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着芬芳,跋涉无限远,只为去一睹她那无比美丽的容颜…….
白云深处有人家
邓四平/文
在国内,有很多地方都有白云山。据我所知,广州就有一座白云山,当地的飞机场好像就叫白云山机场。蓬安也有一座白云山,蓬安的白云山虽然在全国并不是十分出名,但蓬安的白云山在南充、在四川一带还是很有特色,很有知名度,很有影响力的。
1981年,我在永兴小学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里高年级的学生出去春游,去春游的地方,一是金城山,二就是白云山。当时,白云山并不叫白云山,而叫白云寨。
在当时,金城山和白云寨可以说是非常出名的旅游胜地。从金城山和白云寨春游回来的学生说,金城山上有小西天,有晒经石,有打子洞,有一线天,还有南天门……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返回大唐长安路过金城山,马上驮的很多经书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师徒四人便在金城山上的一块巨石上晒经书,人称晒经书。金城山里漫山遍野都是松树,莽莽苍苍的松林一望无际。山风拂过,松涛阵阵,仿佛千军万马沙场鏖战,又似惊涛拍岸卷起层层巨浪。一到春四五月,山里开满了杜鹃花,当地人称映山红,山花烂漫,宛如杜鹃滴血,飘落山间。站在金城山上,可以远远望见几十里外的嘉陵江,望见美丽的南充城若隐若现,那山,那水,那城阙又仿佛缥缈的海市蜃楼,让人惊叹,叫人啧啧称奇。
春游回来的高年级学生摆,白云寨比金城山更好耍呢。当时,听到他们绘声绘色地摆着春游的经历和感受,我羡慕得不得了。从那以后,我便天天盼,年年盼,盼望着有朝一日我也能去游一游金城山或者白云寨。
1992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老家海田初中教书,那时候,我常常在学校大门边的一个名叫钟德亮的人家看电视,每次看到四川电视台播送天气预报,电视画面里就要出现蓬安的白云山,电视里出现一个绿茵茵的湖泊,湖边有一座十分精致小巧的亭子,让人倍感激动和亲切。这更坚定了我要去游白云山的信心和决心。
1996年4月,我在海田初中教初三,我带着五十几个初三学生,租了一辆中巴客车,第一次去游了白云山。后来,我又多次去游白云山。白云山确实名不虚传。
白云山位于蓬安罗家境内,原来名叫白云寨,附近还有黄泥巴寨等很多山寨,进白云山的马路边有一所学校,学校的名字就叫泥巴寺小学。从学校旁边的一条岔路进去,要走很远很远的山路,才能接近白云山。只见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漫山遍野长满莽莽苍苍的各种树木,尤以松柏居多。山中风光旖旎,景色秀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白云寨被开发打造成为了一个旅游景区,改名为白云山。白云山和大深南海一起成为了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气候凉爽,山中修建有避暑山庄,即使到了盛夏季节,夜宿山中,睡到半夜,还要盖被子,不然会很冷。因此,人们将白云山称作避暑胜地。大深南海里有一个南海寺,香火鼎盛。湖里有游船,往来如梭。岸上有一个南海餐厅,餐厅里煮的一种鱼,名叫南海跳水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十分好吃。那时候,每天到白云山和大深南海的各三五方的游客人流如织、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人们将到白云山和大深南海旅游戏称为“上山下海”。
我至今记得,去游白云山。进了白云山,便有一个山门,山门高大巍峨,像一个高大的牌坊,山门两侧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一边的石柱上写的是“明月清风颂未来”的句子,另一边石柱上写的是“林海松涛歌盛世”的句子。走进山门,便是电视里看到过的那个不大的湖泊和湖边的那个亭子。山中漫山遍野都是密密麻麻的松柏,茂密的枝叶几乎遮挡住了日光,山中清幽宁静得让人仿佛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继续往里走,只见山中怪石林立,有的巨石像老虎,像狮子,像大象,像奔马,像青蛙,像蘑菇,还有的山石像乌龟,仿佛正伸着脑袋在在地上爬,怪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往四处张望,只见山林里的地上长满了很多的苔藓、野草,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其中扁竹花最多,翠绿的叶片仿佛用水洗过一般绿,绿得直逼人的眼,白色的花瓣,星星点点散落在林间,像星星,像眼睛,还眨呀眨的,仿佛在怯怯地打量着每一个造访者的到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白云山里的旅游搞得十分火爆。