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87|评论: 12

[原创] 中国的底气:25大领先高科技产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2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高端工业可分为航空航天,半导体,AI人工智能,机器人,面板,电池,5G电信,无人机,造船,钢铁,汽车和石化化工,高铁,家电,工程机械等二十五大行业。
中国高端工业技术。
一,航空航天军工产值。
航空航天产业分航空和航天两大领域。2024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达2万亿元人民币(2765亿美元),火箭,飞船,太空站,月球车,五代六代机就是代表。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八家中国军企进入世界军企前17强,产值1090亿美元,世界第二。
二,半导体。
中国半导体主要有华为海思,上海微电子,中微半导体,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厂家。
韩联社2月23日报道,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KISTEP)公布一项调查显示,韩国的半导体技术已经被中国超过。
1. 核心领域技术评分:中国全面压制
根据KISTEP报告,以全球最高技术水平为100%基准,中韩在关键领域得分如下:
高集成度存储芯片:中国94.1% vs 韩国90.9%
低功耗AI芯片:中国88.3% vs 韩国84.1%
功率半导体:中国79.8% vs 韩国67.5%
高性能传感技术:中国83.9% vs 韩国81.3%
先进封装技术:中韩均为74.2%。
2024年中国在基础技术研发、设计能力上实现突破,而韩国依赖的制造工艺优势正被中国加速追赶。
目前,中国已经在成熟芯片领域处于领先。据CSIS等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成熟芯片生产国。2030年,中国成熟芯片产能全球占比将进一步上升至50%。中国5nm芯片可望在今年或明年实现量产,3nm芯片也可望在未来几年实现量产。
中国长江存储的128层3D NAND芯片良率已达95%,长鑫存储的DRAM技术突破至18nm工艺。
中国2024年的芯片出口额已经超过韩国,中国和韩国2024年芯片出口额分别为1595亿美元和1419亿美元。
中国在中低端芯片上搭建起完整的产业链,出口额开始猛增,已占据70%左右的市场份额。随着中国5nm芯片的量产,届时,中国芯片可以满足90%以上的市场需求,对进口芯片的需求将会持续减少。
中国上海微电子宣布在2024年底成功攻克7纳米光刻机的技术。
三,AI人工智能。
深度求索DeepSeek和阿里AI模型震惊世界。
中国人工智能(AI)深度求索(DeepSeek)震动整个行业。
美国OpenAI首席全球事务官克里斯·勒哈恩向CNBC坦承,DeepSeek先进的低成本模型,证明中美之间在AI领域存在着非常真实的竞争。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能够大规模地建造(这类AI模型)。”勒哈恩说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能够大规模地发电。你必须像这样去思考这个问题。
据香港《南华早报》2月1日报道,包括英伟达、微软、亚马逊在内的多家美国公司纷纷采用中国DeepSeek-R1模型。
英伟达1月30日在官网宣布,DeepSeek-R1模型可作为NVIDIA NIM微服务预览版使用,称该模型为推理、数学和编码等任务提供“最先进的推理能力”“高推理效率”以及“领先的准确性”。
据英伟达官网介绍,NVIDIA NIM是NVIDIA AI Enterprise的一部分,为跨云、数据中心和工作站的自托管GPU加速推理微服务提供容器,用于预训练和自定义AI模型。
本周早些时候,DeepSeek-R1模型被纳入微软平台Azure AI Foundry和GitHub的模型目录,开发者将可以在Copilot +PC上本地运行DeepSeek-R1精简模型,以及在Windows上庞大的GPU生态系统中运行。
AWS(亚马逊云科技)也宣布,用户可以在Amazon Bedrock和Amazon SageMaker AI两大AI服务平台上部署“功能强大、成本效益高”的DeepSeek-R1模型。
规模较小的美国科技公司也采用DeepSeek模型,美国AI初创公司Perplexity也宣布接入DeepSeek模型,将其与OpenAI的GPT-o1和Anthropic的Claude-3.5 并列作为高性能选项。
Perplexity首席执行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DeepSeek模型堪称“疯狂”。“这些中国团队推出一个疯狂的模型,API价格比GPT-4便宜10倍,甚至比Claude便宜15倍,速度极快,并且在某些基准测试中与GPT-4相当,甚至更好。他们总共只花500万美元的计算机预算,就做出如此惊人的模型,并且免费公开技术论文。”
在连续多日“霸榜”之后,DeepSeek仍然热度不减。据彭博社当地时间1月31日报道,DeepSeek的人工智能(AI)软件在全球140个市场中的移动应用下载量排行榜上位居榜首
四,机器人。
中国智能手机巨头小米、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达闼机器人、梅卡曼德、高仙机器人、极目机器人、未来机器人,宇树机器人,优必选机器人,智元机器人。。都在研发人形双足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能搭载AI技术,在人形机器人市场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智元机器人,是中国知名机器人品牌,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致力于以AI+机器人的融合创新,研发和生产通用人形机器人,打造世界级智能机器人。
稚晖君(彭志辉)199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信通学院后,曾就职于0PPO研究院AI实验室。2020年,彭志辉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高档年薪201万元,加入华为团队,从事昇腾AI芯片和AI算法相关研究工作。
彭志辉于2023年2月联合创立智元机器人。同年8月,彭志辉和他团队研发的首款具身智能机器人“远征A1”智能机器人。2024年1月,智元机器人与北京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着力解决关键具身智能技术问题。
远征A1将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家庭陪伴等领域。“远征A1”将被率先应用于新能源和3C制造的场景中。
远征A1有着反屈膝设计,最高步速为7km/h,整机承重80kg,单手臂最大负载5kg。软件方面,团队对百亿级别的开源大模型进行调优,形成WorkGPT,并将它接入远征A1,让它有着理解人并对指令进行任务编排、执行闭环的在发布会上,稚晖君介绍远征A1的多种应用场景:搬运、外观检测、拧螺丝、齿轮模组组装、滴管取样和智能管家等。远征A1具有一定抗击倒的稳定性。
智元3月10日正式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它实现可以利用人类视频学习,完成小样本快速泛化,降低具身智能门槛,并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机器人本体,持续进化,将具身智能推上一个新台阶。具体内容如下:
智元3月10日正式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它开创性地提出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 (ViLLA) 架构,该架构由VLM(多模态大模型) + MoE(混合专家)组成,其中VLM借助海量互联网图文数据获得通用场景感知和语言理解能力,MoE中的Latent Planner(隐式规划器)借助大量跨本体和人类操作视频数据获得通用的动作理解能力,MoE中的Action Expert(动作专家)借助百万真机数据获得精细的动作执行能力,三者环环相扣,实现了可以利用人类视频学习,完成小样本快速泛化,降低具身智能门槛,并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机器人本体,持续进化,将具身智能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海达闼科技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名叫GingerXR,柔性关节有41个,配备5公斤的灵巧手。一旦机器人有了柔性关节和灵巧手后,就能模拟人的手势动作,完成原本可由人手完成的任务。目前,达闼的产品已经应用于医院、教育、酒店、农业、商超、园区、养老、交通、金融等十余个服务场景之中。
除达闼科技的Ginger RX以外,一家上海的新型研发机构——上海期智研究院在WAIC推出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小星”。
杭州六家科技巨头
宇树科技:机器人领域翘楚。公司是全球最早开发高性能四足机器人的公司,全球销量领先,有望成为人型机器人领导者。
幻方量化(深度求索):AI大模型领域的佼佼者,上线全新系列模型DeepSeek-V3首个版本并同步开源,轰动全球AI界。
游戏科学公司:推出中国首个3A大作《黑神话.悟空》,成为全球最大游戏发行平台steam有史以来第二大游戏,全球总收入约80亿元人民币。
群核科技:拥有全球最大室内场景认知深度学习数据集InteriorNet 数据集,被硅谷万亿级科技巨头追着求合作,旗下有酷家乐、COOHOM(酷家乐国际版)、美间、酷空间、模袋云等品牌,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强脑科技:全球范围内融资超2亿美元的脑机接口企业,另一家是马斯克的Neurallink,强脑科技是杭州未来科技城的代表企业。
云深处科技:智能机器人创新公司。在中国率先实现四足机器人全自主巡检变电站。云深处大型行业应用机器狗X30首度交付新加坡电网,收获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海外社交媒体推荐。
中国科技公司优必选4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能与人自然交流,搭载百度研发的语言模型。
另一家中国科技公司星尘智能研发的人形机器人“Astribot S1”则能做到用水果刀削皮、熨烫衣服、给花浇水等难度较高的动作,已接近人类水平。
中国技术实力瞩目,实现全球领跑。在专利申请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上均是全球第一;中国企业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上是全球第一。
中国人形机器人赶超日本。
中国实现落后赶超到领跑全球,优必选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截至2023年5月31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达6618件,有效专利数量3110件。这两个数字放眼全球均是第一。
而且其中企业代表优必选科技,也在有效专利数量上以763件的成绩,击败老牌企业本田,拿下全球第一。
2015年以来,中国相关技术专利申请增速显著;2016年,中国专利申请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721件);2022年,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总量(6596件)超过日本(6058件)成为全球第一。
以优必选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和以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研究机构成为重要的专利申请人。
优必选2018年就开发出第一代用于通用服务用途的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目前已经迭代到第四代,并在科技展馆、商用服务、工厂制造等领域尝试商业化应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Walker也是中国首款商业化的大型人形机器人。
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及商业化超过150项机器人及AI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超过130种不同类型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在迪拜世博会、沙特NEOM新未来城、成都大运会等场景中,都能看到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的身影。
中国军用机器人,机器狗的发展。
多用途小型作战平台。此类机器人主要是用于城市和小型山地作业的勘测机器人。用于进入人员难以进入的狭小空间,或在有毒、爆炸性空间内进行作战行动。该机器目前部分装备军队。
