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统计

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34|评论: 0

[转载分享] 邑地吹响,弘扬禹木公廉洁奉公的号角 禺草号汉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邑地吹响,弘扬禹木公廉洁奉公的号角

u=1445347434,3153349406&fm=253&app=138&f=JPEG.jpg

闲暇无事总喜欢打开“搜索引擎”寻觅的我,总是兴致勃勃打开,但常常是扫兴而归,值得庆幸的是:甲辰年五续《张氏家谱》中所增添先祖事迹,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靠这习惯寻觅到的。
前天在“百度一下”,无意间搜索到“绍兴日报”(电子版),在2025年2月25日第七版的下方。“有害必除张知府”,这铿锵有力的七个字,一下子蹦入眼帘。
在这十几年的修谱工作中,熟知禹木公(三异公)于清康熙七年(戊申1668年)因政绩卓箸擢升浙江绍兴知府,俸禄增加至二千石的我。还知禹木公因故暂时滞留福建昭武,直到尚书赵君鄰带领部属到昭武,令禹木公赶快离开昭武,这才赴绍浙江绍兴府任职。
禹木公《痴龙文集》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当时赵君鄰还对曹秋岳说:‘让其为常吏者,盖历官之廉。’”其意:“让他担任普通官员,因为他在历任官职期间都很廉洁。”
赵君鄰 名廷臣 字君鄰 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以贡生为知县,后出任湖南兵备道,官至闵浙总督,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康熙八年(1669)卒于任上,赐谥号“清献”。
“清献”二字只能算是平谥,算不上美谥,多用于文臣。清:避远不义曰清;洁己自爱曰清;洁己奉法曰清 。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文资有成曰献;敏惠德元曰献;圣哲有谋曰献。此乃“洁己奉法、圣哲有谋”之意。

db4aac50-1044-11f0-90ea-6bc08a17b36d.jpg

这年春,禹木公旧友方向标到昭武,适遇昭武知府汪及众僚为禹木公饯行,遂撰《送张禹木之官绍兴序》,洋洋千言气势恢宏。此文收录入张三异《来青园文集中》;方还为禹木公新书《雪史续集》作序。这年夏天,樵川县令张飚汇集禹木公在昭武府期间的文章若干,编辑成书(可惜未能留世)。离任昭武时禹木公徘徊在新建的长虹桥上,百感交集地赋《长虹桥》一诗:
几年劳瘁此桥头,今日知非汗漫游。
见辟厦云思栉沐,频飞鸿度念谋猷。
长横烟岸光摇练,远跨松坡影伴楼。
但喜落成民利涉,谁云斯绩足千秋。


在绍兴赴任四年的日子,禹木公甚是开心。绍兴人文荟萃,禹木公如鱼得水,他常和学子们探讨国家大事、学术问题,书信往来乐意不绝。他还常到学府授课,当面批阅童生习作,凡经他指导过的生员,先后都取得了成就,登科及第者接踵而至。任上主持编修了《绍兴府志》,并为之撰文作序。禹木公的事迹太多,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上网查阅。下面全文转抄“绍兴日报”的这篇,弘扬禹木公克己奉公精神,吹响任职地号角的文章。