山中修建有圆圆的竹楼、木楼,竹楼、木楼的上面尖尖的,圆圆的楼身和尖尖的楼顶都涂抹上了大红大绿等等五彩斑斓的颜色。远远望去,就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蘑菇缤纷地绽放在青绿的丛林之间一般,让人误以为一不小心撞进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童话世界。当时,要在这种竹楼和木楼里住一宿,收费60块钱,这在当时算是很贵的价格了,但是来住的客人依旧很多。当年,白云山和大深南海的帽儿梁上有很多小姐,据说还有俄罗斯小姐,每天到白云山和大深南海去消费的客人络绎不绝。有人说这些女人并不是真正的俄罗斯小姐,而是一些新疆的女人冒充的。还说花了很高的价钱,最后耍的却是新疆女人。简直划不来哟,划不来。
1999年4月,我又带学生到白云山里去游览了一次。在山中,我见到了白云山的半山腰上塑着一个很大的弥勒佛,当地人将其称之为大肚罗汉。这个大肚罗汉笑容可掬,圆圆的脑壳,大大的耳朵,尤其是肚子特别大。我和我的侄儿子爬到大肚罗汉的手臂上坐下照了一张合影。二十多年过去,照片至今依旧还在。白云山里的大肚罗汉给我的印象非常深。他笑容可掬的形象,他的大肚子,仿佛在指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做人要乐观开朗,遇到事情,不要悲观,不要失望。同时,做人要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后来,据说白云山林场为了防火,便封山关门不再接待游客了,也不道山里的大肚罗汉的塑像现在究竟还在不在了。
2004年10月,我在济渡中学教书的时候,和学校里一个名叫曹中明的同事一起搭车去游过一次白云山。我们在山中四处转悠。我们去爬了传说中的手把岩,登上了白云山的最高峰——日观峰。意犹未尽,我们又在山中四处寻觅,在一片山林中又遇见了一个荒废了很久的小庙。我们在山中东游西荡,后来实在走不动了,我俩便在半山腰上的青石板路上席地而坐,山风拂面,松涛阵阵,我们一起聊人生,聊理想,聊文学,聊家庭琐事,聊了很多很多。回到学校后,我记得曹中明写过一篇散文诗,文章的名字好像叫做《白云山听涛》,其中很多的句子写得十分优美,意境深邃,诗意隽永,和著名作家鲁彦所写的名篇《听潮》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很多的名山大川一样,白云山其实也有很多的传说故事。传说清朝的时候,白莲教义军在山里和清军周旋、战斗,有一次,义军在深夜被清军围住,山里的百姓便点亮灯盏放在岩石上为白莲教义军引路,义军因此得以突围,后来,人们将义军突围经过的地方称之为“灯盏岩”。还有一个“手把岩”的地方,据说也是义军突围时经过的地方,这里山势陡峭,地势险要,必须要用手紧紧地抓住岩石,用尽吃奶的力气方能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
传说,白云山里还有张献忠藏宝洞,洞里藏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后来,张献忠被清军追撵,便只好仓惶逃离,这些金银珠宝来不及带走,也就留在了山洞之中。后来,有好事者进山多处打探,最终无果,只好悻悻而去。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其真实性究竟如何,早已无从可考。
前几年,白云山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蓬安县建设局请我帮他们做软件资料。我便又到白云山去拍摄照片和搜集整理各种文字资料。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白云山里其实有很多很多的美丽风景,也有很多很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非常值得开发和打造,这种绝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相融相谐,交相辉映,如果开发打造出来,可以说丝毫不会亚于国内很多知名的景区和景点。如今的白云山就如一朵羞答答的玫瑰花,静悄悄地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云山一定会得都有效地开发和打造,届时,人们一定会闻着芬芳,跋涉无限远,只为去一睹她那无比美丽的容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025年4月1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