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82|评论: 0

[散文随笔] 喜读史权主席传来的文章和诗 禺草号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8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617088_29617088_1478587355053_mthumb.jpg

前段时间延长县作协主席史权先生,传来清·李式玉①在康熙十五年箸《巴馀集》中,记载那段与八世祖禹木公交往时所撰的文章和诗(各一首),看后颇为珍惜。因腿疾当时没有细读而延误。今再次品阅(同时查阅相关资料-张明祥《来青园集》、甲辰五续《张氏家谱》、《厀啸文集》等),对禹木公那段坎坷不平的经历,更进一步加深了解,同时还看到禹木公坦荡、无畏的心胸、气概;他并未因受那切肤之冤而气馁,反而静下心来著书---《廿一史弹词· 註》。这年五月,他在杭州西泠印社完成,视之为读史津梁《廿一史弹词·註题辞》。
康熙四年(1665),五十七岁的禹木公,在朝廷制定新条例考核各级官员后,对张三异的考核评价是一等、列上考。张三异因此受到玄烨(康熙)的再次召见。在京城期间,还拜访孝感籍同乡户部侍郎严正矩,开始彼此间后半生的交往。

guozijianpaifang_5956732.jpg

康熙七年(1668)禹木公擢升浙江绍兴知府,俸禄增加到二千石。这年好友方向标至邵武,恰逢邵武知府汪及众僚为禹木公饯行,遂撰《送张禹木之官绍兴序》。
康熙十一年(1672)禹木公主持编修的《绍兴府志》竣工,正逢史部推选列名学使之际,当地豪右者某唯恐张三异升迁,乃将张三异奉命临县督征公粮之事,诬陷为“下县私征”,并在京城大肆造谣。
张三异初到绍兴时,此豪右者某抢葬王姓祖坟,虽此案结讼三年,仍十分害怕新知府张三异的追究,暗中与某同乡某某贿赂五千金给张三异。张三异笑曰:“禹木上有君亲,下有子孙,顾肯昧理良心而惟利贪耶?何况,盗葬他人墓地不法,况先贤墓呼?”为此与这豪右结下梁子。四年内他常找张三异歪,还在京城上下大肆造谣。面对四处造谣中伤,张三异坦然道:“吾方寸中有天,何足介意!”
IMG_5042.JPG

康熙十二年(1673)孟春,张三异应临村巨龙岗副榜刘念澴之请为其父作传,题为《承德郎刘公闕传》,哪知不久,浙江巡抚范承谟升任福建,新任巡抚田逢吉为谣言所惑,停了张三异的职。绍兴人士为此匍匐号呼,向一些主管官员诉说真相,人群上街聚集,为张三异喊冤,诉说愤愤不平的心理。更有人在绍兴府城为张三异塑像、修建祠堂。巡抚田逢吉了解实情后,也后悔不已......
这年张三异六十六岁。李式玉《巴馀集·与越守张禹木先生》说的“复遭按剑”就是这段背景下的故事。下面细品这篇难得的文章和诗:
《与越守张禹木先生》
张式玉

播迁之后,复遭按剑,虽有十曹丘②无益也。故凡见爱於人,虽至丑不以为嫌;见恨於人,虽至美不以为好。今方在见憎之时,其为所吐弃宜矣。——摘自《巴馀集》
IMG_4986.JPG
【译文】
《和越(绍兴)太守张禹木先生》
李式玉在文章中感叹道:在经历流离迁徙的变故之后,又遭遇了有人以武力威胁(“按剑” 常表示持剑欲动,有威胁之意)的情况,即便有十个像曹丘生那样善于结交和宣扬他人美名的人,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帮助了。所以啊,大凡一个人被别人喜爱的时候,就算自己再怎么丑陋,对方也不会嫌弃;而一旦被别人厌恶,就算自己有再美好的品质或外表,对方也不会觉得好。如今我正处于被人憎恶的时期,被人唾弃嫌弃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张禹木使君招游越中》
(时从诸暨归出所薮乐府校订)
李式玉
曾听渔阳歧附歌,我来乘兴一经过。
潜夫今日犹逢掖,太守行春到苧萝。
修禊流觞临水畔,上陵探简出山阿。
当筵尚有何戡在,新曲旗亭孰最多。
                      摘自:《巴馀集》

IMG_4996.JPG
【译文】
《张禹木使君招游越中》
(时从诸暨归出所薮乐府校订)
以上是这首诗有较为详细的意译,在尽量在传达原诗意思的同时,还用现代较为流畅自然的语言来进一步表述,并且适当补充一些背景信息,让整首诗的情境更清晰:
《张禹木使君招游越中 (时从诸暨归出所薮乐府校订)》
我曾经听闻过那激昂的渔阳鼙鼓之声相伴的歌曲(“渔阳歧附歌” 可能化用安史之乱中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典故,借指曾经听到的一些有时代背景或特点的歌曲 ),如今怀着兴致勃勃的心情来到越中游览,而这次来是因为我刚刚从诸暨归来,并且正在整理自己所收集的乐府作品进行校订工作。 我就如同那怀才不遇的潜夫(“潜夫” 指隐居未仕或有才华却未显达之人 ),在今天依旧穿着普通的儒服(“逢掖” 指宽大的衣袖,借指儒服 ),而太守张禹木使君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来到了苧萝这个地方(“太守行春” 指太守在春天出行巡视、劝耕等活动, “苧萝” 是越中的一个地方,因西施而闻名 )。 我们在水边举行修禊的活动,大家流觞曲水(“修禊流觞” 古代习俗,人们于水边嬉游以消灾祈福,流觞是把酒杯放在曲折的水流中顺水漂流,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赋诗 ),享受着春日的美景;还前往山间探寻古迹,翻检简策(“上陵探简出山阿” ,“上陵” 可能指到陵墓或高处, “山阿” 指山间弯曲处,这里表示在山中探索 )。 在宴席之上,不知道是否还有像何戡那样的出色歌者(“何戡” 是唐代著名歌者,这里借指优秀的歌者 ),而在那热闹的旗亭(“旗亭” 指酒楼,古代酒楼悬旗为标志 )之中,又有谁新创作的歌曲最为出众呢? 以上意译是基于对原诗文字的理解和推测,具体含义可能因对诗句的不同解读而有所差异。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欢迎随时提问。

微信图片_20211022115547.png
注:
1.李式玉(16221683年),字东琪,又作东玑,号鱼川,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戏曲作家和词人。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属杭州)。李式玉在科举考试中多次未能考中,因此他决定专注于著述。他与当时的文人毛先舒、沈谦关系友好。李式玉创作了多种戏曲作品,包括《女董永》和《香楼梦》,不过这些作品并未广泛流传,仅在一些文献中有所提及。此外,他还著有《南肃堂申酉集》、《春城乐府》、《三都乐府》、《鱼川集》和《巴余集》等作品。《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收录了李式玉的部分词作。据记载,《全清词·=·顺康卷》第4册及《补编》收录其词13首,而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刻本《巴馀集》第十卷收录其词142首。经过整理,学者们为《全清词·顺康卷》补录了李式玉的129首词作。这位活跃于明末清初的钱塘人,字东琪,以其戏曲和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著有《鱼川集》、《巴余集》、《南肃堂诗稿》、《武林杂事》、《春城乐府》等。他的作品虽然在当时并未广泛传播,但通过现代学者的努力,其文学价值逐渐得到认可和发掘。
2.这里的 “曹丘” 可能是用了 “曹丘生” 的典故,曹丘生是汉代善于推荐贤士的人,此处指代能宣扬他人优点、善于帮忙,爱说好话的人。

bgb_08.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