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从“为人民服务”,已悄然变成了“为人民添堵”!
作者:MF米饭
“痛别”、“定了”、“刚刚”、“重磅” 等标题,已经成了官媒标配,不点进去你根本不清楚文章到底写了啥。当主流媒体也开始用这类吸睛标题吸引流量,我们不禁要问:官媒的底线在哪里?
2017 年1月,人民日报就曾批评部分民间媒体为追求点击量,成了“标题党”,将严肃新闻标题 “轻浮化”,赚了眼球,丢了节操。
而现在的人民日报却成了标题党。
除了《人民日报》,如今绝大部分公众号都热衷于通过标题吸引点击,以此增加阅读量。新华社也用这种标题。
流量时代,“标题党” 却呈现出 “病毒式进化”:从早期的 “跪求体”“震惊体”,到如今的 “悬念式”“蹭热点式”。
一种令人不齿的现象是标题的误导性命名——故意制造模糊性,诱使公众联想到某位知名人士,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猜测。
“雷军被处分” 这类刻意误导公众的标题,点进来才发现被处分的人只是和小米的雷军同名同姓而已。
新闻本应具备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而标题作为新闻的“门面”,更应简明扼要地传递核心信息。
然而,当官媒也开始沦为“标题党”,老百姓又能从中获取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呢?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是否已悄然变成了“为人民添堵”?
官媒为博眼球无所不用其极,算法统治下的流量帝国里,标题沦为资本的玩物,文字的尊严被践踏得支离破碎。那些为苍生说人话的担当,那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智慧,早已湮没在点击率的狂欢中。
“标题党”,就像一个花花肠子弯弯绕的人,雕虫小技,拐弯抹角,遮遮掩掩,坑蒙拐骗,不高级,不真诚,不友好,不光彩,不道德。
自媒体、商业平台玩玩尚可理解,但严肃权威的官方新媒体也丧失职业底线,玩得乐此不疲,这种自甘堕落实在不该。
标题的堕落,实乃时代的悲哀。当文字失去风骨,当思想沦为商品,我们得到的不过是流量的泡沫,失去的却是整个时代的精神脊梁。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官方媒体更应成为理性灯塔而非流量掮客,唯有坚守"内容为王"的初心,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守护公共话语权的纯洁性。
毕竟,媒体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收割眼球,而在于照亮认知。
希望人民日报等官媒能够好好的说人话!说老百姓都听得懂的话!说实话,说真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