中国的大狗机器人,已经开始逐步在西北、西南边境山区安装。主要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的物资运输、运输和安保,可以执行运输和侦察任务。此外,在道路设施受损严重的灾害中也能发挥作用。
弹药销毁机器人,主要用于对弹药销毁作业进行监控和纠正,以确保销毁作业100%成功。
排爆机器人Skink,主要用于探测和调度爆炸物。它广泛配备刑事和武警系统。
水下故障检测和维护机器人,已被中国海军采用,用于中国军舰的维护。
宇树公司机器人,机器狗。
2020年第一代Unitree A1。
2021年,发布机器狗Go1。
2021年,推出超高负载工业级四足机器人B1,应用于安防巡检、物流运输、灾难救援等工作。
2021年重磅推出灵巧机械臂Z1,机械臂能够帮助机器人处理许多需要手臂来完成的功能。
2023年,重磅推出全新一代消费级四足机器人——Unitree Go2 具身智能 新物种 ,标配4D超广角激光雷达,AI大模型赋能。
2023年,正式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 ,被誉为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具备全球近似规格最高动力性能。
2023年,发布全新的Unitree B2工业四足机器人,速度6m/s,持续负载40kg,持续行走续航5h, 综合性能是全球现有四足机器人的2~3倍。
2024年,发布其最新力作——Unitree G1人形智能体,AI化身,售价仅9.9万元起!
中国机器人部队成型:
中国已有6个全数字化合成旅,其中北部、中部、西部战区各1个重型旅,东部、南部、中部战区各1个中型旅。
五,国家电网是高科技公司。在特高压输变电和智能电网,以及电网可靠性方面都是世界超一流水平。
国家电网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电网,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电网。
事实上,国家电网现在不仅仅是中国的电网,也在逐渐成为世界的电网,
国家电网欧洲有三张电网的大量股份,分别是希腊国家电网的24% 葡萄牙国家电网--国家能源公司25%的股份,意大利电力公司的35%的股权。
国家电网在巴西的子公司,先后收购12家巴西输电企业,是除巴西国家电力公司之外最大的电力输送和配电企业,也是最大的新能源企业,中国只派出30人的管理团队,其他全部本地员工,管理全巴西电力的14%,体现极高的管理水平。
国家电网拥有菲律宾电网公司40%的股权,另外在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州,国家电网拥有南澳输电网公司41.11%股权,是第一大股东,看下图中“南澳大利亚”的位置。
除国家电网,中国还有2016年营收712.4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00位的南方电网公司。
南方电网公司2016年售电量就高达8297亿度电,这已经超过德国,法国,英国的发电量,是日本电网的83%。
南方电网还是越南的电力供应商,从2004年开始到几年,累计送电已经差不多400亿度。中国企业在越南最大的投资项目,就是南方电网投资建设的越南永新燃煤电厂,建成后将极大的缓解越南南部的缺电状况。
目前在电网方面,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六,量子巨头阿里:
阿里在2013年开始涉足量子通信技术研究,是中国第一家投资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公司,阿里巴巴首席通信科学家谢崇进就是在2014年加入阿里,开始量子通信的研究,谢崇进博士来自美国贝尔实验室,那就是那个出很多诺贝尔奖的部门。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长距离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开通,首批使用该干线进行数据传送的公司就有阿里巴巴。
在ICT领域,阿里和华为腾讯,是未来中国千亿美元公司的绝对主力。
七,抖音TikTok。
《金融时报》:字节2023年收入约1200亿美元(8635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净利润280亿美元(2014亿元人民币)。TikTok2023年收入约160亿美元(1150亿)。
2023年TikTok在美国市场实现爆炸式的增长,销售额达到惊人的160亿美元。全球下载49.2亿次。活跃用户15亿。美国用户达1.7亿人,占美人口一半。得益于在美国市场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TikTok的估值或将飙升至1500亿美元,市场地位十分稳固。
八,化工。
2024全球化工5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达到11家,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万华化学等。美国10家,日本7家,德国4家,韩国4家,英3家。
1,中石油和中石化。
油气资源开采的高科技行业,中国这两家是欧美以外仅有的拥有全产业链的高科技公司,有大量的石油装备制造,炼油和化工制造公司。
2,中国海油及中化集团。
中海油营收3160亿元,利润1610亿元。
中化集团。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化集团的石油上游业务已经成为一个具备较强自主发展能力的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目前,公司已经在哥伦比亚、巴西、美国、中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5个油气合同区块,权益内剩余可采储量超过10亿桶(油当量)。
四大石油公司除到处找海外油田,以及开通中哈,中俄陆上石油管道以外,2017年中石油旗下的海洋工程公司还和中集集团合作进行可燃冰开采实验,获得圆满成功,实现连续31天稳定产气,总产气量达到21万立方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可燃冰安全可控开采。
中国化工集团2016年430亿美元收购国际化工巨头先正达公司,跃居世界第一大农药公司
中国化工旗下还有轮胎业务,例如2015年70亿欧元的收购的意大利倍耐力轮胎公司,2016年倍耐力营收为大约63.8亿美元,来自高端消费型轮胎的比例在64%以上。除消费型轮胎,中国化工还是世界第四大商用车轮胎制造商。
3,昌元化工公司。
全世界最大的高锰酸钾生产商,年产量约4万吨,占据国内90%和国际55%的市场份额。
这家公司净利润率高达11%,在全球同行业处于最高行列,是掌握全球领先的气动流化塔式生产工艺,不仅将国内所有竞争对手打垮,而且在国际上,仅有美国卡洛斯能勉强与昌元化工抗衡。
全球7万吨高锰酸钾的产量,昌元4万吨,卡洛斯1.5万吨,其他公司合计1.5万吨。
但是卡洛斯不仅产量仅有昌元化工的三分之一,而且技术上卡洛斯使用的是“液相氧化法”工艺,和昌元化工的气动流化塔式工艺相比,生产高锰酸钾的效率更低,成本更高,污染更大。
昌元化工公司不仅掌握世界高锰酸钾国际标准制定权,而且掌握绝对定价权。
4,青岛科海生物公司。
衣康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品,和不同的化学品混合,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2018年全球市场占有率66.0%。
科海生物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衣康酸研发生产商,而且垄断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排名第二的美国供应商份额在不断萎缩。目前全世界均需要依赖中国和美国进口。
5,万华化学公司
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是继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ABS后世界第六大塑料(现已经超越ABS成为第五大塑料)。
由于投资金额大,技术难度高,具有相当高的门槛,MDI行业呈现垄断格局。
万华化学、德国科思创(原拜耳科技)、德国巴斯夫、美国亨斯迈、美国陶氏,三个国家五家企业合计占据全球85%以上产能份额,第六名的日本NPU,六家企业合计占全球90%。
2016年,全球MDI产能为858万吨,中国MDI产能达309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36%。其中万华化学MDI总产能达到180万吨/年,世界第二德国巴斯夫56万吨/年,世界第三德国科思创50万吨/年。
万华化学不仅掌握世界市场定价权,而且领先优势在不断扩大。
九,显示面板。
2024年,中国面板行业的世界市占率为69.8%。在2025年将超过70%。
1,京东方:2024年全球出货量为5970万片,市占率25.2%,稳居全球第一。
2,华星光电:全球出货量为4810万片,市占率20.3%,位居第二。
3,惠科:2024年居第三位。
十,电池。
中国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市占率为67.1%。
1,宁德时代:以339.3GWh的装车量排名第一,同比增长31.7%,市场占有率为37.9%。
2,比亚迪:装车量为153.7GWh,同比增长37.5%,市场占有率为17.2%
3,中创新航:装车量为39.5GWh,同比增长16.6%,市场占有率为4.4%。
十一,5G电信。
根据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4全球电信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中国有4家企业上榜。
1,华为实现营收7042亿元,净利润8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和144%。去年PCT专利申请量达到6494件,连续第七年位居全球第一。
2,中兴通讯品牌价值25.22亿美元。在2024年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该公司发布端到端算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算/存/网/IDC完整的全套解决方案,实现全栈软硬件一体化部署,加快业务上云速度。
3,亨通、中天科技排在第九、第十位,品牌价值分别为12.13亿美元、7.98亿美元,同比分别上涨22%、25%。
十二,无人机。
中国无人机在全球占据高达75%市场份额。在民用市场,中国无人机更是独占鳌头,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美国作为主要客户之一,虽然对中国的无人机技术进行制裁,但仍无法阻止其大量采购。
中国去年无人机出口总额达到3279亿元,其中美国贡献813亿元,占出口总额的24.8%。
大疆,亿航,航天彩虹是中国主要无人机厂商。
十三,造船。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世界市场份额55.7%、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4.1%、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3.1%。
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大连重工,上海长兴岛,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和沪东中华造船是中国主要船企。
十四,钢铁。
2024年,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为53.11%。中国2024年的钢铁产量达到10.05亿吨,远超美国的9597.4万吨和日本的9600万吨。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在全球钢铁产量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十五,新能源汽车。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世界占比为70.5%至76%。
不同数据来源的占比:
根据EVTank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70.5%。
英国咨询公司“Rho Motion”的研究显示,2024年中国品牌在全球电动化汽车(含纯电及插电混动)销量中的占比高达76%。
1,比亚迪。
根据2024年的销量数据,比亚迪一举斩获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成为当之无愧的 “三冠王”
中汽协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出口汽车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在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比亚迪出口43.3万辆,同比增长71.8%,增速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产销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时,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得到全球认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体现。
