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218|评论: 25

[以文会友] 昔日商道著名幺店子柳树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公路交通还是希罕之物的时期,从响滩、元沱经大寨下六门三叉河,沿大路上红豆梁过韩家湾再上到梁云台山腰的垭口,有座路边客店,就是这条商道上著名的幺店子──柳树店。
       柳树店不知最早建于何时,但最迟也是民国时期,四、五间土胚瓦屋,面向梁云台山腰的大路,背后是山崖,周围有几颗柳树,店名就由此而来。这里是响滩、黑水、南风、福申、元沱、大寨、青龙各乡镇通往平昌县城的必经之地,凡过往客商、行人都会在这里歇脚打尖,喝茶打点心必不可少,晚到的还得在这里歇一宵。店侧还可俯瞰山脚下巴河坦溪河段穿梭来往的船舶、河这边张家坝谭家坝与河那边长岭观的美丽田园风光,勾连起客人对平昌县城的向往。这个垭口的大路呈Y字型,从六门三叉河大路上来一侧另有一条大路通往大风垭到青龙坎,伸延到巴中大罗,两路在店前合一,经龙兴湾到板凳垭,下行经蒙子垭下牟家坪就是金宝五一村,经龙门嘴过渡船就到县城了。
       小时候就听到乡邻的长辈们说到柳树店,还说得还些玄乎神秘,旧时有似梁山张青孙二娘开店那种色彩,过往客商须结伴而进;前面是梁云台山下的龙兴湾就更是有些恐怖,约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悬崖之下,山路崎岖,弯弯拐拐,密林岚瘴,刺趴交错,怪石乍立,阴森可怕,旧时曾有李鬼样的剪径之贼趁机打劫过往行商。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坏事被铲除了,代之以合法、正常的经营,柳树店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著名,龙兴湾也再没有旧时那么可怖,但单身一人走那里还是要点胆量的。
      我第一次经过柳树店是15岁时的1961年7月上旬,与近百名同学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响滩步行去平昌县城参加中考,来回都在这里休息喝稀饭。那时,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食物还不很充足,店里卖的绿豆稀饭之稀是一真不假,豆、米少得几乎肉眼可数,两分钱一碗就是既充饥又解渴的美食了,我们一次都要喝三至五碗,大个子同学还喝得更多。我们在这里第一次领略了柳树店的重要和周围的风光,还有龙兴湾道路的险与奇。成年后又在这条商道上往返了好几次,最后一次是1973年10月从县城回南风老家,每次都是充当的独行侠,因为坚信新中国的天下是安全的,柳树店、龙兴湾也是安全的,胆子自然就壮大了。以后因响滩到平昌的公路客运畅通了,有客运汽车乘坐,就再也没有走过龙兴湾、柳树店了。
    1980年代以来,随着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乡乡都通了公路,从响滩、青龙通往县城的这条商道也就无人行走而荒废成为历史了,柳树店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据六门当地的乡亲说,柳树店早己拆掉了。但凡是走过那条路,在那个幺店子歇过脚的老一辈人还是记得柳树店、记得龙兴湾的。
     如今,在柳树店原址的山崖下,一条通往六门、青云、巴中大罗的县乡公路环腰而过,山麓下的谭家坝、张家坝与巴河对岸的长岭观都己成了县城的延伸,高楼大厦栉次鳞比,街道宽大明亮,车辆来往如穿梭。巴河因下游风滩电站大坝拦河虽没有船舶的来往,但代之以两岸的达巴公路、巴达铁路和平昌──坦溪、兰草快速通道,不远处还有巴达高速出入口,交通效率提高了数十倍。
       社会快速发展,时代随之变迁。
       柳树客店成历史,昔日山河焕新颜。
                                                  2025年4月1日
IMG_20250316_160958_conew1.jpg
柳树店原址
IMG_20250316_160930_conew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5-4-2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满的回忆呀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4-2 12:2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柳树店,那时四通八达之交通枢纽,承载着无数故事传说之美好记忆!它是自然风景,它是历史书籍,它是人文情怀,它是一曲相思之恋歌!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版主关注、点评!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孤洲 发表于 2025-4-2 12:29
柳树店,那时四通八达之交通枢纽,承载着无数故事传说之美好记忆!它是自然风景,它是历史书籍,它是人文情 ...

