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然博物馆同时也是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也是成都理工大学的一张名片,是座融合地质奥秘与生命演化的科学殿堂。展馆内,矿石的璀璨与恐龙的雄姿交相辉映。 步入一楼的矿产资源厅,仿佛闯入了一座地下宝库。铁矿石的冷峻、铜矿石的斑驳、金矿石的耀目、稀土矿石的珍稀,以及玉石的温润,共同编织出地球46亿年的地质史诗。最令人驻足的是紫外线灯光下的荧光矿石,它们如星空碎片般在暗处闪烁,以化学之美诠释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矿石不仅是工业文明的基石,更是地质学家解读地球历史的密码。 二楼的“龙行川渝”展厅中,高达24米的合川马门溪龙骨架昂首而立,其修长的脖颈与庞大的身躯令人屏息。这具亚洲最大的完整蜥脚类恐龙化石,骨骼完整度超80%,尾椎经修复增至55节,末端还新增了象征防御的骨质尾锤,尽显科研的严谨与想象力。 关于这具恐龙化石,我和它还有点小渊源。1988年,我还在成都42中上初中,生物老师曾遗憾提及:学校曾与成都地质学院(今成都理工大学)合作,每年组织学生参观恐龙化石。但就在我们之前两届有几个学生偷走了一块骨骼化石,导致合作戛然而止。此后我跟同学也曾经到地质学院内存放恐龙化石的地方(好像就是现在的能源学院)窥探过,却始终无缘得见这具传奇化石。三十余年后的今日,当它终于矗立于眼前,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童年失落,终在科学的辉光中得以释然。 尽管时间有限,未能遍览所有展厅,但仅矿石的瑰丽与恐龙的震撼已值回 20元票价。离馆时回望“蜀山”建筑,其设计灵感源于四川盆地的地质褶皱,玻璃栈道如蜀道蜿蜒,将自然地貌与人文智慧凝结于一室。博物馆给予参观者的 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与地球史诗的深度对话——这里,是成都献给每一位好奇者的自然礼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