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71|评论: 0

大熊猫前传----金川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3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叱驭小稿注释赏析前言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叱驭小稿》为清代顾光旭所著诗集,其创作时间上起壬辰秋,止癸巳冬。此期间,顾光旭任职陇右,却屡求归乡奉养双亲未能如愿。恰逢朝廷征剿金川酋首,大司马制府文公奉命移师西川,奏请顾光旭随行。自壬辰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秋七月起,他从陇西出发进入蜀地,历经南徼、戎旃,并曾暂代臬事。诗集取名 “叱驭”,源自汉代王尊为益州刺史时,途经邛崃山,面对艰险道路,毅然叱驭前行的典故,彼时王尊赴任居部两年,凭借威信令蛮夷归附,而顾光旭借此典故表明自己虽如驽马般疲顿,却不敢因私情懈怠,一心忠勇任事的决心 。诗集内容丰富,生动展现了其随军西征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后世了解这段历史与当时文人的心路历程提供了珍贵资料。
具体诗作注释赏析七夕宿青阳峡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原文
陇云如盖陇坂长,秋风秣马苜菪香。
将登蜀栈指剑外,却望金城如故乡。
三朝三暮客千里,七月七日天二方。
群山似随新月转,匹马已到双星旁。
金风吹空气微白,凉天露下沾行客。
郭宿行军拜翠帡,张骞奉使占灵石。
会从万里觅封侯,且向良宵慰行役。
青阳峡前灯火明,青阳峡上人吹笛。
笛声吹折柳条青,杜老当年此地经。
昼看云水气参错,夜入冈峦势窅冥。
我今已觉崆峒薄,怀古重扪剑阁铭。
残更不寐跨马走,回首牵牛织女星。


  • 字词注释
    • 陇坂: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地势险峻,山路曲折。
    • 秣马:喂马。“秣”,喂养。
    • 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在唐代,此区域常被称为剑外。
    • 金城:在今甘肃兰州一带,为古代军事要地。
    • 翠帡:原指帐幕,这里指代军队的营帐。
    • 张骞奉使占灵石: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曾奉命出使西域。传说他在出使途中得到过有灵气的石头。此处用此典故,暗示自己如张骞般踏上远行之路,肩负使命。
    • 杜老:指唐代诗人杜甫,他曾游历多地并留下众多诗作,途经青阳峡时也有相关诗作。
    •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常被视为名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剑阁铭:西晋张载所作,记述剑阁的险要及历史上在此发生的重要事件,劝诫为政者重视此地的防守。
  • 诗句赏析
    • 首联:开篇描绘出陇地的壮阔景象,“陇云如盖陇坂长”,陇山之上,云层像巨大的盖子,陇坂蜿蜒漫长,展现出旅途的艰辛与环境的雄浑。“秋风秣马苜菪香”,点明时节为秋季,秋风中喂马,苜蓿散发着香气,在艰苦的行军途中,这一抹清香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机。
    • 颔联: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将登蜀栈指剑外”,即将踏上蜀地栈道,目的地是剑外,表达出对未知征程的向往与坚定。“却望金城如故乡”,回头望向金城,那里虽非真正的故乡,却在此时让诗人产生了类似故乡的眷恋之感,体现出长途跋涉中的漂泊与思乡之情。
    • 颈联:“三朝三暮客千里,七月七日天二方”,短短数日,诗人已行程千里,七夕佳节,却身处异地,与家乡远隔一方。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强化了孤独寂寞之感,同时也暗示了行军的紧迫。
    • 颔联:“群山似随新月转,匹马已到双星旁”,此句运用拟人手法,群山仿佛随着新月转动,而诗人单人匹马已来到双星附近。既写出了旅途的奔波,又巧妙地将七夕的双星融入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浪漫的氛围。
    • 颈联:“金风吹空气微白,凉天露下沾行客”,秋风拂过,空气泛白,凉意袭来,露水打湿了行客的衣裳。从视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渲染出清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旅途的疲惫与艰辛。
    • 颔联:“郭宿行军拜翠帡,张骞奉使占灵石”,军队在城外宿营,诗人以张骞自比,暗示自己肩负使命,踏上远行之路,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
    • 颈联:“会从万里觅封侯,且向良宵慰行役”,诗人表达了希望在万里征程中建立功勋、觅得封侯的壮志,同时也劝慰自己在这七夕良宵,暂且慰藉辛苦的行役生活。展现出诗人内心既有豪情壮志,又懂得在艰苦环境中自我调适的复杂心态。
    • 颔联:“青阳峡前灯火明,青阳峡上人吹笛”,诗人抵达青阳峡,看到峡前灯火通明,有人吹奏笛子,从宏大的自然景象转向具体的人文场景,为诗歌增添了生活气息。
    • 颈联:“笛声吹折柳条青,杜老当年此地经”,悠扬的笛声仿佛能吹折柳条,而杜甫也曾在此地经过。诗人由笛声联想到杜甫,既表达了对前辈诗人的敬仰,又因身处相同之地,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 颔联:“昼看云水气参错,夜入冈峦势窅冥”,白天看到云雾与水汽交错,夜晚进入冈峦,山势幽深昏暗。通过昼夜不同景象的描写,生动展现了青阳峡的神秘与壮美,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
    • 颈联:“我今已觉崆峒薄,怀古重扪剑阁铭”,诗人此时觉得崆峒山都显得微不足道,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抚摸着《剑阁铭》。表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自身所处时代与使命的感慨。
    • 尾联:“残更不寐跨马走,回首牵牛织女星”,深夜难以入眠,诗人跨马前行,回首望向牵牛织女星。以景语作结,在孤独的行程中,牵牛织女星象征着相聚与团圆,而诗人却在奔波,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与漂泊之感。

