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57|评论: 0

[风行户外] 游紫阳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9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1月18日下午,游紫阳寺。
      说来惭愧,七十多岁的我,还是首次游此地。
      紫阳寺,因有名的“苍溪十景”之一的“紫阳晓钟”而闻名。
      苍溪文人黄庭寿先生是这样写紫阳山的:紫阳山位于苍溪城东二十里,一峰屹峙,高入青云;四围峭壁,可以扼要。站在山顶,凤凰山、避尘山、云台山、大获山罗列周围,苍溪、阆中城隐约可见,嘉陵江、东河左环右绕。紫阳山有紫阳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川北有规模的禅林。寺有巨钟,“明景泰四年十二月初六铸,圆大而声宏,击则响彻过城”(清康熙《苍溪县志》)。拂晓时分,钟声应时而响,清人有诗为证:“紫阳古苑五更中,响彻云霄渡远风。景泰金声刚到耳,孤松犹挂月朦胧。”山还是那座山,但寺院建了又毁,毁了又建,现在早已不见了昔日的恢宏气象,只剩残砖断瓦。因录名人杨瞻诗作结:“丛林深处坐云烟,佛殿雕梁尚记年。有路可通狮子岭,无人能说野佛禅。笑将贝叶灯前颂,倦伴白云石上眠。半日山中俗冗隔,忧民暂息万钩肩。”
      小车行进在华盖村一组返城的山道上,因矗立于山巅的钟楼醒目以为是紫阳寺,便直奔其而去。
       到后方知这是后来建的晓钟楼。观那钟楼:木质六角三层,翘角飞檐,斗拱交错,雕梁画栋,黛瓦紫楹,金碧辉煌,气宇轩昂。有楹联:“紫阳钟声嘉陵谷 青霭云堆尺五天。”
      晓钟楼东,有黄新明先生作《紫阳山记》:
      “梨乡苍溪,遐迩闻名。县城以东十里,云台山遥相对之,五峰矗立,层峦叠翠,丛林浩莽,花果丰盈,更有古寺钟楼巍然者何?苍溪紫阳山之福地胜景也。
      斯山也,缘紫气东来而布道化育,因紫阳真人而享誉得名。山盈六色龙光紫气,脉连五峰佛手仙境。云卷云舒,变化无形,流清流湍,荡涤心旌。俯瞰千里沃野,逶迤峰岭;雄视苍阆锦绣,绵延城镇。五指峰瑞雾综绕,龙吟凤鸣;太极梁造化奇功,阴阳天成;如意梁祷祝如意,情重万钧;松涛轩日和景明,修心养性;放生池高山明镜,水碧山凝;紫阳寺天人合一,道佛鸿声;观音庙灵光皈依,祈祷康宁;晓钟楼飞檐斗拱,唤醒万民;龙王井山泉甘露,润泽巷生。百千物种,广汇异珍;万顷林木,松涛阵阵。四时风物,蕴日月之精华;满山形胜,萃人杰与地灵。端的是:紫气东来,阳光普照,气贯九域,光耀古今。斯山也,物华天宝,道德文昌。历史地理,记述辉煌,民风民俗,文化益彰。道陵天师,云台开光,紫阳真人,传道流芳。灵峰山寺,烛蜡飘香,庙会人潮,掀波逐浪。耍龙灯,云峰锣鼓铿锵;放花炮,乡镇户户吉祥。今有陈氏玉树,得道儒商,魂牵故土,归根尚飨,建设园区,谱写华章。农旅融合,产业兴旺,花果满山,四季飘香。名珍特产,远销他乡,游人不绝,欢笑爽朗。文人骚客,行旅这厢,吟诗遣兴,辞赋飞扬。堪写意:业兴廪实,老百姓喜气洋洋;耕读传家,众乡亲福祚绵长。
      仙山是记,生韵结诗:
      山水悠悠五峰藏,地灵景胜惠风扬。龙腾松岭启祥瑞,鹤舞道台逢吉昌。意向阴阳穷至理,神通日月定纲常。儒商兴业传佳话,寸草春晖万古芳。
      (县人黄新明壬寅天正月欣撰于紫阳山松涛轩)”
      黄新明先生文可知,此地乃一景区,大概有松涛轩、放生池、紫阳寺、观音庙、晓钟楼等。
      黄庭寿先生对周边景物的描写,特别是紫阳山,站在山顶,凤凰山、避尘山、云台山、大获山罗列周围;新明先生则有“五峰矗立”,“脉连五峰佛手仙境”。有殊途同归之感。其实,我是个不辨东南西北的人,回来后看地图方知,凤凰山在北、避尘山在西、云台山在南、大获山在东,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
