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更需作风清心,以"八项规定"擦亮为民底色 近日,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彰显了党中央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坚定决心。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其作风好坏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党的形象。在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应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清正作风护航全民健康。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小,却是观察党风政风的"显微镜"。以前,个别基层医疗机构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现象,有的医务人员收受"红包"成为潜规则,药品采购中的不正之风时有耳闻。这些看似细微的问题,实则是背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表现,犹如白袍上的污点,不仅玷污了医者形象,更伤害了群众感情。因此,作风建设无小事,医德医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转作风首先要转思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以此次学习教育为抓手,开展"规纪法"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原原本本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对照医疗卫生行业"九不准"要求进行自查自纠,让廉洁行医成为职业自觉。可以开展"廉政查房"“廉政诊治”,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诊疗,减少患者投诉获取患者满意度,让思想上的"紧箍咒"催生行动上的"正能量"。 作风建设贵在落实落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对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进行流程再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群众行风监督员作用,让群众监督触手可及,群众真切感受到清风正气带来的实惠。 医者仁心,需要清正作风保驾护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哨点",其作风更关系重大。要坚决杜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实在在的防控工作中。可建立作风建设与绩效考核联动机制,对收受"红包"、大处方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将患者满意度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让医务人员主动拒收红包蔚然成风,收获社区居民的真心点赞。 古语云:"医乃仁术,必具仁心。"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是健康守门人,也是作风展示窗。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一阵风式的运动,而应是融入血脉的自觉。让我们以此次学习教育为新的起点,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擦亮为民服务的初心,用清风正气呵护医患关系,让白大褂不仅闪耀专业之光,更焕发清廉之美,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作者:资阳市雁江区三贤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何亚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