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初三学生张潇冉的寒假作文《旧轨还乡》被其语文老师王杨军转发后走红网络。
这篇作文以归乡之旅为线索,通过绿皮火车这一载体,讲述了张潇冉从杭州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回乡经历,文章里“铁轨锈成了记忆里的虚线,故乡洇成了底片上的残影”,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经《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转发后,文章获得了超过百万点赞、数万条评论。不少网友被其传递的情感打动,“句句不提思念,句句都是思念”“将乡愁的深沉展现得入木三分,看完这篇作文,我也想家了”。
张潇冉走红后,其故乡内蒙古乌兰察布也受到广泛关注。当地官方账号纷纷跟进转发,众多网友开始搜索了解乌兰察布。内蒙古文旅厅通过视频给张潇冉送上回信,并寄去家乡礼物,还宣布内蒙古所有景区将长期对她免费开放。乌兰察布市文旅局也准备了一系列惊喜,如寄出特产、制作推介视频、计划邀请张潇冉同学及老师去乌兰察布游玩等。
综合多家媒体评论观点,一篇作文成了内蒙古文旅的“宣传大片”,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足以见证文字的魅力。大家认同这篇文章,一方面说明有温度的文字才能打动人心,而非用套路、模板的机械化表达。另一方面,也提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留住乡愁的重要性。在城乡建设、乡村振兴中,尽量留住乡愁记忆,让“此处即彼处,他乡即故乡”,使得物质进步与乡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也是点赞的网友们期待读懂的“言外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