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75|评论: 0

[转帖] 年轻人中悄然兴起“在外互助父母协议” 你怎么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3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西安晚报》报道:“你帮我父母,我帮你父母。我自愿签署‘在外互助父母协议’。”近来,有很多年轻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这样的文字,和其他陌生网友一起约定好,在生活中帮助遇到困难的老人、长辈。这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在外互助父母协议”也串联起了年轻群体与老年群体的情感纽带。

“在外互助父母”方式多样
老年人出门更有安全感了
老年生活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2.97亿人,占人口的比重为21.1%。除此,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许多老年人身边并没有子女时时陪伴,随着身体衰老乃至认知能力减退,出门远行甚至日常生活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飞速迭代,父母一辈熟悉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医院在线挂号、餐厅扫码点餐、车站网购车票……这些年轻人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事,却让不少老年人茫然无措。这一系列问题共同推动了这股互助风潮。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分享了“在外互助父母”相关的视频、帖子,比如帮助高铁上因不会调节座椅而身子挺得直直的大爷调整座椅;给地铁站里提着行李箱下楼梯的阿姨帮忙提箱子;给站在医院自助机前茫然无措的老人帮忙挂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获得了网友的点赞和支持。
参与“在外互助父母”的过程中,许多网友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帮的是别人的父母,也是未来某一刻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看来,子女总有照顾不到父母的时候,但当每个人身体力行尊老助老,在全社会层面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氛围,善意的拐杖会在自己父母无助时来到他们手中,“这个路口你帮助了我的父母,下个路口有千千万万个我。”“出门在外,我爸妈就拜托您啦!”

律师:互助行为应予倡导
法律道德方面也要严格考量
当然,“在外互助父母”这种自发的爱心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法律风险。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万商天勤(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罗震东。
罗震东表示,在帮助老人的过程中要注意保障老人的人身安全和隐私。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老人受伤,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陪老人去医院途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要明确责任划分。其次,涉及金钱往来时一定要谨慎。比如,帮忙代买药品、生活用品等,要保留好相关票据,明确费用明细,避免产生经济纠纷。“在提供帮助之前,可以和老人及其子女充分沟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必要时还可以签订一份书面协议,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罗震东建议道。
在罗震东看来,友善互助的行为应该予以倡导,但也应当从法律、道德等方面严格考量。

专家:个体力量是重要的
社会整体适老化改造更不可或缺
为互助行为点赞的同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晓勇也呼吁社会适老化改造继续提升、无障碍环境持续完善。他表示,“在外互助父母”值得肯定和鼓励,但这毕竟只是一种个体的、自发的行为,在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形成过程中,个体力量是重要的,但社会整体的适老化改造更不可或缺。
王晓勇认为可以让“在外互助父母协议”从口头倡议走向社会共识。政府出台鼓励引导性文件,激活更多民间人士参与“在外互助父母”行动,各级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给予在外助老先进典型人士荣誉和奖励,以起到示范效应。还可以出台规范性“在外互助父母协议”,以引导年轻人使用这种协议,减少互助争议和法律风险,从而释放更好的社会效果,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