其中,2024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超427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425万辆,同比增幅41.1%,纯电销量176.5万台,占比41.5%,插混销量248.54万台,占比58.5%,同时获得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和品牌销量冠军,还是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
无论从销量还是市场占有率上,比亚迪目前都已经成长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绝对龙头。
2,小米。
小米被蛙蛙贬为无自主科技的代工厂,但小米已是涉及手机,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工厂和智能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科技巨头。
小米硬核创新的硕果累累。手机业务在高端市场迅猛崛起,4K+价位段排名稳居第三,与苹果、华为并肩跻身“高端第一梯队”及自主研发的澎湃OS、一体化超级大压铸技术、AI端侧大模型,以及CyberDog2仿生机器人,纯电动智能汽车车等前沿技术。
2024年9月,小米实现2569亿元营收,增长29.9%,全年预3494亿元。
1)手机。
2012年,小米以惊人的速度销售719万部手机,实现15亿元的含税销售额。这一数字对于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而言,无疑是令人瞩目的成就。小米的颠覆式创新和卓越的销售业绩,使其成为国产手机品牌崛起的典范。许多后来的国产手机品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小米模式的影响。如今,中国手机品牌已经成长为国际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能够与国际巨头并肩竞争。
IDC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小米凭借在海外市场的稳健表现,继续稳居全球前三甲。该季度,小米共出货4080万台同比实现8%的强劲增长。
小米已经连续18个季度排在全球手机市场前三,期间销售1.7亿只手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相当于每7部手机就有一部是小米的,小米刚发布的小米15ultra表现得非常不错,销售远超预期。
小米最新推出的两款折叠手机均源自新投产的全面量产手机智能工厂。这座工厂斥资24亿元,依据世界级灯塔工厂标准精心打造,年产能高达1000万台旗舰手机。
小米的智能家居互联网平台连续的设备数也超过9亿台,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类平台,这一切都表明全球用户越来越认可中国科技创新的价值。
2)电动汽车。
小米自2021年宣布造车以来,已申请汽车专利超2100件,电池热管理技术突破-30℃低温续航,电机转速达到全球最高的27200rpm。
2024年,小米汽车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生产线上揭幕投产。小米汽车工厂9000吨压铸机的轰鸣声,标志着制造能力的质变突破。自建电池工厂的举动更是打破行业常规。
纯电动车——SU7惊艳亮相。以其700公里的入门续航、深度融合的小米生态、精心设计的功能以及59至99万元的极具竞争力的售价,成功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小米SU7在短短9个月时间里,销售交付超过13.5万辆车,创造奇迹。
在德国纽北赛道上,小米SU7Ultra的原型车跑出6分46.874的圈速,是德国纽北赛道史上全球最快的4门车。这些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Ultra采用的超级电机v8s在已量产的主驱电机中,是全球转速最快,也是全球性能最强大的,而这个电机是小米自己研发,并且是在北京工厂自己生产的。
"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落地,构建起独特的商业引力场。当用户用小米手机解锁SU7电动轿车的瞬间,车机屏幕自动跳转至未看完的电视剧;家庭智能中枢根据车辆定位,提前开启空调并启动电饭煲。这种丝滑的场景切换背后,是小米生态链企业构建的492个产品节点形成的协同效应。
3)小米芯片。
小米自造3nm手机系统级芯片
小米公司成功流片国内首款3nm手机系统级芯片。
所谓流片,就是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造芯片,简单来说就是芯片公司将设计好的方案,交给晶圆制造厂,先生产少量样品,检测一下设计的芯片能不能用,根据测试结果决定是否要优化或大规模生产。
小米公司成功流片国内首款3nm手机系统级芯片
为测试集成电路设计是否成功,必须进行流片,这也是芯片设计企业一般都在前期需要投入很大成本的重要原因。
此时的小米再次成功流片,距离上次小米澎湃S1发布,相隔7年多时间。
在2017年,小米澎湃S1正式亮相,这颗芯片首次搭载在小米5C手机中,据了解,澎湃S1为8核64位处理器,采用28纳米工艺制程,最高主频达2.2GHz,采用大小核设计,搭载Mali T860四核图形处理器。
在澎湃S1之后,小米陆续打造澎湃C1、澎湃G1、澎湃T1等多款芯片。
4)小米的创新。
在影像技术领域,小米与徕卡联合研发的Summilux镜头系统,将移动影像带入"光学时代";
5000名工程师历时七年研发的澎湃OS操作系统,重构设备连接的底层逻辑。如同交响乐团指挥家的总谱,这个覆盖手机、汽车、家电的智能中枢,让213万台设备在小米之家智慧场景中实现毫秒级响应。标志着其操作系统完成从UI到内核的跨越。在昌平智能工厂的机械臂上,工程师们正在调试能自主识别瑕疵的视觉算法——这里每16秒诞生的手机。
中关村科学城的产业政策实验室里,小米工程师正与清华大学的材料学家共同测试新型硅碳负极电池。政府搭建的"概念验证平台"已促成37项高校专利转化为商用技术,其中8项应用于小米MIX Fold4的折叠屏铰链设计。这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使得小米2023年全球授权专利数突破4.2万件,5G标准专利量进入全球前十。在折叠屏手机领域专利储备量位居全球前三。
市场洞察的显微镜始终聚焦用户痛点。Civi系列产品经理团队在女性用户调研中发现,67%的受访者将"自拍光影效果"列为选购首要标准。工程师随即开发出仿生补光算法,能在0.2秒内识别面部12个光区,这项技术让该系列产品在2023年双十一期间斩获3000-4000元价位段销量冠军。这种"技术民主化"理念同样体现在汽车领域:SU7标配的智能底盘系统,将传统百万豪车才配备的魔毯悬架带入30万元市场。
2022年小米首款人形机器人“铁大”下线。
2024年,小米资金储备达1516亿元。小米的研发投入1050亿元。
大压铸技术、固态电池等创新,则展现出在先进制造领域的硬实力。这些技术积淀,使得小米在XR设备、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快速卡位,在AI大模型赛道,MiLM-13B以130亿参数规模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手机端侧大模型落地速度领先行业。其技术研发布局广泛,涵盖12个技术领域,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同时,借助智能制造能力,小米已进军机器人、无人工厂和智能电动汽车等领域,细分技术领域多达99项。
小米从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入手,以10倍的投入和努力,实现从建厂到全面自研的转型。小米已拥有小米北京亦庄智能工厂,并新增两座自研工厂,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手握手机、AIoT、新能源汽车、AI四大核心业务的科技航母,小米用14年时间完成行业超越成为华为后中国第二科技巨头。
十六,高铁。
中车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轨道交通企业,并且技术和世界市场份额在同行业居于领先。总营收1526亿元人民币,同比+6.67%。净利润72.45亿同比+17.77%。
中国中车占全球高铁市场69%,日本川崎+日立两家加起来9%,阿尔斯通8%,西门子3%。
即使算上普通列车,地铁车辆,就拿庞巴迪和西门子为例,2016年西门子列车业务收入78亿欧元,庞巴迪列车业务收入76亿美元,两家欧洲和北美的代表性企业加起来收入也只有中车集团的50%左右。
中国中车向101国(包扩美澳德等国)出口高铁及地铁列车,出口额1100亿美元。
十七,家电。
中国的联想,海尔,格力,海信等厂商把中国的电脑,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洗碗机,电饭煲等家电卖到全世界。
联想。
联想生产PC、智能手机、平板和智能电视。
知名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IDC和Canalys发布全球PC出货量统计报告,联想保持全球PC出货量、市场份额双料冠军。
联想2024年营收135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三大主营业务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106% 至49.8亿人民币。
个人电脑业务全球市场份额达24.3%,领先第二名近5个百分点。全球市占率前列的中国产品:
电脑占90%。光伏占80%,空调80%,彩电70%,手机50%,锂电池60%,钢铁51%,新能源汽车50%,汽车29%。
十八,光纤。
光纤,中国长飞公司世界第一,光纤、预制棒双双位居全球第一,光缆居全球第二;亨通光电,世界光纤光缆三强,亨通占据中国国内光纤通信市场份额25%、全球市场份额的15%。
十九,中国机械世界第一。
2020年中国占全球机械设备总出口量的15.8%,达到1650亿欧元,成为世界最大机械设备出口国。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机械设备生产国,其产量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产量的总和。
从机械出口贸易额来看,中国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机械制造世界霸主地位。
二十,中国建筑
基建产业
全球基建行业唯一家千亿美元公司:中国建筑2023年营业收入22655亿元(3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2.6亿元,同比增加6.5%。基建狂魔绝非浪得虚名。在西方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中国还多一根,就是搞建设。这个地球上修桥,修公路,修高铁,修机场,修高楼,修轨道交通谁最强,毫无疑问是中国。
二十一,中国振华港机:
港口机械,龙门吊垄断市场,
据英国《World Cargo News》(《世界货运新闻》)统计,振华重工世界市占比82%。这是振华重工在港口机械市场连续18年位居世界第一,美英造航母,都进口振华龙门吊等港口机械。
二十二,中集集团。
全球最大集装箱制造企业,常年霸占全球集装箱生产半壁江山,相关专利占据全世界集装箱知识产权约70%,全世界任何生产集装箱的企业都绕不过他的技术壁垒,去年营收942亿,净利润53.9亿
提供用于开采的蓝鲸一号平台,这是目前世界上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二十三,银河磁体。
全球粘结钕铁硼磁体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玩电机的企业都要找他。
二十四,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各种桥梁道路码头的勘探设计施工维护,世界一流的水平,绝对的世界领先。承建全球10大集装箱码头中的5个、世界10大斜拉桥中的5座、世界10大悬索桥中的4座和世界10大跨海大桥中的5座。
二十五,海康威视视频安防市占率第一。
海康威视,连续七年蝉联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第一位,市场份额40%,位于第二位的,中国的大华股份,市场份额17.02%。
海康威视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24.86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净利润119.59亿元。
中国净利润超过10亿美元的制造业企业还有:
海尔,美的,格力,OPPO,VIVO,海信集团,上海汽车,长安集团,长城汽车,东风汽车集团,万向集团,魏桥集团,万洲国际,海螺集团,贵州茅台,海康威视,总共17家企业(按照6.9的汇率计算)。
