,从小进行专业训练,脱离校园正规教育,成名后被保送进入大学。但在竞争激烈的体育赛场上,大多数未出成绩的运动员前途并不乐观。 早前有媒体曝光,曾经多次夺得举重金牌的邹春兰退役后,只能自己想办法谋生。她先后试过养鸡,做过卖烧烤串等小本生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又到工地、小饭店打工,再后来当上了搓澡工。更由于多年的严酷体育训练,早已损害了她的身体,各种疾病需要持续花钱治疗,生活艰难。大量退役运动员都生活困顿,得不到体系化帮扶。这种处境,与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完全不相称。 笔者禁不住想起了家乡人——曾被世界体坛誉为“跳水女皇”的高敏女士。 1985年,高敏入选国家跳水集训队。1986年,夺得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板跳水冠军,创造了世界锦标赛历史最高分。1987年4月,在第5届世界杯跳水赛上获得跳板跳水金牌。 1988年,在第24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以580.90分获得跳板跳水金牌,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会女子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1992年,在第25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蝉联女子跳板跳水冠军,同年退役。 之后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州鲍尔州立大学,进修体育管理;在深造之后,她继续前往加拿大亚伯达省埃德蒙顿肯斯曼跳水俱乐部担任总教练。2005年,她出版了讲述其运动员生涯的自传《追梦》一书。 几年前,高敏回到家乡自贡种地、做小生意(如夜市砍甘蔗卖)谋生。应当说年近花甲的高敏,其命运比起举重金牌获得者邹春兰,要好很多。也许,是由于经历过从万人景仰、光芒四射的人生高峰,接下来又经历了许多生活磨难,最终还是跌下到了人生低谷,高敏才会撰文理性地对网民说:“要冷静看待全红婵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