微信图片_20250404101105.png
清朝康熙年间,有这样一位绍兴知府,他无弊不剔,有害必除,既清正廉明,又儒雅风流,在任期间政绩卓著,备受士民爱戴。然而,如今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实在可惜。
张三异(1609-1691),字鲁如,号禹木,湖北省汉阳县(今武汉市东西湖区)人。年少聪慧,汉阳民间流传有“神童张三异”的传说。清顺治六年(1649)高中进士,历任延长知县、河南南阳同知、福建邵武府同知,康熙七年(1668)升授浙江绍兴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张三异自科举出仕,所至皆有善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后入祀延长、南阳等全国多处官祠,实属罕见。方孝标在《送张禹木之官绍兴序》中说:“余将见绍兴之易而不见绍兴之难矣。”张三异任绍兴知府四年有余,政绩更加卓著,果然不负所望。
绍兴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张三异如鱼得水,卓有作为。他经常亲临府学授课,当面批阅生童习作。凡是经他指导的生员,都先后取得成就,登科及第者接踵而至。公务之余,他抽出时间与当地贤士交往,或是咨询地方治理之策,探讨学术疑难问题;或是诗文唱和,书画往来;或是登临名胜古迹,逍遥于千岩万壑之间,吟咏、诙谐,无所不畅,人称“风流太守”。然而,于公于私,他泾渭分明,因而亲之者蔼如春日,望之者凛若冰霜。
张三异待百姓宽厚仁爱,对府县僚属严格要求。他刚正不阿,敢于担当。对于有关地方安定发展的事项,一定要向上方陈述利害,哪怕是触怒上司也不顾忌;对于一些混淆是非、破坏公正的事件,一定会破除情面,追究原委,哪怕招致地方豪强怨恨也不后退。他劝农崇俭,赋税得到清理;摘奸发伏,罪犯得到惩治。当时绍兴民间存在纠缠诉讼、借命图赖、典妻鬻子等恶习,张三异制定规矩,明令禁止。有违反者,严惩不贷。几年之间就使得廷无奸猾,民风大正。

db7ddc30-1042-11f0-ad35-610af0da21b7.png

康熙十一年(1672),正当吏部推选张三异列名学使之际,绍兴有一豪强唯恐其即将升迁,就将张三异奉命“临县督征”公粮之事,诬蔑为“下县私征”,在京城大肆造谣。该豪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张三异到绍兴前,该豪强抢葬王姓祖茔地,已经结讼三年。张三异初上任,该豪强害怕其追究,便暗中与一名姓许的同乡贿赂张三异五千金。张三异笑说:“我上有君亲,下有子孙,岂能昧理丧心,惟利是图呢?”他还亲自踏看坟山,发现有南宋状元王佐墓的石碑,证据确凿,真相大白。张三异怒斥说:“盗葬他人祖坟是犯法,何况是先贤的墓呢?”于是,限令该豪强迁葬,恢复原貌。该豪强衔怨遂深,不断寻找张三异的短处,历四年无隙可乘,就借张三异即将升迁之际诬蔑。面对造谣中伤,张三异坦然说:“我心中自有天理在,何足介意!”
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浙江巡抚范承谟升任福建总督,新任巡抚田逢吉为谣言所惑,停张三异之职。此举引起群情共愤,绍兴人士匍匐号呼,向一些主管官员诉说事实真相,街道上人群聚集,主动为张知府鸣冤叫屈。更有人在府城为张三异塑像,修建义爱祠。巡抚田逢吉目睹这些状况,又遍访舆论,终于为自己的错误决断后悔不已。之后,张三异的冤屈得到昭雪。

黄花涝3.png

张三异还重视地方文化建设。在任召集乡绅士庶,商讨修志事宜,并命绍兴所管辖诸暨、会稽、山阴、嵊县、上虞、新昌、萧山、余姚等县,都着手修纂县志,同时主持编修《绍兴府志》,并为之撰写序言。该志为清代绍兴府首修府志,康熙二十二年(1683)王之宾重修府志时,悉仍张三异主修本体例,甚至在内容上都很少更动,可见该志的示范意义。
张三异为解决河道淤滞问题,还开掘绍兴三江闸外引河,开启人工疏浚之先例。由于政绩优异,张三异在绍兴知府内即受到“加二级”的奖赏,奉有“不论俸满”即升之旨。在离任多年后,康熙五十三年(1714),张三又被奉旨入祀浙江绍兴名宦祠,足见张知府有目共睹的丰功伟绩,值得被传承与发扬光大。
         与名士邂逅在“梅”好春光没有下一篇了... ...

赞(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
站长统计