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6|评论: 1

[小米] 小米SU7碰撞爆燃3死事故全梳理!汽车是不是本身有安全设计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1.png
一、事故基本信息
时间与地点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安徽铜陵市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涉事车辆为小米SU7标准版,事故导致车内3名女大学生死亡。
事故经过
车辆状态: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导航辅助驾驶)智能辅助驾驶状态,初始时速116km/h。
施工路段:事发路段因施工封闭原车道,需改道至逆向车道,路障封闭区域存在动态调整。
系统响应:
22:44:24,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并开始减速;
22:44:25,驾驶员接管车辆,方向盘左转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22:44:26,方向盘右转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增至38%,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碰撞,碰撞前时速降至97km/h。
起火与逃生:碰撞后车辆爆燃起火,家属及救援人员称车门锁死,车内人员未能及时逃生。
二、各方回应与调查进展
小米公司
初步声明:4月1日,小米官方发布事故细节,强调车辆处于NOA状态,驾驶员接管后碰撞属“人驾责任”,并提交行车数据配合调查。
争议回应:
车门锁死:称车门配备机械应急拉手,可手动开启,但未直接回应现场救援失败问题。
善后处理:表示专项组将联系家属协助善后,但家属称事故后3天才收到回应,未实际接触工作组。
警方与政府
责任认定:铜陵市应急管理局确认事故为“单方交通事故”,非安全生产事故;交警部门初步判断责任在驾驶员。
家属与公众质疑
技术缺陷:质疑NOA系统对静态障碍物识别能力不足、紧急制动效率低(减速仅19km/h)及车门锁死导致逃生失败。
车企责任:家属称事故后小米未主动联系,质疑车企应急机制滞后;公众关注智能驾驶权责划分及电池安全标准。
三、核心争议焦点
智能驾驶系统有效性
NOA系统在施工路段动态改道场景下响应时间仅4秒,驾驶员实际控制时间不足2秒,减速效果未达预期。
车辆安全设计
电池爆燃:碰撞后电池包瞬间起火,黄金逃生时间不足30秒,车门锁死加剧伤亡风险。
应急机制:车门机械拉手实际可用性存疑,紧急呼叫系统接通耗时11秒。
责任划分与法律空白
现行法规未明确“人机共驾”事故责任归属,车企常以“驾驶员最终控制”规避风险。
四、行业与市场影响
股价波动:事故公布后,小米集团港股股价一度跌近5%,市场对智能驾驶安全风险担忧加剧。
此案或成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分水岭,推动行业从“技术优先”转向“安全优先”。
用户信任:事故暴露车企数据透明度不足问题,公众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存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5-4-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在关注电车安全
作为一个新能源车主,我最担心的就是碰撞后,能不能在起火前顺利打开车门逃离。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