万洲国际是做食品(旗下有双汇集团),海螺集团是做水泥的,魏桥集团是做纺织,铝业,电力的综合集团。
上海电气集团(注意是集团,不只是上市公司),天津百利机械集团,2015年净利润超过50亿人民币,另外还有世界最大的汽车内饰公司延锋内饰,2016年营收超过1000亿人民币,增长30%,如果把这3家算上,总共有20家。还有五粮液,2016年净利润67亿人民币,差不多接近10亿美元。
广汽集团,2016年净利润62.88亿人民币,也接近10亿美元。
这领先的二十五大行业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5-3-13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伏,风能发电。光伏产业(太阳能发电技术)中国领先,占有世界75%的市场份额。
2019年全球多晶硅料产能前十排名中,中国占据7个席位,其中保利协鑫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多晶硅产量达1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52%。
全球电池片生产规模TOP10中国占据9席。
光伏组件用的EVA膜,既需要很好的透光性,保证阳光能够透过EVA到达光伏电池片表面产生发电效应,又需要很好的粘性,而且要能在野外环境阳光照射下保持这种性能数十年,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杭州福斯特公司是全球最大的EVA膜生产企业,世界市场占有率超过40%,净利润率高达19.6%。
西安隆基股份。
其单晶硅片出货量继续位列全球单晶硅片首位,是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片生产企业。
隆基股份的技术水平也在行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隆基的子公司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首款高效、低衰减的Hi-MO1产品。
目前为止,Hi-MO1产品代表目前P型晶硅电池、组件的最高水平,Hi-MO1单晶电池片平均效率21%以上,量产60型Hi-MO1组件功率已经全面达到295瓦以上。
联合国国际能源署黑米.巴哈尔:中国目前已经统治光伏发电领域,全球超过60%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中国生产。
光伏产业以前最大的阻碍是太阳能电池板高昂的造价。
中国已经掌握降低材料生产成本的技术,中国多晶硅,薄膜技术提升,转换率达20%的晶硅电池实现产业化。光伏组件成本下降达70%.未来太阳能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势必会成为发展趋势,各国想用就得花钱向中国购买设备。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核电池技术获突破。
由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研发的碳-14核电池“烛龙一号”在江阴发布,这是中国首款碳-14核电池,也是世界首款基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的碳-14核电池,标志着中国核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
核电池已经持续工作4个月,累计超过3.5万次脉冲闪烁。
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测试,“烛龙一号”的功率水平、能量转换效率、稳定性等核心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其中,能量转换效率突破8%。基于此,其具备多项突破性优势,包括-100℃至 200℃极端温度适应性、2200mWh / g 超高能量密度,以及 50 年设计寿命小于5%的性能衰减率。
烛龙一号的核心创新在于采用碳-14放射性同位素与碳化硅半导体复合技术,攻克高比活度C-14源制备、换能器件能量转换率低及稳定性差等关键技术难点,集多项突破性优势于一体。碳-14的半衰期长达5730年,因而用其做成的核电池理论上拥有长达数千年的超长寿命;能够适应-100℃至200℃极端温度;2200mWh/g超高能量密度,这是三元锂电池10倍以上,以及50年设计寿命小于5%的性能衰减率;支持“毫瓦级”脉冲放电和智能能量管理。
“烛龙一号”这个微型核电池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医疗领域,可为脑机接口、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设备提供永久能源;
在物联网领域,可支撑万亿级传感器网络并长期运行;
在极端环境像深海、南极北极甚至在月球、火星等场景,可作为无需维护保养的持续供电电池;
在宇宙深空探测领域,可助力飞船星际航行器仪器仪表持续工作。。。
目前,与西北师范大学正同步推进‘烛龙二号’研发,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及缩小体积,相关成果即将推出。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升级版的“烛龙二号”。
随着“烛龙”系列的成熟,中国有望在全球核能微型化应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鹏公司的模块化电动飞机和173厘米高的人形机器人计划于2026年批量生产。
中国小鹏公司宣布于2026年批量生产飞机和人形机器人。据《有趣工程》(一家重点关注最引人入胜的科学突破和工程壮举的网站)3月10日报道,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如果项目按计划进行,小鹏可能成为全球首家批量生产飞行汽车的公司
该公司在2025年1月份的消费电子展(CES)上展示Aeroht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模型。Aeroht是一款模块化飞机,包括一个可分离的飞行模块,该模块可以放置在地面行驶模块内。飞行模块将由地面模块运送到发射地点,然后只需一个命令即可垂直起飞。着陆后,它将重新连接到地面模块。这是第一架允许自动分离和重新连接的飞行汽车。
飞行模块是一种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具有先进的安全功能,例如飞行控制技术、推进发动机和备用电源。为了稳定高效地飞行,该模块采用了轻量化碳纤维框架,配备6个可折叠螺旋桨。驾驶舱拥有270度视野,支持自动航线规划、实时天气监测和精确着陆。
地面模块是一款六轮电动车,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可作为飞行模块的移动充电站,充满电后可支持6次飞行。该模块拥有宽敞的4座座舱,并配备了双向车门等多项先进设施。它还可以停放在标准停车位中。
2024年11月,小鹏公司在AI技术发布会上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Iron。该机器人高173厘米,重70公斤,目前正在广州电动汽车工厂参与车辆装配工作。
Iron拥有60多个关节和200个自由度(可以执行200多个独立动作),使其能够精确抓握物体并执行多项复杂任务(行走、抓取等)。该机器人依靠小鹏自主设计的图灵AI芯片运行,这是一款为机器人、自动驾驶设备甚至飞机等多AI设备打造的40核处理器。
据小鹏公司介绍,图灵AI芯片能够处理具有300亿参数的AI模型,并且在短短40天内完成2700多次功能验证——效率是行业标准的三倍。这种先进的处理能力使Iron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适应并执行任务,同时具备决策能力。
小鹏的公司目标是将Iron的应用范围扩展到生产领域之外。该公司计划将人形机器人用作个人助理,用于零售店、办公室和家庭中的管理和客户服务等任务。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1,奇瑞2024年年报,
奇瑞汽车年营收达到48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实现年增长超1500亿元。
奇瑞集团在2024年全年销售汽车达到260.3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8.4%,不仅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销量增长率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的年度目标,还创下年销量的历史新高。
奇瑞汽车在2024年首次在年内实现出口突破100万辆,创造中国车企最快达成年内百万辆出口的新纪录,还与西班牙EV MOTORS打造首个欧洲合资工厂。截至目前,奇瑞集团的业务已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量超450万,不断创造着中国品牌拥抱全球化的里程碑!
2,绿色农业工厂。
中国划出18亿亩(120万平方公里)种地,未来植物生产实现工厂化,就不需要这些土地,农作物也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理论上农作物的产量将由工业产能决定,2009年,中国第一个智能型人工光植物工厂由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发成功,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植物工厂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当前中国人工光植物工厂数量超过200家,居全球前列,成功产出绿色高产蔬菜。
3,时速1000公里列车(最高可达4000公里)
2017年8月3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空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发布“高速飞行列车”工程,宣布该集团已经开始该项目前期研发工作。
4,中国康方生物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Ivonescimab(依沃西)的治疗效果战胜畅销抗癌药物Keytruda(可瑞达)。
5,中国公布电磁枪,为世界首创。
2025年3月14日,央视军事频道报道中国最新一代电磁枪首次实弹曝光——无噪声、无火光、无弹壳,却能以每分钟数千发的射速击穿钢板。
电磁枪就是利用电磁力加速子弹的武器。它不像传统枪械那样依赖火药爆炸,而是通过电磁场将金属弹丸加速到超高速。简单来说,就是用电“推”子弹飞出去!
电磁枪射速惊人,每分钟数千发,比传统步枪快得多!隐蔽性强,无火光、无烟雾、无噪声,敌人根本不知道子弹从哪来的。弹药轻便,使用硬币形状的导体子弹,携带方便,运输成本低。
电磁枪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电磁武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传统枪械依赖火药燃气推动,而电磁枪则通过多级电磁线圈加速技术,将弹丸初速提升至传统子弹的2倍以上!更厉害的是,电磁枪的威力可以调节,既能用于非致命震慑,也能实现穿透性杀伤,堪称反恐维稳的“全能手”。
这次亮相的电磁枪采用全模块化架构:前部有激光指示器,中部握把集成电子屏显示电量和弹药存量,顶部导轨兼容各类光学瞄具。
30厘米的枪管和紧凑布局让电磁枪轻便易操控,彻底打破传统重机枪“笨重难移”的桎梏。
电磁枪的弹丸虽仅有传统子弹1/5的重量,却因电磁加速获得数倍动能。中国科研团队突破耐高温导电材料的瓶颈,采用复合结构弹芯,既能击穿3毫米钢板,又可避免过度穿透伤及无辜。这种“收放自如”的特性,让西方惊呼“中国已掌握未来巷战的道德制高点”。
美军曾斥巨资研发电磁轨道炮,却因等离子烧蚀问题导致炮管寿命不足百发,最终沦为“吞电怪兽”。反观中国,通过独创的线圈加速技术绕开轨道烧蚀陷阱,并结合高密度电池组,实现单次充电连续射击数百发的实战效能。
早在2023年,中国就在072III型登陆舰上成功试射舰载电磁炮——25公斤弹丸以2575米/秒命中250公里外目标,直接碾压美国同类项目。如今电磁枪的列装,标志着中国电磁武器体系已形成远中近全域覆盖,从战略威慑到单兵突击再无短板。
电磁枪的隐蔽性堪称革命:无火光烟尘暴露位置,低噪音特性使其在百米外难以察觉。配合每分钟2000发的极限射速,一名士兵即可封锁整条街道。传统装甲部队在电磁枪集群面前,电子观瞄系统存活时间不超过5分钟。
成本碾压:一发子弹仅需几毛钱。由于无需金属弹壳与火药填充,电磁枪弹丸成本降至传统弹药1/10以下。这意味着解放军可大规模组织饱和射击训练,用廉价弹药堆出世界顶级射手——这种“用钱砸战斗力”的底气,正是中国制造业冠绝全球的缩影。
当美军仍在为电磁炮上舰焦头烂额时,中国已悄然完成从电磁炮,电磁弹射航母到单兵电磁枪的全链条布局。
6,中国AG60E电动飞机首飞成功。
这款飞机最大平飞速度可达218公里/小时,航程高达1100公里,它的升限达到3600米,这一数据甚至超越一些传统的燃油动力飞机。
电动飞机首飞说明中国在电机、电控、动力电池选型以及电推进系统集成上取得突破。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24年间枪杀台渔民24人,一年一人。
2015年台媒终于报道引发大哗。
台起飞两架F16去示威。但两机还没到外海竟双双坠海,菲更已被吓尿。

