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83|评论: 0

许龙/文图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故事解读

[复制链接]

        笔者文前说明:这篇文章,写于十几年前,共分十一个部分。记得当时参加市上一个什么研讨会,让我发个言。我怕说不好,准备了好几天,写了这么一个草稿备忘。但主持人开会时说,因为时间关系,一个人讲话不要超过十分钟。我想也是,随便说几句心里话吧。轮到我了,讲了几句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好话后,鬼使神差地说了一段埋在心底很久的话。大意是,千年古城人文荟萃,卓文君是其代表。但她不是唯一的,筑临邛古城的张若(客籍),道学大师严君平,制造“木牛流马”的蒲元,文脉巷的“父子天官”等等,也应该宣传。不知是不是这些话违背了研讨会的主题,之后几年再没人通知我参加类似的会议了,我也清闲了几年。
        前些年,有位市领导请来一位某大学知名教授,为宣传邛崃历史文化出谋划策。不知是谁推荐的,教授把我请去单独摆谈,征求我的意见。我从张若筑城谈起,畅所欲言地说了一上午,详细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位教授听得滋滋有味,夸我说到“点子“上了,他准备把我的有些意见写到自己的建议里。不知道是不是客套话,但在他的鼓励下,我的积极性来了,从第一篇《张若筑城——邛崃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发出,用了一年多时间写了几百篇涉及邛崃历史文化的稿子发在网络上。去年底和高祥君、杨辉祥老师合作的《邛崃城中心保存完好的清代周家大院》稿件,在《今日头条》上浏览量达20万人次。
        今天将《卓文君、司马相如故事解读》这篇若干年前的讲话稿用连载的形式发出去,目的只有一个,说明我不是个反对宣传卓文君的人。由于时间久了,其中不巴适的地方很多,谬误也肯定有,但懒于修改,原文照发,敬请指正批评。
                              (一)
        邛崃,古称“临邛”,故今邛崃市城区仍名临邛镇。汉朝初年,卓王孙为临邛首富。其女卓文君生于汉文帝后元年间(约公元前 163 年),十七岁与司马相如结成伴侣,四十六岁时相如病死,大约六十岁文君去世。文君的一生都是在西汉盛世度过的。
        卓文君的文采及超群胆略和司马相如的宏篇大赋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所以,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诗云“上有汉武帝,下有卓文君”,把卓文君与汉武帝相提并论,以至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光彩夺目。
        卓氏祖上并非临邛人,原是战国时代赵国(今河北省内)人,从事冶铁冶富。
        秦始皇灭六国大徙天下豪富入蜀时,卓氏流放入川。当时被流放者经汉中的“金牛道”,走到今广元市的昭化镇(时为县,名葭萌县),大多数人不想走
了。他们既畏深入蜀地道路艰险,多费财帛;又存希冀之心,指望有一天被赦免还乡时离老家近一点,便于及早归乡。这些人纷纷以财物贿赂押送他们的秦军官兵,以达目的。卓氏是有眼光的人,他见葭萌地微,又处山区,这么多的人聚集在这里,一定生路困难。
        《史记货殖列传》书载,“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
沃野千里,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要求流放那里。
        但卓氏并没有到“汶山之下”,他说汶山好,实际上只是个托词。汶山就是岷山,“蹲鸱”是大芋头的别称。这里说的“汶山之下”,据考应是今四川茂县一带。清《嘉庆一统志》记载该地物产就有“芋”。《华阳国志》(中国最早的方志)也有“汶山郡出,大如‘蹲鸱’”之语。那里有“六夷、七羌、九氐”等部落。
        有文章称,卓氏可能早就对更远一些的临邛有所了解,称其在家族内说过类似有以下意思的话:“那里(指临邛)有铁矿。还有‘火井’,井里出火,可以用来冶铁。不但有火井,还有盐井,起造冶铁的炉子,不是非要掺盐的泥吗?”如此话语,想来是今人编造的。但说他们对临邛有铁、人民生活富裕的优裕条件有耳闻,比汶山地区更适合创业发展,是极有可能的。
        押送军吏早就顾虑葭萌地方安置流放的人太多,难于管理,巴不得有人离开,于是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卓氏立即动身朝南远迁,历经艰辛落脚于成都西南的临邛,在临邛城今瓮亭公园处建屋居住;另一说居住地在城南五里,后来扩成占地十里的
大庄园。
        在解决居住问题后,由于没带多少钱财,生计一定很艰辛。《史记》上称,他们是推着车装着衣物钱财来的,还曾被劫掠过。我
想不可能有很多的钱,卓氏刚到临邛时一定过着艰苦谋生的日子。到了文君父亲卓王孙时,可能卓家才有了很多积累,加上结识了皇上的近臣邓通,借邓通的关系,得到了开采临邛南部铁矿的机会,开始冶铁铸钱,才成“铁山鼓铸,远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之富裕结果。至于临邛铁矿石山,《华阳国志》有如下记载:“临邛县有古石山,有石矿,大如蒜子,火烧合之,成流支铁,甚刚。”该山在临邛城南,有古石山、古城山、铁山、五面山等山名。
        由此推断,卓氏在临邛冶铁,到了卓王孙时才彻底解决资源占有和财力不足问题。至于开矿、冶铸需要的人力,除了招聘本地劳工外,卓王孙还招收远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工人。“倾滇蜀之民”,就是这个意思。
        (未完待续)
      注:图片来自网络
20250310055545front2_0_7417959_FumXdGksv7Y7cK_36GwgzWEC99-r.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