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腰子馍馍与新场血旺
今年羊年春节,初一,当家人就到鹤林寺把香烧了。她提出初五到高堂寺,因为雨,结果初六到了高堂寺。高堂寺的人气好像不是好旺。卖香的告诉我,今天都是最后一天假期了。前几天才挤。还说,高堂寺最闹热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二十八日。高堂寺与我前年看到的,庙宇变化不大,只是新修了一个可以容纳几百台车的大型停车场。当家人烧完了香,我们就转道新场古镇了。
新场古镇,我前些天骑车都来过了。没得啥子新的看头和转头。这个古镇,其实就是喝悬茶的古镇,木然发呆的古镇,就是打呵嗨,啄瞌睡的古镇,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摆日白龙门阵的古镇,冠冕堂皇的说法,就跟平乐一样,叫休闲的古镇,到这里,当家人想随便买点菜,还有就是肚皮在唱“饿龙岗”,吃点饭。我们发现古镇人气还可以,大假最后一天,河边坐了很多人。家家馆子居然都客满。真是奇了怪了。有两家的门口居然排起了长队。他们要追求的美味,就是新场有名的菜---肥肠血旺。
血旺这东西,其实很便宜,原本是猪身上的最不值钱的下脚料。我小时候,不但在农村乡镇普遍有卖血旺的摊摊,就在邛崃城的东南西北街都有卖的。以北街和西街最多,这是穷苦人士,主是农民进城的解决午饭而兴起的。我记的,那时一盆(木盆)血旺,大概是1-5元。卖血旺的摊摊,用一个炉子,放一口大锅,里面煮划成小块的血旺,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刚刚在开。在上面还浮一个洋瓷碗,装的是化了的猪油。那时的农民进城赶场,多是自带干粮,干粮有两种,饭巴团和猪腰子馍馍。所谓饭巴团,其实是把半生不熟的米捏成拳头大的饭团,放在炭火里烧,表面有些焦黄。而猪腰子馍馍,就是玉米馍馍,因为外观像猪腰子,所以称为猪腰子馍馍。中午,农民赶场肚皮饿了。就会到卖血旺的摊摊上,买一碗血旺,掏出干粮,解决中午饭的问题。装血旺碗是土巴碗,很浅很小。调料有一点点猪油,一点点熟油海椒,一点点花椒面,几粒葱花。有放肥肠和酥黄豆的,但不多。这些血旺摊摊也卖饭和玉米馍馍,但很少人买。 血旺,这个不登大雅之堂下里巴人的饮食,现在居然被人追捧, 这是人们的心理的逆变,这可能又是一个“甲方乙方”现象。
血旺到处都有,都在卖,为什么单单新场的名声最响,我猜想,可能是宣传炒作的原因。我小时候路过新场,也在新场吃血旺。我感觉到猪腰子玉米馍馍配血旺吃,才别有风味,是个绝配。邛崃民间也有血旺下玉米馍馍非加安逸的说法。但那时,对新场的印象不太好,感觉脏,卖血旺的铺子,板櫈和八仙桌,上面又黑,油瞿瞿的,还有很多污垢,店面破破烂烂,阳尘挂满。那天我和当家人找饭吃,结果发现生意最好,打拥堂的两家,感觉还是与我小时看到的一样脏,,但人气远却超那些看起来干干净净的铺子,真又是奇了怪了。
终于找到一个馆子吃饭了,当家人说,既然到新场了,还是点一份它们的名菜,肥肠血旺吧。老板问,大份还是小份?我说,小份。当看到老板把满满几调羹味精很潇洒地放到血旺里时,我暗暗骂到,老子不过是老了,如果年轻,老子去办个味精厂,把你几爷子的钱赚惨。我们只吃了小份的一半,感觉是,海椒辣得惊风火扯,鬼哭神嚎,花椒麻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我小时候猪腰子玉麦馍馍配血旺吃的感觉完全没有了.
2015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