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众生百态
=====
警惕老是拉干部下水!落马官员刑满释放后结成垃圾联盟,开始搞团团伙伙了
谢歌说事
生活中有一个现象:那些落马官员们在刑满释放后,又开始搞团团伙伙,结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和“垃圾联盟”。老百姓说,如今,坏人们都联合起来了。
一位朋友描述此类现象时说,有一天,某个“犯过错误”险些坐牢的厅级领导要下乡去看春天的油菜花开放时的美景,令人惊奇的是,身边却有现任的级别还不算低的领导干部亲自陪同,仍像过去那样鞍前马后,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参观完油菜花美景后聚餐,这位昔日的老领导毫不客气,一屁股就坐在了主宾位上,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的发表“重要”讲话,陪同他看油菜花的都是过去的老部下,因而这位老领导,即使已经落马,也全然不把今日陪同他的这些如今也已上了一定级别的昔日部下放在眼里。瞧,就连这落马后都一辈子也改不了的官品,有多魔幻?
朋友讲述的这个现象,不是虚构的讽刺小说,而是当下某些刑释官员结成的“垃圾联盟”的现实图景。君不见,在现实中的一些高档酒店,不乏常见一些外表和形象气质看上去仍像领导干部模样的人物,他们常出入和聚集在城市的豪华场所,用餐时仍像过去在体制内那样,必须讲规矩,所有的宾客均按落马前的官阶级别落坐,犹如垃圾分类。一般坐主宾位的都是级别最高的最大贪官,召集昔日部下畅聊,举杯前,主位上的最大领导习惯性的现场发表“重要讲话”。
当铁窗后的落马官员们脱下囚服,换上西装,在觥筹交错间按“原职级”排座时,一场荒诞的权力复辟剧就开始正在上演。主宾位上,昔日的“黑老大”或贪腐高官,侃侃而谈,席间尽是“对抗组织不力”“运气不佳”的唏嘘,而觥筹交错后,一张张借尸还魂的利益网络,正悄然织就。在觥筹交错之间,这些刑满释放的官员们充满了对生活的自信和人生赢家的自豪,好像坐牢都成了成功的资本资力。他们没有任何悔意,只怪自己当初被抓时对抗组织不力,而不幸落马,只是运气不好。
网友讽刺这种现象是,坏人都联合起来了。老百姓则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一同坐过牢的坏人们常相约聚餐,还有的如今却是在任上的领导干部,也欣然前往捧场,宾客之间仍像过去那般亲密无间,形成“垃圾联盟”,就连聚餐都要按“垃圾分类”。如此团团伙伙,他们到底要干什么?而且,还有现任领导干部捧场敬酒,沆瀣一气,难道又不安好心,要拉干部下水?去捧场的那些在职领导干部们就“甘愿被围猎”?但其实,这种所谓宴席上的“官复原职”,仍旧是权力幽灵下的黑色狂欢。这类群体的“联盟”,本质上是腐败基因的二次变异。
此前有个上了热搜的新闻,说是原山西一黑老大出狱时鞭炮齐鸣、手下马仔前呼后拥,庆祝老大回归,重出江湖。广西某落马官员生日宴上,退休公职人员与刑释人员推杯换盏的场景,恰似权力幽灵的集体招魂。
还有的,如媒体报道的某市落马官员宴会,结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利用过去的部下涉及工程项目,寻找新的发财路,拉如今在位的党员干部下水。落马官员宴会上对新任干部的“围猎”,无一不暴露出权力寻租的本能冲动。他们以“叙旧”之名行“勾连”之实,利用旧部关系网渗透工程招标、土地开发等灰色领域,甚至以“经验传授”为饵拉拢在位领导,拖干部下水。更荒诞的是,这些曾在法庭上痛哭流涕的落马者,如今却将刑期视为进修班,将腐败失败归咎于“技术失误”,正如某贪官狱中忏悔时所言:“交的都是酒肉朋友”,但出狱后,他们依然选择与同类抱团取暖。这种联盟的滋生,折射出反腐战场上的次生灾害。一些官员即便身陷囹圄,仍顽固保留了官本位的优越感,狱中要求他人尊称旧职衔,出狱后更试图重建权力生态位。
更危险的是,这种“联盟”,如今正在腐蚀社会公平的根基。落马官员凭借残存的影响力资本,通过旧部关系操控资源配置,形成隐形的“地下组织部”。某地工程招标中,刑释人员通过昔日下属向现任领导递话,最终以技术流标方式将项目收入囊中。这种软性腐败比直接权钱交易更隐蔽,也更难监管,它如同政治肌体上的癌变组织,看似局部溃烂,实则侵蚀全身。
对这类群体应行为干预管控,掌握其动态,根治顽疾,需以制度手术刀切除三大病灶。其一,完善刑释人员动态监控机制,应当参照《反有组织犯罪法》对重点人员实施财产与社交报告制度,切断利益输送链;其二,强化“影响力受贿”打击力度,将离职、退休官员及关联人纳入监察雷达,防止“余权变现”;其三,开展“权力祛魅”教育,通过分类分层警示教育撕碎其官本位幻象,让落马者的狱中自白成为鲜活的反面教材。
历史早已证明,权力的幽灵从不会自行消散。从宋代进奏院官员的废纸宴到今日垃圾联盟的复辟狂欢,跨越千年的腐败叙事始终在警示:唯有将权力关进透明的笼子,用制度阳光曝晒每一个阴暗角落,才能阻止这些“未死透”的腐肉重新发烂发臭。当某位落马官员在宴席上举杯高呼东山再起时,社会更应回以冰冷的制度锁链。毕竟,反腐败的终极战场,从来不在监狱的高墙内,而在权力欲念的灰烬中,当权力与私利媾和,即便一餐一饭,亦可成为腐败的温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