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晓渡剑溪桥,踏雾冲云马足遥。见说金牛经历处,欲将兴废问渔樵。”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景区的北门,有一座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古桥 ——剑溪桥,青石构筑,三拱相连,呈南北走向,距今已有五百余年,依然坚固如初。2012年7月,剑溪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剑溪桥,是古蜀道由成都去昭化的必经之桥。明弘治中利州指挥彭山建,以青石构筑,三拱相连。拱圈为两半拼合式(亦称莲瓣式),桥长18.8米,宽4米,高7.5米。东孔跨度为5.3米,西孔跨度为5.2米,中拱跨度为5.8米,拱高3.4米。东孔用26排卷石成拱,中拱用30排卷石成拱,西拱用23排卷石成拱。
剑溪桥,桥面呈弧形,板石铺就阶梯式桥面。桥柱高0.6米,有石刻龙头镶其上,建筑技术精湛,历经数百年,桥形未变。剑溪桥头有石碑,上刻明正德丁丑(正德12年即1517年)剑州知州武缘李璧《过剑溪桥》诗:“看山晓度剑溪桥,踏雾冲去马足遥。见说金牛经历处,欲将兴废向渔桥。”
剑溪桥修建于宋代,宋人胡希道《界首》诗云:“几重岭隔几重湾,路入蒙蒙烟雨间。独立溪桥重回首,前头已是剑州山”。
自北周大象二年金牛道改道,由今昭化上天雄关后,此桥便成为古蜀道上重要桥梁之一。剑溪桥在宋朝时期已有,现在看到的剑溪桥为明代弘治年间重建,桥以青石条构筑,三拱两半拼合相连,桥有石刻龙身,头和尾分别立于两侧,是川北地区仅存的明代石拱桥,在金牛古道上也不多见。剑溪桥也因此成为研究明代古桥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编者按:“深化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擦亮四川各地“风景独好”文旅名片。从2025年3月1日起,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将在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走遍四川》专栏中陆续推出《风景名胜》,寻觅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等人文景物,激发四川各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旅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为游客当好风景名胜的“活地图”。
供稿:李崛、李飞
责任编辑:全网新媒体采编 王绮雯
内容审核:央省融媒推广采编
童铃值班主任:李崛 | 值班总监制:苏东华
出品: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