      庭寿先生谓“紫阳山有紫阳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川北有规模的禅林。”寺有巨钟,“明景泰四年十二月初六铸,圆大而声宏,击则响彻过城”(清康熙《苍溪县志》)。“寺院建了又毁,毁了又建,现在早已不见了昔日的恢宏气象,只剩残砖断瓦。”可知庭寿先生作此文时,紫阳寺尚未重建。而新明先生作紫阳山记是庭寿先生文之后的两年,其时钟楼已重建。但不知钟楼是在寺内还是在现址。
      我徜徉在返回的水泥路上,回首暖阳下的晓钟楼巍峨的剪影,想象着松涛轩、放生池、紫阳寺、观音庙等景观。显然,这个顶多算是镇一级的小园区,那些精致的景观,投资者还是动了不少脑筋的。
      路边有一农妇,正在整理地里的枯树枝,说是本来栽的是青花椒,但不想长势不好,拔了再栽桃树的。
      后经打听方知,紫阳寺在另处。不过现名紫阳观。
      紫阳观有大殿一重。山门上有匾牌“紫阳观”。山门两旁的长廊上有残碑、佛像等。
      抄录残碑:“修乐楼碑记紫阳之名由来久矣。明景泰四年铸有铜钟,名景泰钟,传为苍溪八大景之一。前有云台观遥遥相对,后有烟峰山蜿蜒而来,其名胜可想见也。前旧有乐楼一座,年远代湮,风雨飘零,瓦败垣颓。时本寺住持僧静理居此数十年,目观情形,不忍没减古迹,爰集四方善士鸠工培植既竣。其有各境踊跃乐捐者,讵忍二民没真姓字。特立石为志,以舆此乐楼千无不朽云。民国八年阴历七月初七日公立”
      “静理上人,原籍系本邑紫竹崖,俗佘姓。落发本土寺礼师清洁和尚。颇通经典,虽居(释?)而好儒,故寺中匾额多系名人撰。凡于塑佛像建殿宇等事郭行不怠。而上人当之,然其意念所及,未竟功而卒。其师兄静安理事,奢靡自奉遊荡不羁,将常业尽行佃当。虑壇越之指责,逊跡远扬。斯时上人以佛焚獻缺供、已身之衣食无资、道侣乏人孑身自强。时而为人代育经典,时面碣力开闢荒蕪,忍饥耐寒。至今犹有道其苦状。以五六年之齿迹赎回常产,尽力耕种,屢获丰年,以终岁所入足资二三人之生活。招来法嗣道明、道真。道明稍诚朴,令其力农,而田业不虑荒废;道真稍灵敏,令识经典而佛法得以有继。因才施教诚良师矣。迨其成立足以佐助善乃矣。心功果力辅其师之有志未逮者。于宣统元年首建山门以及佛殿匾额对联,续继又修文昌殿及乐楼下天井并雨廊石砌。年余又新修西廊下佛殿三间并培補乐楼及两边围墙。竣工未久旋培烟峰场之玉皇宫山门外之财神楼宫之厨房单房客房共四间。两寺所费总计三千余贯。迄今佛像则加森严矣,庙宇则加广大矣。方境首事之来庙祷拜者莫不交相羡,曰使非上人当日之克勤克俭愤发自为,而庙貌安有如是之观瞻哉!在他人可以筹躇满志矣,而上人犹以寺中布置之未完善者,经之营之念念弗忘,其乐交乐善之心未已。而将来功果之浩大未可量也。然此犹其分内事耳。而吾有重于上人者,平日以钱米矜孤恤寡,贫民借贷不索利殖,于佛门振济之道似有得矣。用録其生平,以志不朽云尔。
      一本山常产四址界限依真元和尚碑志録列于左:东至檬寨垭上层大石板园崙横过为界;南至寨子岭下三层园崙横过为界;西至龙王坪横过底牛顶颈石坎园崙横过底鸡公寨为界;北至红庙子中层横崙过为界。
      中华民国九年岁次庚申月建癸酉朔日庚辰谷”
      从古碑可知,紫阳寺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铸有铜钟,名景泰钟,传为苍溪八大景之一。寺有巨钟,“明景泰四年十二月初六铸,圆大而声宏,击则响彻过城”(清康熙《苍溪县志》)。乐楼年远代湮风雨飘零瓦败垣颓,本寺住持僧静理居此数十年,目观情形,不忍没减古迹,爰集四方善士鸠工培植既竣。明杨瞻(1491年-1555年)诗有记,清康熙《苍溪县志》有记,寺内古碑有记,紫阳寺之名,住持静理,紫阳寺为佛教寺院,古碑上并未记有紫阳真人之说,这是不争的事实。
      重建后命名为观,还是很遗憾的。