 楼主| 发表于 2025-3-2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距离4月13日开幕的大阪关西世博会,只剩不到一个月。
申办成功时,日本人说要惊艳世界。
结果到最后阶段,日本人却诡异地低调起来,连网上都很少听到大阪关西世博会的相关新闻。
事出反常必有妖。
有些烂事是无论怎么捂也捂不住的。这不,日本人又出来一鞠躬了。
被视为此次博览会大亮点的A类自建展馆中,居然仅有约30%被认证为已完工。
年初,大阪知事吉村洋文(世博会委员会副会长)已出来鞠躬致歉,但剩下的工程要如何赶工完成,他也不知道。
3月11日,事故终于来了。
日本世博会协会表示,标志性建筑环形大屋顶“RING”土墙崩塌..
大屋顶“RING”,内侧称为 “水之广场”,外侧称为 “相连之海”。
据日本NHK报道,塌方原因是海浪冲垮填土。
2月17日开始注入海水,在海浪不断冲刷下,“RING”没几天就塌整整600米(内侧 120米,外侧480米)
实际上,在2月19日施工方就已发现崩塌现象,但为遮丑,日本政府压下新闻。
没想到崩塌范围越来越长,实在瞒不住了,才在3月11日发出通告..
它的灵感来自于京都清水寺的木造舞台,以日本神社、寺庙中使用的“貫(ぬき)”传统接合技法,再加上现代技术打造而成。
3月4日,设计团队还申请到吉尼斯纪录--“全球最大木制建筑”。
然后呢?不到一个星期就塌方,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日本网友还问设计方,“奖拿了,世博会还能不能如期举办?”
日本媒体现场拍到的情况,海水每天都在冲刷着堤防,侵蚀非常严重,而且范围每天都在扩大。
木结构回廊周长总共2公里,宽30米。
如果下面的600米塌方再扩大,上面的回廊再有创意又能怎么样?
世博会时间长达半年(至10月13日),到时各国来宾是来参加漂流活动吗?
施工现场负责人称是因为这几天风浪太大,木结构下方有打桩,基本上是安全的。不过以后崩塌的情况可能愈发严重,所以我们想要进行修复……他们没有预想到塌方问题。
这种工程居然不设想塌方问题,难道一开始就想造个豆腐渣工程?
他们就是不承认:设计不完善,考虑不周到,技术不到位。
这种丢脸丢到全世界的事,三鞠躬就解决问题了?
听有些熟知日本工匠精神的人说,这么大的罪过,日本人得切腹。不过,等了这么也没有看过造假的日本人切腹。
日本世博会的“塌房”是怎么来的?
2023年6月,动工开建;
2025年2月17日,注入海水;
2月19日,发现塌方;
2月28日,强行竣工交付(为申请吉尼斯);
3月4日,得到吉尼斯记录认证;
3月11日,发布塌方通告。
3月12日,出来致歉……
跟当年福岛核灾一样,明知事态非常严重,但日本政府在第一时间不是全力抢救,而是对外隐瞒。
用侥幸心态对待事故,说白了,就是不负责任。
大阪世博会的塌方事故不也一样,2月份发现问题,隐瞒实情,宣布竣工,为了确保3月的吉尼斯记录认证。
得到认证后,再宣布事故。
那么,这种骗来的认证有什么意义呢?
试想一想,如果我们村里也搞个全球最长的木结构环形回廊,花巨资把把回廊搭起来,但海面下的工程敷衍了事,去弄个吉尼斯记录。
一年半载后,回廊倒了,村长还不得被抓起来?
而如此荒唐的事情,居然发生在日本的国家工程。
世博会建设如此不着调,那么,日本是缺钱吗?
会场建设费已达到2350亿日元(约110亿人民币),为最初预算的1.9倍,鬼知道日本人这些钱是怎么花掉的。
这种简易厕所,耗资2亿日元,堪称“天价厕所”。
为了坚持LGBT和环保理念,大阪世博会厕所还不分男女厕,里面没有厕纸、没有姨妈巾、没有烘手机...主打一个极简。
但日本网友觉得不对劲,既然极简,那2亿元哪去了?
“这不就是建筑工地的临时厕所?”
“五彩缤纷的塑料公厕?”
“活像贫民窟红灯区的烂厕所
厕所如此,其它方面也是一地鸡毛。
由于主办方的施工标准十分混乱,并强制场馆建材和施工团队必须使用日本当地资源,导致成本飙升、进度拖延。
各国参展方怨声载道,有的国家甚至选择退展,阿根廷等12个国家已计划退出,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在展品设置方面,日本同样滞后。
原定3月13日完成展品设置,但获得许可数量几乎为零。如果各国在开幕前大量申请提交,手续办理根本来不及,到时怎么开幕?
日本主办方现在很纠结,如果继续不宣传,不向媒体开放,那么,门票卖不出(1400万张门票,到2月底只卖了六成,可谓惨淡)
但如果向媒体开放,又怕烂摊子全部曝光,被媒体毒舌吐槽。
在宣传方面,说个匪夷所思的事。
去年,由于门票预售不景气,到11月仅“售出”262万张(好多是给学校的赠票)
大阪担心市政府破产,“关西经济联合会”就组织一个访问团到中国,托人情找关系,想请中国帮帮忙,带一带人气,吸引一些中国游客。
代表团在北京举办的大型宣传活动,相当顺利。
结果在2024年11月27日,日本《产经新闻》发文攻击代表团称,“大阪世博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太高了,危险,惧怕”。
意思是中国游客来得越多,日本越危险,世博会不能依赖中国游客拯救。
还有被产经带节奏的日本网民说,中国游客是穷人,如果仅仅是为达到入场观众数量,没有必要贴钱请中国人来。这些日本人还活在梦里?
《产经新闻》等几家日本媒体都反对到中国“诱客”。
不知道这些日本媒体是不是把自己当成美国媒体了,有这么跟金主爸爸说话的?
大阪世博会是什么鸟样,日本人之前就算不知道,现在也该知道了吧。
还有,它这个吉祥物 “脉脉”。一亮相,就被吐槽为 “病毒”、“多眼怪兽”、“恐怖眼珠”、 “密恐患者的噩梦”。
3月初,大阪市政厅前的“脉脉”模型,还被人用小刀划破,警方虽然介入此事,但日本网友说“划得好,太恶心”。
不过,即将开幕的日本世博会可能会比“脉脉”更恐怖,各国游客去了,恐怕是要去看工地秀了。
还什么“匠人精神”,什么这仙人,那仙人,现在是要吹“塌房仙人”吗?
不过,由于外务省工作努力,这么大的新闻居然在网络舆论场静悄悄。
下个月就开幕了,等待奇迹吧。
既然《产经新闻》它们说“不能依赖中国游客”,国内某些自媒体也不用自作多情帮日本“澄清”了,人家可不领你这份情。
等着看吧,看看这届世博会日本人要怎么露脸!要怎么惊艳世界!
尊重他人命运!