感谢朋友关注和精彩点评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兴湾前面的板凳垭,当地人称为懒板凳,是路人走出荒凉的龙兴湾后在那里暂坐歇息的地方。

发表于 2025-4-3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是石垭场柳树店,石垭柳树店也有名气,也是交通要道,名传青石板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村上新房子 发表于 2025-4-3 16:10
我以为是石垭场柳树店,石垭柳树店也有名气,也是交通要道,名传青石板

哦!感谢关注。愿闻其详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下午,六十年前我们一起参军人伍并在同一个连队生活、战斗多年,现在湖北荆门定居的六门籍老战友丁安奎,从战友群里向我发来微信视频电话,称赞我这篇文章写得好,他说他的老家就在红豆梁上柳树店的大路旁,柳树店地段就是他们那个生产队的,店里的人畜粪便都是他们生产队组织社员定期挑去做肥料,每挑一担粪回去配记工分2分,他参军以前每次都去得早要连挑两担,担了一挑回去,其他的社员才往那里走。在柳树店做生意的人是坦溪公社一家姓张的社员,因店子下面的山林就归坦溪百花大队管。从龙兴湾走出头的懒板凳就是原城西公社的地界了,所以柳树店既是三个公社交界之地,又是多个公社通往县城的咽喉之地。六十年前我和丁安奎等六门公社30多人参军时还是人民公社时期,所以他仍说的公社,他后来在八几年大裁军时随部队整体兵转工转到湖北五七油田,后更名为江汉油田,退休后定居荆门。

2015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5-4-5 19:3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立克 发表于 2025-4-3 20:43
昨天下午,六十年前我们一起参军人伍并在同一个连队生活、战斗多年,现在湖北荆门定居的六门籍老战友丁安奎 ...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楼主| 发表于 2025-4-6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寂寞孤洲 发表于 2025-4-5 19:33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衷心感谢朋友精彩点评

发表于 2025-4-8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老先生战立克,将六十载山河巨变绣成绵长的人文锦缎。用双重视角穿行时光:少年的绿豆稀饭盛着饥馑年代的集体记忆,暮年的凭栏远眺倒映着高速公路切割的现代图景。文中地理坐标既是空间标记,更是时间刻度——龙兴湾的瘴气被法治清风吹散,柳树枝头的传奇化作混凝土森林的年轮。最动人的是那些未被明写的留白:瓦屋炊烟与钢桥隧道的对视,独行侠的胆魄消融在GPS导航的精确里。老先生用地理志的笔法写就的,实则是献给农耕文明最后的抒情诗。当谭家坝的船歌变成车流轰鸣,我们方懂得: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
阅读后,一直在感动中,有情怀,有历史,有文化的一篇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8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惊鸿仙子 发表于 2025-4-8 09:20
作者老先生战立克,将六十载山河巨变绣成绵长的人文锦缎。用双重视角穿行时光:少年的绿豆稀饭盛着饥馑年代 ...

发表于 2025-4-10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在火车站,岳父给我指柳树店,说他那些年当村支书时,每年要到县革委开一次大会,那时响滩南风没有车通县城,去来全靠走路,柳树店是他们这些农村支书经常歇脚的地方,是他们60-70年代农村支书的共同记忆,我当时听了没啥感觉,看了你这篇时光回溯,才知道老一代人的情感共鸣。谢谢你的回忆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4-1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心通 发表于 2025-4-10 15:27
那天在火车站,岳父给我指柳树店,说他那些年当村支书时,每年要到县革委开一次大会,那时响滩南风没有车通 ...

朋友的岳父说的是实情。感谢朋友关注、回复!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5-4-1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在柳树店下高土地坎坎上,望六冒孔,眺大寨路,别有一番心境。

 楼主| 发表于 2025-4-1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敢爱敢恨 发表于 2025-4-11 12:31
坐在柳树店下高土地坎坎上,望六冒孔,眺大寨路,别有一番心境。

感谢版主板关注,补充

发表于 2025-4-24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立克 发表于 2025-4-3 20:43
昨天下午,六十年前我们一起参军人伍并在同一个连队生活、战斗多年,现在湖北荆门定居的六门籍老战友丁安奎 ...

我在2008年前后走过了好几次的,那时上面还有一两户人在住的,反正每次走起都很神秘感,感觉后背有种凉飕飕样,石板路也还在的,当时还路还不算怎么荒的,到鸡公岭那里后面好像已经挖成路了,但不知硬化了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25-4-2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9 发表于 2025-4-24 18:52
我在2008年前后走过了好几次的,那时上面还有一两户人在住的,反正每次走起都很神秘感,感觉后背有种凉飕 ...

鸡公岭的村道路是硬化了的,但不通往龙兴湾,下面有一条乡道路经过大风垭通六门、大寨、福申和青龙。据丁安奎说:他前两年回老家探亲,听附近的乡亲说,他们上平昌城走大风垭公路就太绕弯了,走龙兴湾就捷得多,但有刺趴藤蔓挡路,他们就带把弯砍刀边走边砍,也能很快就进城了。
发表于 2025-5-2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立克先生,你好,好久不见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