      悠悠钟声相伴的佛教紫阳寺,承载着佛教慈悲精神,在岁月中沉淀出浓厚韵味,慰藉无数信徒心灵,镌刻下虔诚故事。然而命运弄人,重建时它摇身变成道教紫阳观,身份骤变打破人们对其延续千年的认知。那默默矗立的古碑,清晰记载着寺院住持之名,确凿证明此地曾为佛教圣地。
      佛道有共通之处,改名也许有其合理性,但在古碑无言诉说前却显得无力。我想,文化传承是精神延续,紫阳寺与当地民众生活、信仰紧密相连,其建筑风格、宗教仪式等都是佛教文化的鲜活体现,改名却剪断了传承纽带。
      从紫阳寺到紫阳观,无论它的名称如何改变,我们都不能忘记它曾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那残破的古碑,不仅是一块块石头,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传承的守护者。它提醒着我们,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让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暖阳高照,万簌俱寂,绿地曲径,名木古树,香炉法器,庄严肃穆。重建后重檐斗拱的大殿,纯木穿逗,雕梁画栋,黛瓦红墙,精美无比。我漫步寺内(应是观内),感慨万千:真的是有钱人都很任性啊。
      古碑上的常产四址界限,应是建筑物与庙产,很广大的。新的建筑,没有原来的大,原寺院有于宣统元年首建的山门、以及佛殿,续继又修文昌殿及乐楼,下天井并雨廊石砌。年余又新修西廊下佛殿三间并培補乐楼及两边围墙。也就是说,紫阳寺有山门、佛殿、文昌殿、乐楼、天井雨廊、西廊下佛殿三间等。现在的大殿应是原佛殿,乐楼无,另有一小殿;坐北朝南的山门,四柱三门,飞檐翘角;红墙围护,器宇轩昂。端的是金碧辉煌。
      好在围墙内的长廊中,保留了原寺院的残古碑佛像,让这座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闻名苍溪的古寺给人以寻找遗失的历史的机会。
      我头脑中复原紫阳寺的盛况:山门古朴,乐楼(钟楼)高耸,殿堂巍峨,天井清幽静谧,雨廊明朗通透,佛像庄严肃穆,香烟袅袅升腾,僧人们的诵经声交织成一曲宁静祥和的乐章,诠释着佛教文化的深邃与慈悲。
      这时,我想起了晓钟楼的楹联“紫阳钟声嘉陵谷,青霭云堆尺五天”,一时间,心潮仿若被这寥寥数语掀起千层浪。      
      “紫阳钟声嘉陵谷”,当第一缕晨光照亮山巅,洪亮的钟声悠悠响起,打破了山谷的寂静,在嘉陵谷间层层回荡。
      “青霭云堆尺五天”,仰头望去,青霭如纱,云雾缭绕,仿佛伸手便能触摸到那云端。这般美景,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副楹联,短短十四个字,却将自然与人文、现实与仙境完美融合。站在晓钟楼前,吟诵着这联语,感受着钟声与云雾的交织。我深深领悟到,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去追寻,总有一些瞬间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应如这晓钟楼般,坚守内心的宁静,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寻属于自己的那片精神家园,让心灵在这空灵的意境中得到滋养与升华。
      是的,旧时的乡下寺庙,儒道释三教合一,同时供奉着各路神仙。门前的古碑上不是也有“于宣统元年首建山门以及佛殿匾额对联,续继又修文昌殿及乐楼下天井并雨廊石砌”吗。
      紫阳寺也好、紫阳观也好,它毕竟是一个民间宗教场所(准确的说应叫民间信仰,而非开放的宗教场所),人们在这儿能寻觅到内心的宁静,有属于自己的那片精神家园即可。
      如此,心便释然了。

      2025-3-2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