 楼主| 发表于 2025-3-22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正极材料和镓方面已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中国还牢牢掌握着生产工艺技术,并计划加强管控有助于提升质量的先进技术。随着中国的生产商着眼于全球扩张,中方出台的调整措施目的是防止先进技术泄露到国外。
对正极材料的限制,将对新能源汽车延长续航里程的技术造成影响。
就镓而言,这是一种铝加工的副产品,中国的精炼厂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成本较高,但能高效生产高纯度材料的新方法。中方正在将这项新兴技术纳入限制出口范围。

 楼主| 发表于 2025-3-25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首次披露已研发出一种紧凑型深海电缆切割装置,该装置威力强大,足以切断通信线路。
报道援引2月24日发表在中文期刊《机械工程师》上的一篇经同行评审的论文称,这种工具能够在最深达4000米(13123英尺)的深度作业,并且是为配合中国先进的载人或无人潜水器使用而设计的。
海底电缆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在局势紧张加剧或发生全面冲突时面临的一个关键薄弱环节。
《南华早报》还称,中国披露的这款切割器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深海载人潜水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其针对的是所谓的“铠装电缆”,即带有钢、橡胶和聚合物护套的电缆线路,这类电缆构成全球绝大多数的数据传输线路。
中国的电缆切割器能够切断全球95%的通信线路,且能在极深的海底作业。
中国的一个科研机构推出一款紧凑型设备,该设备能够切断位于深海的电缆和电力线路,这一举动可能会扰乱全球至关重要的海底通信网络和能源基础设施。
这款设备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CSSRC)及其深海载人潜水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其针对的是由钢、橡胶和聚合物制成的铠装电缆,全球95%的数据传输都是通过这类电缆进行的。

