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人介绍
李萍
中共党员、成都石室天府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四川省正高级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成都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总工会职工家庭家风建设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 公益项目成员
教育思想
传承千年石室优秀传统,融入活力高新创新元素,用阳光的心态传递阳光精神,用向上的言行催生向上力量。成就师生,达人达己。
破冰启航同心同行
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破冰互动中拉开帷幕。老师们通过趣味数学游戏与自我介绍,迅速打破地域隔阂,笑声与掌声交织,凝聚成“共建共享”的团队精神。
16:00 成都市李萍名师工作室正式启动,成都市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建萍,武侯区高中数学教研员幸世强莅临指导并作专题讲座,石室天府中学的全体校级干部,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党委副书记,石室天府中学校长,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李萍,成都市李萍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石室天府中学两校区的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两校区全体初、高中数学老师们共计186人齐聚一堂,以“共研、共融、共享、共进”为主题,共同开启一段崭新的教育探索之旅。
启动仪式分为:领导致辞、领衔人讲话,成员代表发言,授牌仪式,专家讲座,赠送纪念品等6个环节。
云端寄语开启教育新章
特邀专家成都市教科院教师研究发展所所长黄静梅,四川省教科院高中数学教研员吴中林为仪式通过线上连线方式为仪式致辞。黄静梅老师希望在工作室引领者的带动和全体成员的齐心努力下,夯实组织建设根基,铸就文化建设灵魂,凸显课程建设特色,强化平台建设辐射,突破功能建设格局。立志成为名优教师的摇篮、教育改革的先锋、优质资源的探索者、教育均衡的推动者,同时教师素质提升项目管理办公室承诺将持续为工作室的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在政策保障上持续加码,在专业支撑上开拓创新,在成果推广上搭建广阔舞台。
吴中林老师培养强调初中贯通培养已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希望各位老师以工作室为支点,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纵向打通学段积累,横向融合学科精髓,立体培育创新,通过课程重构、师资联动、评价创新,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贯通培养中真正落地生根。
心怀教育擘画发展蓝图
李萍老师从建立工作室背景初心,工作室理念介绍,工作室规划与管理,工作室展望4个方面讲话。建立工作室的初心回应时代之需,破解现实之困,凝聚团队之力。教育不是踽踽独行,而是携手共赴山海,深入探索初高中贯通培养的研究,甚至是小初高贯通培养的研究才能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发展之路。
工作室理念: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高中贯通培养核心素养导向: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背景下,数学课程承担着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工作室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初高中贯通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贯通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是一场“接力赛”,需要突破传统学制壁垒和体制机制限制,对初高中两个学段进行有机整合,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施以贯通培养。这种培养方式能增强教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工作室规划与管理在工作室的发展征程中,李萍老师强调要锚定一个核心目标,凝聚奋进力量;深耕两类课程研究,夯实教育根基;凭借三阶推进步骤,稳扎稳打前行;开拓四大贯通路径,打破发展壁垒;明确五个研究方向,精准靶向发力;推行六大行动方案,激发创新活力;展望七大成果愿景,勾勒美好未来;落实八项完成任务,践行教育担当;健全九项工作机制,保障高效运作;举办十个年度活动,汇聚行业智慧 。
同时期待三年后,学生眼中不再有对数学的畏惧,而是充满探索的渴望;教师手中掌握的不再是零散的教案,而是贯通的智慧;教育生态中不再是孤立的学段,而是呈现融合的风景。从今天起,愿我们以数理为舟,以素养为帆,携手同行,在数学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共同书写初高数学贯通培养的崭新篇章!共同描绘基础教育贯通培养的美好蓝图!
代表致辞畅谈教育新篇
教师代表曹李老师满含深情地开启了发言,他回顾自己投身数学教育事业的初心,“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便深知数学教育的魅力与责任。每一个数学公式、每一道难题,都是引领学生思维成长的钥匙 。”这份纯粹的热爱,也正是工作室成立的源动力,在数学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怀揣热忱,才能无惧风雨,砥砺前行。教师代表的发言,为李萍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蓝图。相信在工作室的引领下,数学教育将迎来新的春天,会点亮更多学生的成长之路。
荣耀授牌开启教育新征程
在全体成员见证下,成都市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建萍老师为工作室授牌,标志着这一数学教育共同体的正式启航。 期待未来凝心聚力,锐意创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携手书写教育新篇章!
专家开讲解锁教育密码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中学数学教研员,“四川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十一五高中数学骨干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科研工作者”幸世强老师,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工作室的发展、建设与规划》,以鲜活的案例解析课堂改革方向。
专属赠礼凝聚工作室情
一份纪念,承载感恩;一份心意,凝聚敬意。李萍老师为每位工作室成员怎送成员专属礼物:专著《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指引理论实践融合之路。这方寸之间的匠心之作,既是工作室的诚挚谢意,更是未来携手同行的美好见证。活动尾声,全体成员在镜头定格下这群数学教育追梦人的灿烂笑容,也为本次启动仪式画上圆满句号。
打通学段壁垒,培育数学思维
三维贯通路径
知识体系立体衔接• 函数概念螺旋上升:初中具象函数图像→高中抽象函数性质
• 几何思维渐进发展:实验几何操作→演绎几何证明→空间向量建模• 概率统计贯通培养:初中数据收集→高中分布建模→统计决策应用
课程标准融合创新
• 开发"桥梁课程":暑期衔接课程包涵盖集合语言、数学符号等过渡内容
• 重组知识模块:将高中导数前置概念融入初中函数变化率教学
• 跨学段教研联动:建立初高中教师联合备课机制与资源云平台
评价体系全景贯通
建立素养成长档案:追踪6大核心素养发展轨迹创新命题设计:设置初高中衔接型综合应用实施发展性评价:关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进阶
贯通培养新范式
知识建构:搭建"脚手架式"概念进阶体系思维培育:形成从直觉到逻辑的完整思维链条素养积淀:实现"三会"目标(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让我们携手打破学段壁垒,在知识贯通中培育数学思维,在素养衔接中造就未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