谒诸葛武侯祠(时王师征金川,余随文绶大司马将赴军中)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原文
鱼水君臣万古思,锦官城外拜公祠。
天方西顾烦筹笔,我欲南征重出师。
太息有才过管乐,如何无梦叶龙螭。
平蛮愿识攻心策,乞假风云为护持。


  • 字词注释
    • 鱼水君臣:指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般亲密无间,相互成就。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助其建立蜀汉政权,二人的君臣关系被后世传颂。
    •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三国蜀汉时期,成都以织锦业发达闻名,设有专门管理织锦的官员,因此被称为锦官城。
    • 筹笔:筹划军事。这里指朝廷为平定金川叛乱而费心谋划。
    • 管乐:管仲和乐毅。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曾率领燕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诸葛亮常自比管仲、乐毅,以表明自己的才能和志向。
    • 叶龙螭:与龙螭相应和。“叶” 通 “协”,协调、相应。“龙螭”,古代传说中无角的龙,常用来象征帝王。此处指与帝王的心意相契合,得到重用。
    • 攻心策:指诸葛亮平定南中时采用的以安抚人心为主的策略。他认为用兵的关键在于征服人心,而非单纯依靠武力,通过七擒孟获等手段,使南中地区心悦诚服地归附蜀汉。
  • 诗句赏析
    • 首联:“鱼水君臣万古思,锦官城外拜公祠”,开篇点明主题,刘备与诸葛亮如鱼水般的君臣关系,千古以来令人追思。诗人在锦官城外参拜武侯祠,表达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 颔联:“天方西顾烦筹笔,我欲南征重出师”,此时朝廷正为西边的战事烦恼,费心筹划军事,而诗人自己也将跟随大军南征,再次踏上征程。此联既写出了时代背景,即金川叛乱引发朝廷重视,又表明了自己的使命,呼应诗题中 “时王师征金川,余随文大司马将赴军中”。
    • 颈联:“太息有才过管乐,如何无梦叶龙螭”,诗人感叹诸葛亮的才能超过管仲和乐毅,却遗憾自己没有像诸葛亮那样与帝王心意相通、得到重用的机遇。“太息” 一词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也体现出他对自身境遇的思考,渴望能像诸葛亮一样施展才华,为国家建功立业。
    • 尾联:“平蛮愿识攻心策,乞假风云为护持”,诗人希望在平定蛮夷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并运用诸葛亮的攻心策略,同时祈求上天借助风云之力护持军队。表达出诗人对此次出征的期望,不仅要依靠武力,更要注重收服人心,以实现长久的和平,同时也反映出在战争面前,对天时等外部因素的一种期待与敬畏。

锦树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原文
锦树应无羌,园居积翠中。
家严慈园居锦树里,薜衣秋水绿,藤杖夕阳红。
为善看前业,寻山何短童。
远游违定省,堂上话蚕丛。


