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古镇的名字历经变迁,最早因飞乌县治地而称"飞乌坝",场镇被毁后明代重建时曾名"胖子店",后因东北边的牛尾山形似粮仓,更名为"仓山"沿用至今。
追溯历史,这里自先秦时期便有人居住,西汉初年划为郪县辖地,唐贞观二十二年,飞乌县迁至此地,属梓州管辖,历史上飞乌县在此存续了六百余年。三国名将姜维曾屯兵于此,唐代文人王勃客居飞乌,应县令之请手书"梓州飞乌县"县名,为古镇留下不朽的人文印记。
漫步古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几乎看不到外来游客的身影,多是世代生活于此的本地居民。他们聚在一起摆龙门阵,闲话家常,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以和平街为中心,街巷呈井字形向四周扩散,形成古镇独特的场镇格局。青瓦屋舍栉比鳞次,街道凹凸不平,门前潺潺流水,院内绿荫如盖下点缀着石桌石凳,构成了仓山古镇特有的韵味。
在古镇的尽头,依山而建的朝龙寺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背靠火焰山,下承郪江,建筑雄伟,层次分明,红墙青瓦、绿水环绕,为古镇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仓山古镇的文化遗产不仅限于有形建筑,还包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周朝的仓山大乐已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据传是周国军队凯旋归来时士兵手举盾牌相击狂舞,震撼了周文王,因而下令铸青铜钹替代盾牌,配以锣鼓伴奏形成的传统乐舞表演。此外,仓山太婆龙被列入市级非遗,由一群年迈女性自发组织成立的龙灯队,每逢盛大节日表演多个精彩节目,一招一式地道传统。
仓山古镇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悠闲。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嚣,只有集市的热闹氛围。当地居民大多土生土长,甚至有人一辈子未曾离开这个地方,他们在树下小憩,沏一壶茶,清风拂面,回忆起童年时光的纯真快乐。这种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生活态度,正是当代都市人所向往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