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爱把一段时间内有水平有影响的三个文化人,称为临邛“三学士”。胡巷子鹤山堂始建人魏国士先生有三子一女,次子魏尧西当年就和邛崃的顾俊卿、蔡月崖一起并称临邛“三学士”,深受邛崃人的爱戴。
魏尧西(1917~1998),是中国古典文学、陶瓷史、中医史和有2300年建城历史的临邛古城研究领域的专家,尤其在中国宋金戏剧史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魏尧西早年秉承父子,好学上进,熟读诗书,成年后写了不少有影响的研究文章发表。他用四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宋金戏剧,其著作《宋杂剧金院本新证》是其毕生心血的结晶。书中提出了许多学术新见解,创作了不少经典剧目,独立考释了金院本剧目及剧本佚文147种。其学术成就在国内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国人后来研究宋金戏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魏尧西曾任大邑文彩中学和新都师范学校教师、巴蜀书社特约编辑、重庆师院《元代文学词典》编纂、《邛崃县志编辑。
《魏了翁》一书,系魏尧西遗著,他在书中依据大量文献史料,叙述魏了翁生平事迹与学术贡献。全书近5万字,另附录131页了翁书法照片,可惜图照不存。
魏尧西1947年写的《邛窑志略》,发表在上海《东方杂志》上,引起了世人关注邛窑。
魏尧西的论文还有:《四川古陶瓷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邛崃石笋山摩岩造像》,《成都文物》刊用;《临邛火井考实》,《井盐史通讯》刊用;《〈灵枢〉成书时代》,《中华医史杂志》刋用(《灵枢》为秦始皇时代官修医典);《宋代的鼓子词》,《光明日报》《文学遗产》刊用;
《宋代的民间舞蹈》,上海文化出版社《舞蹈丛刊》刋用;《姚淑及其〈海棠居初集〉》,《文史杂志》刊用。
其遗著有《姚淑海棠居初集笺注》《魏尧西先生论文集》《别鹤琴操集》等。
魏尧西退休后应四川巴蜀书社之邀,参与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编写了《邛崃县志文物志》,参与了《邛崃县志》总纂工作。
魏尧先退休后不辞劳苦,和其弟魏朗走遍了邛崃的山山水水,搜集到不少红四方面军在邛崃西部建立革命根据地时遗留下来的石刻标语和使用过的遗物,为后来建立邛崃红军纪念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魏尧西治学严谨,在学术研究或教学过程中,一生以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对待学问,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当向他问及有人称鹤山堂魏氏系魏了翁后裔的说法时,他与其弟魏朗和儿子邓小军(随母姓)、魏昌林,侄子魏明阳,孙子魏立一致表示,“从未听魏国士祖上表述过我们的祖上就是魏了翁”,“鹤山堂立文靖公牌位,表达的是对魏了翁的尊崇之意”,明确不同意此类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