 楼主| 发表于 2025-3-2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外媒 tdpelmedia 在 2025年2月28日报道,中国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成功探明一座储量超百万吨的超级钍矿。据初步估算,这些钍金属储量足以支撑中国未来6万年的能源需求,这一发现或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钍作为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经中子轰击可转化为核电站主要核燃料铀 - 233 ,是极具潜力的能源类金属。长期以来,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比较大,此次发现的大量钍矿,若能充分开发利用,将有力推动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升。与传统火电相比,钍基核电更加清洁,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中国在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构建更加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研究专家指出:钍基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将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带来革命性变化,极大缓解当前面临的环境与能源压力。
前,中国钍矿储量官方统计数据约为40万吨,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等南方省份,占全球储量约40%。而内蒙古百万吨级钍矿的发现,使中国钍矿储备远远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成为继稀土之后,中国又一占据垄断地位的战略金属。这极大增强中国在全球能源资源领域的地位,降低能源供应中断风险,为国家长期能源安全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发表于 2025-3-28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资料真丰富,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25-4-7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鱼雷6688 发表于 2025-3-28 18:01
楼主资料真丰富,赞一个

中国的发明。
1:探测中微子的方法。
就是中国科学家王淦昌在1941年的论文中首先发表的,当时刊登在美国的《物理评论》上,后来美国科学家按照他的方法进行实验并且成功的证实中微子的存在,这个领域也出好几个诺贝尔奖,王淦昌当时是没有实验条件,比较可惜。
王淦昌还在1959年世界历史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是世界最早发现的两个负超子(另一个是1962年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发现的反克赛负超子)之一。
2:在1965年中国在全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在当时引起轰动。
3,氢弹于敏构型。
4,可控核聚变。
2023年4月12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刷新2017年的101秒世界纪录,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未来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堆。
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如果以后中国会率先实现,这将是人类百年乃至千年维度的最重大成就。
5,断肢再植技术
人类首次短肢再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中伟在1963年冬完成的,至今中国的断手再植技术依然在全球领先。
6,人类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
中国2015年发射的人类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除暗物质粒子外,该卫星还探测宇宙线和伽马射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探测宇宙线,以前都是在地面,不少数据向全球公开。
类似的还有人类首颗量子通信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
7,人类发电效率最高的火电站
人类历史上发电效率最高最环保的火电厂是中国搞出来的,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下称“上海外三厂”),运营的两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于2008年6月建成投产,当年的煤耗就创世界纪录,且逐年大幅降低。
2013年,两台机组在负荷率78%情况下,含脱硫和脱硝的实际运行供电煤耗达到276.82克/千瓦时,远远低于原世界记录保持者,丹麦NORDJYLLAND电厂3号机286.08克/千瓦时(2009年)和日本排名第一的矶子电厂1号机303.7克/千瓦时。
8,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2023年12月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运,
该核电站由中国华能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共同建设,于2012年12月开工,202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此次是在稳定电功率水平上正式投产转入商业运行。
9,倪志福钻头。
10,高产杂交水稻。
11,青蒿素。
12,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
13,复方蒿甲醚。
14,华中科大的AUS视频编码标准关键技术。
15,华为的5G6G电信技术。
16,候氏制碱法。
17,抖音TOK。
18,DAI模型。
19,绿色农业工厂。
中国划出18亿亩(120万平方公里)红线种地,但是未来如果植物生产实现工厂化,就不需要这些土地,农作物也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理论上农作物的产量将由工业产能决定,2009年,中国第一个智能型人工光植物工厂由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发成功,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植物工厂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当前中国人工光植物工厂数量超过200家,居全球前列,成功产出绿色高产蔬菜。
20,时速1000公里列车(最高可达4000公里)
2017年8月3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空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发布“高速飞行列车”工程,宣布该集团已经开始该项目前期研发工作。
21,中国康方生物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Ivonescimab(依沃西)的治疗效果战胜畅销抗癌药物Keytruda(可瑞达)。


22,中国公布电磁枪,为世界首创。

2025年3月14日,央视军事频道报道中国最新一代电磁枪首次实弹曝光——无噪声、无火光、无弹壳,却能以每分钟数千发的射速击穿钢板。

电磁枪就是利用电磁力加速子弹的武器。它不像传统枪械那样依赖火药爆炸,而是通过电磁场将金属弹丸加速到超高速。简单来说,就是用电“推”子弹飞出去!

