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334|评论: 0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组歌之四 《青丝里的国殇》 作词:袁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组歌之四 《青丝里的国殇》 作词:袁竹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组歌之四

《青丝里的国殇》

作词:袁竹

(主歌1)

梳头时总有几根白发不肯落下

像南京城墙缝里未拔出的弹片硌着年华

外婆的裹脚布在博物馆抽穗

结出量子卫星 穿梭1937年的雪

(预副歌)

黄河在嫁妆箱底锈成青铜剑

陪嫁的银镯烙着平型关的霜

我把家谱里烧焦的页码

折成歼-20巡航台湾海峡的航向

(副歌)

三千万针脚缝补残破的月光

血浸的土壤长出北斗的锋芒

看啊 被击穿的族谱在云端重组

每个姓氏都淬火成钢

(主歌2)

女儿用VR修复我炸毁的嫁衣

全息喜鹊衔着5G信号掠过废墟

丈夫调试天宫号对接参数时

总说像当年姥爷在青纱帐校对枪机

(桥段)

(少女清唱)

"妈妈 你眼角的皱纹为何闪光?"

(母亲低吟)

"那是台儿庄的萤火虫啊

啃着皮带也要照亮产床"

(副歌)

断弦的月琴弹出火箭轨迹

裹尸布化作空间站帆翼

听啊 二十四节气在芯片里返青

火星车正背诵《满江红》的胎记

(主歌3)

我数着皱纹里沉睡的弹道学

每道裂痕都通向往事的矿脉

丈夫的编程代码暗藏太行山韵脚

女儿用纳米针头缝合历史的静脉

(升华段)

当海峡归帆撞响编钟的裂缝

我用脐带血焊接五千年晨昏

防空洞的呼吸在区块链存证

所有未诞生的婴啼 都是待发的东风

(尾声)

把青丝编成连接古今的弦

所有弹孔都是历史的唱片

八十年血与火在基因里流转——

我隆起的腹部

正孕育着

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春天

以诗为弦,奏响国殇与复兴的交响

―――评袁竹作词《青丝里的国殇》

作者:李栎

独特视角:诗意中的历史回响

在众多以历史为主题的文艺创作中,《青丝里的国殇》宛如一股清泉,以其独特的诗意视角,打破了常规历史叙事的框架。诗中没有对历史事件进行平铺直叙的讲述,而是通过一系列充满想象力的意象组合,让历史与现实产生强烈的碰撞与交融。

诗中 “梳头时总有几根白发不肯落下,像南京城墙缝里未拔出的弹片硌着年华”,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发与南京城墙中弹片这一极具历史沧桑感的意象相连 ,瞬间将读者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人们深刻感受到战争对岁月的侵蚀,对个体生命的沉重影响,这种将微观的个人体验与宏观的历史创伤相结合的手法,新颖而独特。又如 “外婆的裹脚布在博物馆抽穗,结出量子卫星 穿梭 1937 年的雪”,把传统的裹脚布这一旧时代象征与现代科技产物量子卫星并置,在时空的巨大跨越中,展现了中国从苦难的过去迈向科技腾飞的当下,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与思维冲击,让人在荒诞又奇妙的想象中,领悟到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意象之妙:穿越时空的象征纽带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青丝里的国殇》中的意象运用堪称一绝,它们犹如一条条无形的纽带,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相连,生动地展现了国家从苦难走向崛起的艰辛历程 。

诗中 “白发” 与 “弹片” 的关联,“白发” 是岁月流逝在个体身上的直观体现,象征着时间的沉淀与生命的沧桑;“弹片” 则是战争的残酷遗留,是历史创伤的鲜明标志。二者的并置,使时间的维度在此刻交织,过去战争的伤痛穿越漫长岁月,与当下个体的生命体验相互碰撞,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感从未远离,它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

“外婆的裹脚布在博物馆抽穗,结出量子卫星 穿梭 1937 年的雪”,这一意象组合更是大胆而新奇。“裹脚布” 是旧中国封建礼教对女性束缚的象征,代表着落后、腐朽的旧时代;“量子卫星” 则是现代科技的结晶,是国家科技腾飞、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裹脚布到量子卫星,这一跨越时空的意象转换,暗示着中国历经磨难,冲破重重束缚,实现了从落后到先进、从苦难到辉煌的伟大跨越 。1937 年的雪,是抗日战争爆发的那个寒冬,是国家陷入危难的历史节点,量子卫星穿梭其中,寓意着现代科技对历史伤痛的回望与超越,展现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的坚定信念 。

再看 “黄河在嫁妆箱底锈成青铜剑,陪嫁的银镯烙着平型关的霜”,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民族精神与历史文化的象征,锈成青铜剑,象征着黄河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韧,成为抵御外敌的锐利武器;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银镯上烙着平型关的霜,将个人的婚嫁物品与重大历史事件相联系,以小见大,从微观层面展现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同仇敌忾、共御外敌的坚定决心 。这些意象的运用,让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厚,使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到国家发展的波澜壮阔与艰辛不易 。

情感脉络:深沉的家国情怀

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如奔腾的江河,深沉而汹涌,承载着对历史伤痛的铭记、对先烈的缅怀以及对国家强大的自豪 ,交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家国情怀之歌。