  • 字词注释
    • :此处可能通 “恙”,表示灾祸、疾病。“锦树应无羌” 意为锦树应该没有灾祸。
    • 家严慈:指自己的父母。“家严” 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家慈” 是对自己母亲的尊称。
    • 薜衣:用薜荔的叶子制成的衣服,多为隐士所穿。这里形容父母穿着朴素,生活闲适。
    • 定省:指子女早晚向父母问安。“远游违定省” 表明诗人因远行在外,无法按时向父母问安,体现出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 蚕丛: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开国君主,这里指代蜀地。“堂上话蚕丛” 表示与父母在堂上谈论蜀地的事情。
  • 诗句赏析
    • 首联:“锦树应无羌,园居积翠中”,描绘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锦树生长在翠绿的园居中,应该没有灾祸。通过对家园景色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家人平安的美好祝愿,也暗示了家园的宁静与温馨。
    • 颔联:“家严慈园居锦树里,薜衣秋水绿,藤杖夕阳红”,具体刻画了父母在锦树园中的生活状态。父母穿着朴素的薜衣,如秋水般碧绿,手持藤杖,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安详。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父母闲适、宁静的生活,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眷恋。
    • 颈联:“为善看前业,寻山何短童”,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继承先辈的善业,注重品德修养;后一句则描述了父母在山林间游玩,即使没有太多僮仆陪伴,也能自得其乐。体现出父母的豁达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家庭的良好家风。
    • 尾联:“远游违定省,堂上话蚕丛”,诗人因远游在外,无法尽到子女对父母的问安之责,内心充满愧疚。而与父母在堂上谈论蜀地之事,既表达了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又暗示了自己身处蜀地的经历,将个人情感与地域特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相岭行
[color=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color)  !important]原文
诸葛出师先入南,南人自此不复反。
当时取道出沈黎,渡泸遂至滇池远。
沈黎之郡古邛筰,冈峦绵亘道弥恶。
群峰叠起插天高,千丈飞流向人落。
丞相旌旄此往还,蜀人思相名其山。
而我梯空上突兀,飞𪨗忽堕冥蒙间。
冥蒙似识英灵聚,六月凝冰四时雨。
黄昏山鬼泣金沙,白日蛮丁震铜鼓。
铜鼓四震金沙鸣,岭色照耀回欃枪。
返思奏凯班师日,兹岭岂即邀荣名。
风霜兵火三千载,纵有名存相安在。
空余一片岭上云,下视茫茫浩如海。
陵谷变萨亦何有,诸葛大名垂不朽。
君不见东流江水号平羌,万古山高共水长。


  • 字词注释
    • 沈黎:古郡名,在今四川汉源一带。
    • :泸水,即金沙江。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曾渡过泸水。
    • 滇池:在今云南昆明一带,为云南最大的淡水湖。
    • 邛筰: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邛都和筰都的并称,其地在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
    • 旌旄:古代军旗,这里指代诸葛亮的军队。
    • 飞𪨗:指草鞋。“𪨗” 同 “屩”,草鞋。“飞𪨗” 形象地写出了行走的匆忙与艰难。
    • 欃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它是不祥之星,这里指代战乱。
  • 诗句赏析
    • 首联:“诸葛出师先入南,南人自此不复反”,开篇讲述了诸葛亮出师南征的历史事件,他的军事行动和安抚政策使得南方百姓从此不再反叛,奠定了南方地区的稳定局面,突出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和深远影响。
    • 颔联:“当时取道出沈黎,渡泸遂至滇池远”,具体描述了诸葛亮南征的行军路线,从沈黎出发,渡过泸水,一直到达遥远的滇池。通过对行军路线的追溯,展现了诸葛亮南征路途的艰辛与遥远,也体现了其为实现国家统一而不畏艰难的精神。
    • 颈联:“沈黎之郡古邛筰,冈峦绵亘道弥恶。群峰叠起插天高,千丈飞流向人落”,描绘了相岭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这里曾是古邛筰之地,冈峦连绵不断,道路极其险恶。群峰高耸入云,千丈飞流直泻而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相岭的雄伟险峻,也暗示了诸葛亮南征时面临的艰难险阻。
    • 颔联:“丞相旌旄此往还,蜀人思相名其山”,因为诸葛亮的军队曾在此往来,蜀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将这座山命名为相岭。此联将历史事件与地理名称的由来相结合,体现了百姓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 颈联:“而我梯空上突兀,飞𪨗忽堕冥蒙间”,诗人自己踏上相岭,如攀登天梯般向上,穿着草鞋在陡峭的山上行走,忽然陷入一片迷茫之中。“梯空”“飞𪨗” 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登山的艰难,“冥蒙” 则营造出一种神秘、迷茫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未知的敬畏。
    • 颔联:“冥蒙似识英灵聚,六月凝冰四时雨”,在迷茫的氛围中,诗人仿佛感受到了诸葛亮等英灵的聚集。相岭气候奇特,六月依然有冰雪,四季都有降雨。此联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情感相结合,既突出了相岭的神秘气候,又进一步强化了对诸葛亮的缅怀之情,仿佛这片土地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而充满了灵性。
    • 颈联:“黄昏山鬼泣金沙,白日蛮丁震铜鼓”,黄昏时分,山中仿佛有鬼哭之声回荡在金沙江边;白天,蛮地的人敲响铜鼓。通过对黄昏和白天不同场景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神秘、诡异的氛围,展现了相岭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此地曾经经历过的战乱与动荡。
    • 大熊,m颔联:“铜鼓四震金沙鸣,岭色照耀回欃枪”,铜鼓的声音四处震动,金沙江水仿佛也在呼应,岭上的景色在光芒照耀下,似乎要将战乱之星驱赶回去。此联通过对声音和光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宏大、壮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希望此地的战乱能够平息。
    • 颈联:“返思奏凯班师日,兹岭岂即邀荣名”,诗人回想起诸葛亮南征奏凯班师的日子,思考这座相岭难道仅仅是为了获取荣耀之名而存在吗?此句引发了对历史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相岭见证了诸葛亮的功绩,但它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