电磁枪射速惊人,每分钟数千发,比传统步枪快得多!隐蔽性强,无火光、无烟雾、无噪声,敌人根本不知道子弹从哪来的。弹药轻便,使用硬币形状的导体子弹,携带方便,运输成本低。

电磁枪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电磁武器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传统枪械依赖火药燃气推动,而电磁枪则通过多级电磁线圈加速技术,将弹丸初速提升至传统子弹的2倍以上!更厉害的是,电磁枪的威力可以调节,既能用于非致命震慑,也能实现穿透性杀伤,堪称反恐维稳的“全能手”。

这次亮相的电磁枪采用全模块化架构:前部有激光指示器,中部握把集成电子屏显示电量和弹药存量,顶部导轨兼容各类光学瞄具。
30厘米的枪管和紧凑布局让电磁枪轻便易操控,彻底打破传统重机枪“笨重难移”的桎梏。
电磁枪的弹丸虽仅有传统子弹1/5的重量,却因电磁加速获得数倍动能。中国科研团队突破耐高温导电材料的瓶颈,采用复合结构弹芯,既能击穿3毫米钢板,又可避免过度穿透伤及无辜。这种“收放自如”的特性,让西方惊呼“中国已掌握未来巷战的道德制高点”。

美军曾斥巨资研发电磁轨道炮,却因等离子烧蚀问题导致炮管寿命不足百发,最终沦为“吞电怪兽”。反观中国,通过独创的线圈加速技术绕开轨道烧蚀陷阱,并结合高密度电池组,实现单次充电连续射击数百发的实战效能。
早在2023年,中国就在072III型登陆舰上成功试射舰载电磁炮——25公斤弹丸以2575米/秒命中250公里外目标,直接碾压美国同类项目。如今电磁枪的列装,标志着中国电磁武器体系已形成远中近全域覆盖,从战略威慑到单兵突击再无短板。

电磁枪的隐蔽性堪称革命:无火光烟尘暴露位置,低噪音特性使其在百米外难以察觉。配合每分钟2000发的极限射速,一名士兵即可封锁整条街道。传统装甲部队在电磁枪集群面前,电子观瞄系统存活时间不超过5分钟。
成本碾压:一发子弹仅需几毛钱。由于无需金属弹壳与火药填充,电磁枪弹丸成本降至传统弹药1/10以下。这意味着解放军可大规模组织饱和射击训练,用廉价弹药堆出世界顶级射手——这种“用钱砸战斗力”的底气,正是中国制造业冠绝全球的缩影。
当美军仍在为电磁炮上舰焦头烂额时,中国已悄然完成从电磁炮,电磁弹射航母到单兵电磁枪的全链条布局。

23,中国AG60E电动飞机首飞成功。

这款飞机最大平飞速度可达218公里/小时,航程高达1100公里,它的升限达到3600米,这一数据甚至超越一些传统的燃油动力飞机。
电动飞机首飞说明中国在电机、电控、动力电池选型以及电推进系统集成上取得突破。
24,中国核电池技术获突破。
由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研发的碳-14核电池“烛龙一号”在江阴发布,这是中国首款碳-14核电池,也是世界首款基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的碳-14核电池,标志着中国核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
核电池已经持续工作4个月,累计超过3.5万次脉冲闪烁。
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测试,“烛龙一号”的功率水平、能量转换效率、稳定性等核心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其中,能量转换效率突破8%。基于此,其具备多项突破性优势,包括-100℃至 200℃极端温度适应性、2200mWh / g 超高能量密度,以及 50 年设计寿命小于5%的性能衰减率。
烛龙一号的核心创新在于采用碳-14放射性同位素与碳化硅半导体复合技术,攻克高比活度C-14源制备、换能器件能量转换率低及稳定性差等关键技术难点,集多项突破性优势于一体。碳-14的半衰期长达5730年,因而用其做成的核电池理论上拥有长达数千年的超长寿命;能够适应-100℃至200℃极端温度;2200mWh/g超高能量密度,这是三元锂电池10倍以上,以及50年设计寿命小于5%的性能衰减率;支持“毫瓦级”脉冲放电和智能能量管理。
“烛龙一号”这个微型核电池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医疗领域,可为脑机接口、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设备提供永久能源;
在物联网领域,可支撑万亿级传感器网络并长期运行;
在极端环境像深海、南极北极甚至在月球、火星等场景,可作为无需维护保养的持续供电电池;
在宇宙深空探测领域,可助力飞船星际航行器仪器仪表持续工作。。。
目前,与西北师范大学正同步推进‘烛龙二号’研发,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及缩小体积,相关成果即将推出。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升级版的“烛龙二号”。
随着“烛龙”系列的成熟,中国有望在全球核能微型化应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25,华为更实现专利费收入14亿美元。
华为发布《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
华为从2021年开始对5G专利收取使用费。
华为预计2019~2021三年的知识产权收入在12-13亿美元之间。
截至2018年底华为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7805项,自2015年以来获得知识产权净收入累计超14亿美元。
2019-2021年获得知识产权收入12-13亿美元,平均每年4-4.3亿美元。(2021年报华为实现专利费收入6亿美元)。
还有宇树机器人,机器狗,,,这些事实表明中国人种智商高,在发明创造上是领先日本的。
这些都是有形的事实,这说明从成就上看,中国人是先进智高的。
能在做生意上是第一,在富豪和总财富及发明创新上都超日本鬼岛。说明中国制度的优秀及中国人智商是比日鬼岛人要高的,是比他们要优秀的。

 楼主| 发表于 2025-4-1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比亚迪在德国的销量激增200%
比亚迪3月份在德国的汽车注册量增长超过200%。特斯拉的销量则出现下滑。欧洲当下的局势已经相当明朗。比亚迪正计划在欧洲市场大展拳脚。打算引入一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这些车型极有可能大卖。
德国最大的汽车行业刊物报道称,走在前列的是中国品牌比亚迪,销量增长两倍多。比亚迪获得众多经销商的认可。凭借1225辆的新车注册量,在德国第一季度,比亚迪的排名超过斯巴鲁、雷克萨斯和极星。
另一家中国制造商名爵,在头三个月里销量也增长超过20%。名爵进入德国市场的时间要比比亚迪长得多。在德国,很多人仍然认为名爵实际上是一个英国汽车品牌。
这一趋势仍在延续。2月份,中国品牌在德国的销量有所增长。
其他销量增长的品牌包括雷诺,增幅达44.7%,以及西雅特Cupra,增幅为21.5%。
最大的赢家是比亚迪,其在德国的销量涨幅达到212%。名爵增长24%。特斯拉下降62%。奔驰Smart下降74%。三菱下降50%。而保时捷的降幅更是惊人,达到35%。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