“梳头时总有几根白发不肯落下,像南京城墙缝里未拔出的弹片硌着年华”,这一诗句将白发与弹片相联系,以白发的日常意象为切入点,引出南京城墙中弹片这一象征着战争创伤的意象,细腻而深刻地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历史的铭记。白发的存在是时间流逝的见证,而弹片则是战争残酷的遗留,二者的并置,让人们仿佛能感受到岁月长河中,历史伤痛如影随形,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能忘却过去 。这种铭记不是简单的记忆留存,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是对民族苦难历史的尊重与敬畏 。

诗中对先烈的缅怀之情也溢于言表。“黄河在嫁妆箱底锈成青铜剑,陪嫁的银镯烙着平型关的霜”,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锈成青铜剑,象征着黄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在历史的磨砺中成为抵御外敌的力量;平型关的霜,代表着平型关战役的艰苦与壮烈 。银镯上烙着平型关的霜,将个人的婚嫁物品与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从细微处展现了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无限缅怀与崇敬 。诗人仿佛在与先烈对话,诉说着对他们的思念与感恩,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先烈们的奉献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 。

同时,诗歌中处处洋溢着对国家强大的自豪之情。“外婆的裹脚布在博物馆抽穗,结出量子卫星 穿梭 1937 年的雪”,从裹脚布到量子卫星,这一巨大的跨越象征着中国从落后走向先进,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伟大历程 。量子卫星穿梭在 1937 年的雪上,寓意着现代科技对历史伤痛的超越,展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这种自豪是对国家发展的肯定,是对民族复兴的自信,让人们感受到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

主题升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融

《青丝里的国殇》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描绘,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它将历史反思与现实关切紧密相连,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与民族责任感,展现出传承与奋进的强大力量 。

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深刻反思了历史的伤痛,如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等,让人们铭记国家曾经遭受的苦难,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 。这种对历史的铭记,并非是沉湎于过去的痛苦,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更好地面对现实与未来 。正如诗中所表达的,过去的伤痛如同白发与弹片,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能忘却历史 。

同时,诗歌对现实的描绘充满了自豪与自信,展现了中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量子卫星到天宫号,从 5G 信号到空间站帆翼,这些现代科技成果的呈现,彰显了国家的日益强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拼搏精神 。诗人在赞美现实成就的同时,也意识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台湾问题、国际竞争等 。诗中 “我把家谱里烧焦的页码,折成歼 - 20 巡航台湾海峡的航向”,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以及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决心 。

在展望未来时,诗歌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当海峡归帆撞响编钟的裂缝,我用脐带血焊接五千年晨昏”,描绘了一幅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美好画卷,寓意着中国将在未来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科技、文化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有未诞生的婴啼 ,都是待发的东风”,象征着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新一代的成长将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这首诗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精神与民族责任感 。它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命运与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现实中努力奋斗,为实现美好的未来而拼搏,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使命 。诗中对先烈的缅怀,让人们感恩他们的奉献与牺牲,激励着后人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 。同时,对国家成就的赞美,也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

在传承与奋进的道路上,诗歌强调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诗中既有对古代文化元素如编钟、《满江红》等的运用,也有对现代科技成果的展现,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现代科技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发展 。

艺术价值:诗歌的独特魅力

《青丝里的国殇》在艺术层面展现出非凡的价值,其语言运用、意象营造与情感抒发的完美融合,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激发爱国情怀、传承历史记忆的有力载体。

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张力,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宏大的历史场景与细腻的情感世界 。“梳头时总有几根白发不肯落下,像南京城墙缝里未拔出的弹片硌着年华”,用简洁的语言将白发与弹片并置,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历史伤痛对个体生命的影响 。这种语言表达摒弃了冗长的叙述,以精准的词汇和独特的句式,直击人心,使诗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同时,诗歌中巧妙运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 “外婆的裹脚布在博物馆抽穗,结出量子卫星 穿梭 1937 年的雪”,将裹脚布象征的旧时代与量子卫星代表的现代科技进行隐喻,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引发读者对历史变迁与国家发展的深入思考 。

在意象运用上,诗歌构建了一个丰富而独特的意象世界,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元素交织在一起 。这些意象不仅是简单的物象,更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黄河在嫁妆箱底锈成青铜剑,陪嫁的银镯烙着平型关的霜”,黄河、青铜剑、银镯、平型关的霜等意象相互组合,从民族象征到个人物品,从历史战争到现实生活,全方位地展现了国家与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紧密联系,使读者在这些意象的引导下,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 。

诗歌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将对历史的悲痛、对先烈的敬仰、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多种情感融为一体 。这种情感不是空洞的口号式抒发,而是通过具体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如 “三千万针脚缝补残破的月光,血浸的土壤长出北斗的锋芒”,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能深深感受到国家发展历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

从传承历史记忆的角度来看,诗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将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历史片段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的意象化表达,让后人铭记历史的伤痛,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 。同时,诗歌中对国家发展成就的描绘,如量子卫星、天宫号、空间站帆翼等,也成为记录时代发展的特殊符号,使历史记忆在艺术的渲染下更加鲜活生动 。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