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2)日,本“人民+体验官”李树身LS,要推荐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文化产品《为什么年轻人选择AI当树洞?你会跟AI倾诉吗?》,同时小议几段,与网友共赏。 “人民+体验官”题图 截图:来源“人民+体验官”微博平台 人民微博发两问:“我失恋了,可以安慰下我吗?我觉得下班以后又累又很孤独,怎么办?” 人民微博回答:年轻人正在把AI聊天机器人当树洞,甚至让它们承担朋友、恋人、家人的角色。AI聊天机器人的反应性非常强,甚至比真人更贴心。对AI聊天机器人倾诉,要顾虑的因素也比对真人倾诉更少。这种可控、可预测,能极强地满足人的安全感需求,尤其对于依恋类型的人来说,选AI当“树洞”确实好处多多。但在关系中,我们并不只是需要可预测和可控性,我们仍然需要真实。 AI“树洞”是当代人的完美“树洞”吗? 是的,年轻人正在把AI聊天机器人当“树洞”,甚至让它们承担朋友、恋人、家人的角色。在社交媒体上,你可以搜到各种《把AI调教出“活人感”》的攻略。2025年1月,复旦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提到,13.5%的年轻人选择向AI虚拟人倾诉自己的心事,这一比例甚至高于父母亲人。 这是为什么呢?AI“树洞”有这么神奇吗? 首先肯定,表达本身就有一定的治愈效果。心理咨询中有一个技术叫表达性书写治疗,虽然回忆给自己带来消极感受的事件,可能在那一刻会让消极感受重现,但研究发现,仅仅是把自己的痛苦、不安等感受及相关的事情详细地写下来,就可以让人在接下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比不这么做的人睡眠质量更好、身心健康情况更好。 因为更重要的是,我们表达就会得到回应,回应是更治愈的,它能让我们感到被理解、被认可和被关怀,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反应性”或“响应性”。无论是家人给的支持给予我们提供了信息、鼓励,还是朋友给予的陪伴帮助我们抒发烦闷、安抚情绪;再或者是恋人给予的亲密,让我们感到被理解、被重视,这都是反应性在起作用。 AI聊天机器人的反应性非常强,甚至比真人更贴心。和朋友倾诉,朋友有可能在忙,需要过段时间才回复你,但AI是7x24小时随时在线的,几秒钟就可以响应你;家人可能会给你不想要的回复,催你做这做那,让你觉得更烦躁,但AI完全听你的指令,且不会对你指手画脚;恋人可能会和你有不一样的观点,和你争吵,或者冷战、回避你,但AI却会根据你的要求去改变人设,即你让它热情就热情,你让它冷酷就冷酷;人可能会忘记你讲过的事情,但AI会保存你说过的所有的话,能随时调用,可供你随时回顾。 这种可控、可预测,能极强地满足人的安全感需求,尤其对于依恋类型的人来说,选AI当“树洞”确实好处多多。因为对AI聊天机器人倾诉,要顾虑的因素也比对真人倾诉会更少。真人可能会泄露你的秘密,但AI会守口如瓶;真人听了你的负面情绪,可能也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由来;塑料朋友可能会转头在背后“蛐蛐”你,但你不用担心AI会评判你。 今年在社交平台上,有博主分享过自己被DeepSeek回应感动哭了的经历,获得了100多万个点赞,许多网友纷纷在评论区表示,感觉它好像是“温柔又深情的灵魂”。而且AI的反应性、可控感虽然在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我们的安全感需求,甚至起到类似心理咨询作用,但这并不一定完全是好事。 有人倾向于将AI表达解释为套路,认为和AI的交流感较弱,“活人感”不足。当我们说某人有“活人感”时,往往是因为感受到了别人的真实、真诚、敢爱敢恨,这和这个人的生活经历及知识阅历是分不开的,也和人类的情绪能力分不开。 也就是说,即便是DeepSeek生成的回应话术也是套路式的,想让它真的像活人那样有“活人感”,还需要费些功夫。AI呈现的共情话术和真人对我们的共情、接纳,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仍然存在差别。 不过可以肯定——把AI当“树洞”确实有好处,因为我们在倾诉时需要反应性;但在关系中,我们并不只是需要可预测和可控性,我们仍然需要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