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
=====
好扯!“我是司法局的”:法治社会岂容“身份撒野”
谢歌说事
据媒体报道,3月29日,有网友称,他在开车时与一名女司机发生行车纠纷后,对方持续在朋友圈辱骂,他选择了报警,对方在派出所称“我是司法局的”。事件发生后,山西晋城高平市委宣传部微博3月30日凌晨发布高平市司法局的情况说明称,确系该局工作人员,已予停职处理。↓↓↓
一场本可止于刹车的行车纠纷,却在“我是司法局的”的傲慢宣言中,演成了法治社会的荒诞剧。高平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因行车摩擦对他人持续辱骂,并在派出所亮明身份威胁“让他起诉”,最终被停职处理。
真是想不到,在司法局工作的身份意也成了撒泼的通行证?
行车未撞,辱骂先行。女司机从朋友圈的“外地乞丐”谩骂,到派出所的“我是司法局的”身份威慑,再到私信追加的“局里人不怕事”威胁,堪称来了一个“三步走”式的特权表演。更讽刺的是,司法局辩称“报单位系配合警方录入信息”,却无法解释配合登记是否需要强调职业身份?
普通市民填表时是否也需自报家门“我是送外卖的”或“我是摆地摊的”?这种苍白辩解,恰似给特权行为披上了一块程序正义的遮羞布,结果反让“依法配合”沦为“依法施压”的黑色笑话。
停职不是终点,特权思维才是病灶。尽管高平市司法局火速停职涉事人员,但公众的愤怒并未平息。网友质问:“若普通人敢在派出所高呼‘我是送快递的’,民警会否耐心调解?”
该 事件暴露的绝非个案,而是某些公职人员根深蒂固的区别于普通群众的身份优越感,难道穿上制服就自诩高人一等,手握公章便觉得可以法外开恩?这种思维,与司法系统本该捍卫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背道而驰,知法者犯法,犹如医者自毒,毒害的是整个社会的法治信仰。
女司机的嚣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线上朋友圈辱骂、社交媒体追击,线下派出所亮证、当面威胁恐吓。这种线上线下双轨施压的行为都已将其公职身份异化为“全网VIP通行证”了,既是对公民尊严的践踏,更是对网络法治的挑衅。当执法者自身沦为施暴者,民众的恐惧便不再限于一场行车纠纷,外地创业者因怕“我是司法局的”特殊关系不敢出门的控诉,戳中的正是普通人面对权力任性时的无力感。
这些年网络上像此类事件一搜一大把。“我爸是李刚”的待遇早已过时。这出闹剧,既是一面照妖镜,映出某些公职人员的特权幻觉;同时也是一把解剖刀,剖开“法治外衣”下权力任性的病灶。
法治社会容不下身份撒野。高平这场闹剧,看似以停职画上句号,实则留下沉重的叩问,若特权思维不连根拔起,今日的“我是司法局的”,难保不会变成明日的“我是税务局的”“我是教育局的”……法治社会的基石,从来不是靠身份镀金,而是靠权力谦抑。当执法者学会对法律低头,而非逼民众对身份低头,那句“依法处理”才能真正掷地有声。否则,再快的停职通报,也不过是权力傲慢的创可贴,既不能治标,更不能不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